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學年山東省濟南市九年級(上)開學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11/21 8:0:23
一、單項選擇題.每個小題給出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的要求(每小題2分,計28分.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
-
1.動物的進化會使它們的身體結構和功能更適應環(huán)境,下列用壓強知識解釋錯誤的是( )
A.啄木鳥的喙又尖又長--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攝食 B.狗的犬齒很尖--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撕咬食物 C.鯽魚的身體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水中游行 D.駱駝的趾特別寬大--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沙漠行走 組卷:1796難度:0.9 -
2.U形管內注入適量的水銀,然后在左右兩管內分別注入水和煤油。兩管通過水平細管相連,細管中的閥門將水和煤油隔離,兩管中的水銀面相平,如圖所示。當閥門打開瞬間,細管中的液體會( ?。?/h2>
A.向左流動 B.向右流動 C.不動 D.水向右流動,煤油向左流動 組卷:9884引用:29難度:0.5 -
3.如圖是一種“吸盤式”掛衣鉤。將它緊壓在平整、光潔的豎直玻璃上,可掛衣帽等物品。它主要部件是一個“橡皮碗”,下面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h2>
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內的氣壓小于大氣壓 B.皮碗內擠出的空氣越少,吸盤貼在玻璃上就越緊 C.皮碗與玻璃之間的摩擦阻止衣物向下的移動 D.不能緊貼在粗糙的水泥墻壁上,粗糙面與吸盤之間有縫隙、會漏氣 組卷:2812難度:0.9 -
4.2014年底,亞航飛機墜毀,據猜測,客機為了避開暴風雨而繞過勿里洞島的海面,卻遇上強氣流而墜海,飛機急速下降而墜毀。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你認為是( ?。?/h2>
A.飛機上方空氣流速增大,壓強變小 B.飛機下方空氣流速增大,壓強變大 C.飛機上方空氣流速減小,壓強變大 D.飛機下方空氣流速減小,壓強變小 組卷:899難度:0.7 -
5.將一個重為G的雞蛋放進盛有濃鹽水的杯中,雞蛋漂浮,然后逐漸向杯中加入清水,當雞蛋下沉至杯底靜止時停止加水,如圖所示,圖中的圖象能粗略描述這個過程中浮力隨時間變化關系的是( )
A. B. C. D. 組卷:4785引用:12難度:0.7 -
6.如圖a、b、c三個實心小球,其中a與b質量相等,b與c體積相同;將三個小球放入水中靜止不動時,a球漂浮、b球懸浮、c球沉底。則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它們在水中的體積關系是:Va<Vb=Vc B.它們的重力關系是Ga=Gb>Gc C.它們的密度關系是:ρa<ρb<ρc D.它們所受的浮力關系是:Fa=Fb=Fc 組卷:6936引用:14難度:0.7 -
7.如圖所示,容器中裝有一定質量的水,先后按甲、乙兩種方式使物體A和小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圖中細線重力及體積均不計)。設甲、乙兩圖中物體A和小玻璃杯共同受到的浮力分別為F甲和F乙,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p甲和p乙,則( )
A.F甲<F乙 p甲=p乙 B.F甲=F乙 p甲=p乙 C.F甲=F乙 p甲<p乙 D.F甲>F乙 p甲>p乙 組卷:8939引用:32難度:0.7 -
8.如圖所示為等刻度輕質杠桿,A處掛2牛的物體,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在B處施加的力( ?。?/h2>
A.可能為0.5牛 B.一定為1牛 C.可能為2牛 D.一定是4牛 組卷:2778難度:0.9 -
9.初三的小明同學正在做“引體向上”。他先兩手握住單杠,兩腳離地,兩臂及身體自然下垂。然后緩緩曲肘,將身體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過橫杠。這個過程中,小明做的功最接近的是( ?。?/h2>
A.2000J B.200J C.20J D.2J 組卷:1521引用:29難度:0.9 -
10.“蹦極”是一種富有刺激性的勇敢者的運動項目,如圖所示。一根彈性橡皮繩,一端系住人的腰部,另一端系于跳臺,當人下落至圖中A點時,橡皮繩剛好被伸直,C點是游戲者所能達到的最低點,當人下落至圖中B點時,橡皮繩對人的拉力與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對于游戲者離開跳臺到最低點的過程中(不考慮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游戲者的動能一直在增加 B.游戲者到達C點時,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C.游戲者到達B點時,游戲者的動能增加到最大值 D.游戲者從C點向B點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彈性勢能 組卷:2820引用:13難度:0.7
五、實驗探究(22分)
-
30.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杠桿上每小格長為2cm)、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處于(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
(2)實驗時,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為了,因此應將如圖甲所示杠桿左端的平衡螺母適當往(選填“左”或“右”)調。
(3)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在杠桿A點處掛上2個鉤碼,做為動力F1,B點處掛上1個鉤碼,做為阻力F2,杠桿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分別測量出兩個力的力臂L1和L2,計算后發(fā)現:F1L1=F2L2,便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是:F1L1=F2L2.但小紅認為小明這種實驗處理方法是不完善的,理由是。
(4)接著,小明提出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在杠桿D點處掛上2個鉤碼,用彈簧測力計在C點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N.以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為動力F1′,鉤碼重力為阻力F2′,多次調整力和力臂的大小進行測量,發(fā)現:F1′L1′總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作用的影響。
(5)實驗中,用圖丁裝置A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建議同學不宜采用這種方式,該種方式的
不足主要是因為
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力臂與杠桿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數目過多,不易得出結論 D.杠桿受力不平衡。組卷:119引用:5難度:0.5 -
31.涂在手上的酒精比涂在手上的水干得快,壺中的水比壺中的食用油干得快…小明猜想:
液體蒸發(fā)的快慢可能與液體的種類有關。
(1)為此,小明用一根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塑料板、電子手表、筆、溫度相同的水、大豆油和酒精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A、在玻璃管上端附近畫一標記線,并將下端豎直插入水中,直到管內水面到達標記線;
B、用手指堵住玻璃管上端管口,將玻璃管從水中取出;
C、將玻璃管移到塑料板上方,放開手指,讓水滴在塑料板上并開始計時;
D、用同樣的方法先后取出大豆油和酒精滴在塑料板上并計時;
E、記錄液滴變干所用的時間t,得出結論。
①用玻璃管取液體,是利用
②該實驗方案有不妥之處,請指出一點:
(2)小明改進方案后,通過實驗得到:相同條件下,t酒精<t水<t大豆油.從分子動理論的角度分析,酒精蒸發(fā)快的原因可能是分子間作用力較組卷:17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