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年山東省濰坊市部分學校高考生物模擬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要求的。

          • 1.實驗研究發現Na+、K+均不能通過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人工質膜(如圖)。但如果在人工質膜中插入纈氨霉素(由12個氨基酸構成的環狀肽)后,可使K+的運輸速率提高100000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Na+的運輸速率。據此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05引用:22難度:0.9
          • 2.研究表明某些腫瘤細胞中MDR基因高度表達后,會使這些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抗性增強。MDR(多耐藥基因1)表達產物是P-糖蛋白(P-gp),該蛋白有ATP依賴性跨膜轉運活性,可將藥物轉運至細胞外,使細胞獲得耐藥性。而P-gp轉運蛋白低水平表達的癌細胞內,某些化療藥物的濃度明顯升高結合上述信息,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65引用:19難度:0.6
          • 3.大腸桿菌中發現的 RNasep是一種由蛋白質和RNA組成的復合體(一種酶),某實驗小組提取核心組件M1(可在一定鹽離子環境下體外單獨催化RNA加工過程),經蛋白酶處理后的M1仍然具有催化功能,而經RNA水解酶處理后的M1不再具備催化功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7引用:7難度:0.7
          • 4.某同學為了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方式,將少量的酵母菌混入適量的面粉揉成光滑面粉團后均等分裝在2個潔凈的塑料袋中,一組充滿空氣(甲組),一組則排凈空氣(乙組),扎緊袋口后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境中觀察20?30min.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213引用:9難度:0.7
          • 5.與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6.科研人員從腫瘤細胞中發現了蛋白S,為了研究其功能做了如下實驗:將DNA模板和RNA聚合酶混合一段時間后加入原料,其中鳥嘌呤核糖核苷酸用32P標記,一起培育一段時間后加入肝素(可以與RNA聚合酶結合),然后再加入蛋白S,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4引用:3難度:0.7
          • 7.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普遍存在于動物中的磁受體基因,其編碼的磁受體蛋白能識別外界磁場并順應磁場方向排列,并據此提出一個新的“分子指南針”分子模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引用:3難度:0.7
          • 8.某些效應T細胞在癌組織環境中會合成兩種細胞膜蛋白(CTLA-4或PD-1),這兩種膜蛋白對效應T細胞的殺傷功能具有“剎車”作用。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兩位科學家,是因他們發現了以上兩種膜蛋白的特殊抗體,并成功將其用于癌癥的治療。以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7引用:4難度:0.7

          三、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4分。

          • 24.“楊-麥間作”是山東省推廣的一種農林間作模式:“楊”指的是窄冠黑楊,“麥”指的是小麥。窄冠黑楊樹冠小、遮蔭小、根深,不與小麥爭水肥。炎熱的時候,窄冠黑楊可以調節農田小氣候,為小麥適當遮蔭,可避免小麥因干熱風而提前干枯死亡。回答下列問題:
            (1)山東的“楊-麥間作”比單獨種植楊樹或小麥每畝增加收入500元,從群落結構角度來看,其原因是
             

            (2)研究人員對增產的麥田進行調研發現:①與單純的麥田相比,“楊-麥間作”的麥田中害蟲的數量很少;②高大的楊樹上棲息著多種鳥類。據此可以推斷楊樹上棲息的鳥類很可能屬于
             
            消費者。農林間作的麥田中不易爆發蟲害,其原因是由于該生態系統的
             
            比較強。
            (3)“楊-麥間作”的農田中需要不斷地施肥,原因是
             
            。(至少答出兩點)
            (4)“楊-麥間作”的農田需要除去害蟲,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這樣做的好處
             

            組卷:13引用:2難度:0.7
          • 25.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能降解果膠使細胞壁破損。成熟的番茄果實中,PG合成顯著增加,能使果實變紅變軟,但不利于保鮮。利用基因工程減少PG基因的表達,可延長果實保質期。科學家將PG基因反向接到Ti質粒上,導入番茄細胞中,得到轉基因番茄,具體操作流程如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已獲取PG的mRNA,可通過
             
            獲取PG基因。已知BamHI的識別序列如圖2甲所示,請在圖2乙相應位置畫出目的基因兩側的黏性末端。
             

            (2)用含目的基因的農桿菌感染番茄原生質體后,可用含有
             
            的培養基進行篩選,理由是
             
            。之后,還需將其置于質量分數為0.3g/ml的蔗糖溶液中,觀察細胞
             
            現象來鑒別細胞壁是否再生。
            (3)由于導入的目的基因能轉錄出反義RNA,且能與
             
            互補結合,因此可抑制PG基因的正常表達。若
             
            ,則可確定轉基因番茄培育成功。
            (4)將轉入反向鏈接PG基因的番茄細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
             
            技術;其中,愈傷組織經
             
            形成完整植株,此過程除營養物質外還必須向培養基中添加
             

            (5)某地開展以轉基因番茄種植為核心的生態農業建設,利用其秸稈發酵制酒,酒糟喂牛,牛糞和一些番茄的葉片等做沼氣池的原料,沼氣用于燃燒,沼渣肥田提高番茄產量,該生態系統主要利用的生態農業原理有
             

            組卷:18引用:4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