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五四制八年級上冊《第23課 愚公移山》2023年同步練習卷(10)

          發布:2024/9/8 13:0:8

          一、選擇題

          • 1.下列文學常識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組卷:168引用:5難度:0.8

          二、基礎知識

          • 2.《愚公移山》選自
             
            ,體裁是
             
            ,本成語故事說明了
             
            的道理。

            組卷:69引用:6難度:0.7

          五、文言文閱讀

          • 7.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之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后大,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離。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鄉,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翁第,二人對酌,不亦樂乎!乙翁曰:“向吾遠游冀、雍,但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勝。”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自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無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選自《二翁登泰山》)(注釋)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陜西、甘肅一帶。③曩:nǎng,以往、過去。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吾與汝畢力平 險:險峻
            B.寒暑 易:改變
            C.吾遠游冀、雍 向:先前,從前
            D.山余亦未登 是:這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雖我之死
            A.乙翁欲扶之
            B.其反激之力
            C.輟耕之壟上
            D.王之蔽甚矣
            (3)下列對乙文中畫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B.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C.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D.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下列對句子的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
            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七八歲,蹦跳地前往幫助他們。
            B.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憑你余年剩下的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根草,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
            C.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
            D.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
            走過錢塘,渡過長江,走著到了泰山的南面。
            (5)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的情節既表明了愚公移山的壯舉得到了眾人的支持,又與后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形成鮮明的對比。
            B.甲文中愚公挖山不止,感動了天帝,天帝命人搬走了兩座大山。這富有神話色彩的結局,包含了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頌揚。
            C.乙文中的乙翁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說服了甲翁一起去登泰山。
            D.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如甲文中“方七百里,高萬仞”寫出了兩座山的寬廣和高峻,乙文中的“越錢塘,絕長江,而至泰陰”則寫出了路途的遙遠。
            (6)這兩則故事給我們怎樣的人生啟迪?

            組卷:31引用:3難度:0.6
          • 8.閱讀《愚公移山》,回答下列各題。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斷焉。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許:
             

            隴: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3)為什么說愚公帶領子孫挖山的想法不是出于一時沖動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組卷:31引用:4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