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7-2018學年江蘇省南京師大附中新城中學九年級(上)單元測試卷(1-3單元)

          發布:2025/1/5 2:3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個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計30分)

          • 1.如圖所示,下列各圖所示的物質變化主要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組卷:12引用:8難度:0.9
          • 2.“聞香識茶”意思是通過聞的方法判斷出茶的類別。人們能夠聞到茶香的原因是(  )

            組卷:42引用:54難度:0.9
          • 3.下列物質中目前沒有計入南京空氣污染指數的是(  )

            組卷:13引用:6難度:0.9
          • 4.某些花崗巖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會影響人體健康.一種氡原子的質子數為86,相對原子質量為222,這種氡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

            組卷:68引用:8難度:0.7
          • 5.正確的實驗操作對實驗結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如圖所示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組卷:12引用:5難度:0.7
          • 6.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5引用:2難度:0.7
          • 7.根據如圖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組卷:10引用:3難度:0.7

          四、(本題包括2小題,共18分,沒空一分,文字或符號表達式每空2分)

          • 20.某化學學習小組通過實驗探究分子的性質。
            【查閱資料】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濃氨水和濃鹽酸都具有很強的揮發性。
            【實驗準備】向盛有約20mL蒸餾水的小燒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的顏色為
             
            色;從燒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到的現象是
             

            【進行實驗】另取一個小燒杯B,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B兩個小燒杯(裝置如圖1),觀察幾分鐘,填寫下表:
            燒杯A      燒杯B       
            現象
             
             
            【實驗結論】通過以上實驗,主要能證明分子具有的一個性質是
             

            【拓展探究】該小組同學在玻璃管兩端同時放入蘸有試劑的棉花,做了如圖2所示實驗,發現在玻璃管內形成了白色煙環(成分為氯化銨),且白色煙環偏向蘸有濃鹽酸的棉花一端。

            【現象分析】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白色煙環偏向蘸有濃鹽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組卷:9引用:1難度:0.6
          • 21.圖1和圖2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圖。

            (1)圖1所示實驗中,紅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是:
             
            ,集氣瓶中預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
             
            (寫一個),實驗后,發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小于原瓶中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寫一個)。
            (2)圖2所示實驗中,實驗步驟如下(裝置氣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Ⅰ.打開止水夾a和b,向集氣瓶中緩慢鼓入一定量空氣,至白磷與空氣接觸,測得進入量筒中水的體積為V1
            Ⅱ.強光照射引燃白磷;
            Ⅲ.待白磷熄滅并冷卻至室溫,測得量筒中水的體積變為V2
            Ⅳ.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下列有關這個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步驟Ⅰ中,俯視量筒讀數會使測得的V1數值偏低
            B.步驟Ⅱ中,白磷燃燒時可以不關閉止水夾a和b
            C.步驟Ⅲ中,未冷卻至室溫會使測得的V2數值偏高
            D.步驟Ⅳ中,求得氧氣的體積分數等于
            V
            1
            -
            V
            2
            V
            1
            ×100%
            (3)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教材中“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大膽改進,分別設計了如圖兩種裝置,圖Ⅱ選用容積為30mL(規格為18mm×180mm)的試管作反應容器進行實驗,均取得了良好的實驗效果。請你對比分析如圖Ⅰ、圖Ⅱ的實驗,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a.圖Ⅰ實驗中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為
             

            b.下表是圖Ⅰ實驗中記錄的數據:
            集氣瓶的容積(mL) 實驗開始時量筒內水體積(mL) 實驗結束時量筒內水體積(mL)
            150 60 37.5
            根據實驗數據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c.圖Ⅱ實驗的操作步驟如下:①點燃酒精燈;②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③將少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將規格為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處,并按圖Ⅱ中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將彈簧夾緊橡皮管;④讀取注射器活塞的數據;⑤連接儀器并檢查裝置氣密性;你認為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d.圖Ⅱ實驗中,若操作均正確,注射器活塞最終停止在
             
            mL刻度處。
            e.圖Ⅱ實驗中,若上述步驟③中,未用彈簧夾夾住橡皮管,其它步驟都不變,則實驗過程中注射器的活塞將
             
            移動,最終活塞會停留在
             
            mL刻度處。
            f.對比圖Ⅰ和圖Ⅱ,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填序號)。
            A.圖Ⅰ和圖Ⅱ都能粗略的測出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
            B.圖Ⅱ實驗中,沒有白煙逸出,更環保
            C.圖Ⅱ實驗中裝置始終密閉,避免紅磷放入瓶中時空氣逸出,實驗結果更準確
            D.實驗中紅磷的用量越多,實驗測量結果越大

            組卷:45引用:1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