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八年級(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4/6/6 8:0:9
一、積累運用(28分)
-
1.根據語境,完成下列小題。
“淮左名都,廣陵形勝,揚州自古繁華。”揚州之美,古來共聞。瘦西湖畔,孕育如詩如畫的山水風光;運河古城,藏nì神秘久遠的歷史遺跡。如今,揚州經濟文化蓬勃發展,各種榮譽① :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揚州發揮最完美的姿態,迎接四海八方賓客!
(1)根據拼音填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
藏nì
孕
(2)填在文中①處橫線上最恰當的成語是
A.絡繹不絕
B.摩肩接踵
C.川流不息
D.紛至沓來
(3)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
修改:組卷:1引用:2難度:0.5 -
2.古詩文默寫。
揚州旅游經貿節將見證揚州與外來游客“海內存知己,組卷:3引用:2難度:0.5 -
3.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請你參與“探究‘和’內涵,傳承‘和’文化”綜合性學習,完成下列任務。
(1)請結合對“和”字源的解說,用自己的話說說“和”字的本義。
“和”字由“禾”與“口”組成。“禾”是“龢”的省略。“龢”的小篆字形為“”,這個字極妙:左邊上面像間屋子,下面是一組編鐘和一個排簫的象形,表示用編鐘和排簫共同演奏樂曲時,各聲部的樂音雖有不同,但主調協調一致。“口”則表示人們發表言論。
由此推知,“和”的本義為:
(2)下面是某同學的演講提綱。請依據他確定的“中心”對演講內容進行排序,并且為每部分內容選擇相應的名言或故事作為支撐。(填寫序號即可)
【演講內容】
①“和”體現顧全大局、國事為重的理想觀。
②“和”體現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觀。
③“和”體現和睦孝順、融洽和美的家庭觀。
【名言或故事】
①事父母者莫善于順,宜兄弟者莫善于讓。
——徐禎稷《恥言》 ②敬則小心翼翼,事無巨細,皆不敢忽。恕則凡事留余地以處人,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曾國藩《與鮑春霆》 ③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趙王封他為丞相。老將廉頗居功自傲,對此不服,屢次故意挑釁。藺相如以國家大事為重,始終忍讓。后來廉頗終于醒悟,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共同輔國。
【演講提綱】
(3)你所在班級正在籌備“‘和而不同’適用于修身養性還是社會交往”辯論賽,請根據雙方觀點,為主持人寫一段總結發言。
正方觀點:“和而不同”適用于修身養性。“和”是平和的心態,面對不同見解時能保持內心平靜,不與人爭高低輸贏;“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辯證分析別人的觀點,不輕易改變自己的主張,保持鮮明的個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觀能動性,體現著良好的個人修養。
反方觀點:“和而不同”適用于社會交往。“和”意味著自己能夠與別人和睦相處,即將他人與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給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別人陷于難堪的境地,不強制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不同”就是求同存異,保持個性。“和而不同”就是顧全大局,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組卷:2引用:2難度:0.5
二、閱讀理解(59分)
-
4.下列關于名篇常識及內容理解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燈籠》寫于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散文的筆法以小見大,抒寫了關于燈籠的一些記憶,從不同方面表達了燈籠對于自己乃至家庭的重要意義。 B.《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 305篇,也稱“詩三百”,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主要有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 C.美國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滅絕,都是通過分析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得出規律性認識。 D.戰國時期莊子的《北冥有魚》,運用寓言故事說理,想象雄奇瑰麗。 組卷:6引用:2難度:0.8
二、閱讀理解(59分)
-
11.閱讀回答問題。
我們到哪里去散步
遲子建 ①沙塵天氣就像一匹骯臟的野馬,滿身風塵地來了。如果說十年前它對我們來說還是稀客的話,如今,它已經成為我們的熟客了。每到春天,暖風襲來時,它就蠢蠢欲動了。只要氣溫驟然升高,又伴有大風的話,這匹極難馴服的野馬就長驅而入了。
②我還記得二十年前初來哈爾濱時的情形,那時太陽島有大片大片的白樺林,島上的鳥兒也很多,天也特別地藍。那條穿城而過的松花江,江面寬闊,波光瀲滟,看上去浩浩蕩蕩的,我最喜歡傍晚時坐在江堤上看落日。一條豐滿的大江銜著金黃的落日的情景,真的是美不勝收。
③曾幾何時,當沙塵還沒有光顧到我們的城市時,我們從松花江體態的變化上,就已經微微感覺到了我們將要面臨的環境災難。松花江越來越消瘦了,枯水期延長了,局部的斷流出現了,水質下降。只短短幾年的光景,它竟瘦成了一把骨頭,即使是雨季,江面上也有裸露的沙洲。這時候你從松花江旁走過,會聞到一股刺鼻的臭味,往昔游人如織的斯大林大街,看上去也冷清了許多。松花江是我們唯一的飲用水源,它的早衰使我們這些家庭主婦在打開自來水龍頭烹茶煲湯的時候,心中總是伴隨著絲絲縷縷的恐懼和哀愁,我們期待著磨盤山水庫早日竣工,那時我們會喝上清潔的放心水。
④開放在給我們帶來空前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由于我們法制的不健全,由于對自然重視和認識的不足,更由于我們一些部門的領導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一些個人為著利益的驅使鋌而走險,我們盲目地建設了許多不該上的項目,比如污染水源的化工廠,比如侵占耕地的度假村等等。在不知不覺中,森林減少了,濕地減少了,物種減少了,我們打著“繁榮經濟”的旗號向大自然步步逼近的時候,它們很公平地讓消失的綠色變成了風沙,讓枯竭的河流阻斷了航運,讓受了污染的蔬菜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⑤土地沙漠化的范圍在逐步擴大,風沙這匹野馬當然會有恃無恐地闖入我們的城市了。而馴服這匹野馬,現在看來是一件極其艱辛的事情。
⑥再看看我們居住的城市,很多主干馬路每隔幾年就要拓寬,每一次的改造,都要折損一些草木。而那寬敞的馬路上的車流中,增多的并不是普通老百姓都要搭乘的公交車,而是每天都有新面孔出現的浩浩蕩蕩的私家車。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因這路而受惠的還是富人階層。當眾多的有錢人駕著私家車在車內聽著音樂、嗅著他們用科技手段凈化了的空氣、怡然自得地奔馳在路上時,大多的老百姓還得在這些汽車散發出的尾氣中面色蒼黃地去擠公共汽車。我們的樓越建越多,水泥筑成的蒼灰色石林在增加,而綠地卻在減少。在哈爾濱,公園不僅沒有開放式的,而且它的數量少得可憐。每一個樓盤的開發,在它竣工之時,其環境綠化的許諾都與宣傳的大相徑庭,所以開發商與業主的糾紛司空見慣,而業主如果訴諸法律,最終勝訴了,得到的也不過是區區的經濟賠償,環境卻是已成事實的了。
⑦“非典”流行,弄得人心惶惶的時候,醫生建議廣大市民要勤洗手,勤通風,勤鍛煉,增加戶外的活動量。可是我們到哪里去散步呢?我們如果不選擇在熙來攘往的大街上散步,就只能在逼仄的小巷中穿行。所以每每在哈爾濱待得久了,我都有一股莫名的煩惱,對于我這個筆耕在家的人來說,每日必不可少的一項運動就是散步,可是每每我走出家門,都要躊躇良久,我去哪里散步呢?我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茫然無從地站在街巷中,看著熱鬧的市井生活景象,心底涌起無邊的蒼涼來。人在本質上是孤獨的,自然往往能給我們孤獨的心靈帶來某種安慰,可城市中的我們,離自然是越來越遠了,我們的孤獨,又有誰知呢?
(選自遲子建《原來姹紫嫣紅開遍》)(1)文章第②段回憶了“二十年前初來哈爾濱時的情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開放在給我們帶來空前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災難”,文中提到了幾種災難?
(3)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第④段的畫線句。
在不知不覺中,森林減少了,濕地減少了,物種減少了,我們打著“繁榮經濟”的旗號向大自然步步逼近的時候,它們很公平地讓消失的綠色變成了風沙,讓枯竭的河流阻斷了航運,讓受了污染的蔬菜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
(4)中國文化崇尚“和”,不僅人與人之間要以和為貴,人與自然更要和諧統一。但也有人覺得自然萬物是“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蘇軾《赤壁賦》)的。請結合文章內容,聯系生活實際,你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組卷:11引用:2難度:0.5
三、作文(60+3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路行來,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和風景,每個人都在若有所得或若有所思中奮進前行。一段平橋村的快樂時光,芬芳了魯迅對淳樸鄉村和童真友情的回憶;一處偏僻卻優美宜人的小石潭,觸發了柳宗元對人生“憂”“樂”情懷的感慨……
請以《屬于我的風景》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詩歌和戲劇外,文體自選;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 600 字;⑤書寫認真,卷面整潔。組卷:6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