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理工學校職教高考部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5/1/7 2:0:2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徘徊(huái) 刀削面(xiāo) 墮入(zhuì) 相形見絀(chù) B.勒索(lè) 超負荷(hè) 角色(jué) 眾目睽睽(kuí) C.覬覦(jì) 背包袱(bēi) 挫折(cuō) 義憤填膺(yīng) D.悶熱(mēn) 蛋白質(zhì) 句讀(dòu) 戛(gá)然而止 組卷:3引用:1難度:0.7 -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駐足于羅丹藝術博物館,可以聆聽雕塑家探討藝術真蒂的獨特見解。 B.解放前,勞動人民終年辛勤勞作,但仍然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 C.他故技重演,耍的花招和上一次的同出一襲。 D.只要能把國家從水深火熱里救出來,他就是至高無尚的英雄。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①別人喊他,他好像沒有什么____,仍專心致志地看著書。
②我們這次到西藏,實地__了拉薩地區藏族人民的生活情況。
③自習課上,他拿出一本武俠小說津津有味地讀著,____班主任站在身后,他_____沒有發現。A.反應 考查 就是\也 B.反映 考察 即使\還 C.反應 考察 就是\也 D.反映 考查 即使\還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4.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的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誰說不是一條真理? B.為促進同學們朗讀古典詩詞的熱情,我校計劃在5月中旬舉行以《我愛古詩詞》為主題的朗誦活動。 C.是繼續升學深造,還是直接就業?即將畢業的小王感到很迷惘。 D.人們為什么偏愛竹?有一種解釋是“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虛心,直節“,(《三希堂?竹譜序》),所謂未曾出土便有節,縱使凌云仍虛心。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5.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次來青島,時間緊迫,只能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美麗的海濱景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B.有些同學寫的作文,文不加點,字跡潦草,閱讀這樣的文章,真叫人頭疼。 C.人類在災難面前要萬眾一心,積極應對,而不是畏懼退縮,怨天尤人。 D.兩會召開期間,各地代表云集北京,對記者們接連不斷的提問,與會代表們均不勝其煩地一一予以回答。 組卷:3引用:5難度:0.5 -
6.下列句子中,語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春節過后,家電產品的價格戰愈演愈烈,有的品牌的價格甚至下降了1-2倍。 B.語文是各門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不僅可以正確理解自然科學中的概念和原理,而且還能培養嚴密思維的能力。 C.一些中學生寫作文胡編亂造、詞不達意,其根本原因就是不注意觀察生活、缺乏真情實感造成的。 D.春天的祖國處處鮮花盛開,姹紫嫣紅,是最美麗的季節。 組卷:10引用:3難度:0.6
五、文學類文本閱讀(共15分)
-
17.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天空沒有多余的星星 李忠義是一個工人。
他沒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艱難。他從小患有腿疾,走起路來一政一的,個子不高,頭發有些發白、近乎丑陋的臉上還有一塊疤。因為腿疾,單位安排他當收發員,無非是分發報紙信件。李忠義是個閑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轉轉。技術活他插不上手,可他總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兒: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溝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細心地堆積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總有活兒。夏日,酷暑難當,他主動去食堂幫廚,吃力地把解暑的綠豆湯擔到工地,自己渴了卻忍著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榻生火釀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門,總會看到皚皚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他文化水平不高,卻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塊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跡,將每日新聞、安全警示和天氣預報寫在上面,雖然版面不很美觀,卻很受衛友們的歡迎。
別人有困難他跟著著急,別人高興他跟著快樂,別人痛苦他也跟著痛苦。一次,一個工友半夜發燒,他背著工友頂著風雪去醫院,跋著腿跑來跑去,整整陪護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卻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平凡地位卑微的人頭就揚不起來,位尊顯貴的人頭就低不下去。李忠義卻在命運面前不低頭,也從不抱怨生活對他的不公。他充實地、忙忙碌碌地打發每一天,用他熾熱的胸膛溫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會到工地放露天電影,放到一半時,風把銀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時,只見一個笨拙的身影,蹬著“巴駒子”擎上柱頂,吃力地把銀幕重新拉好。電影又重新放映,場內響起掌聲。
可就在那個冬季的一天,李忠義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過于勞累,還是那天風雪太大,經過一個無人鐵路道口時,竟被呼嘯而來的火車刮倒,被人發現送往醫院,已經無救了。一個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個庫朧的冬晨消失了。
送別的那天,工友們都來了,他們穿著汗漬的工裝,甚至有的還背著工具,戴著安全帽,他們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詞寫的是什么他們沒有聽到,哀樂從哪里織來他們沒有聽到,只聽任奔涌的淚水順頰而下,淋濕了衣衫,打濕了腳下的土地。李忠義需要休息了,他安詳地合著雙眼,那花白的頭發在人們無盡的哀痛中,似乎還在微微抖動,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飄飛在瑟瑟的寒風中。
他的生命太短暫了,沒有壯懷激烈;他的人生太淡然了,沒有光華閃爍;他的業績太平凡了,沒有風云叱咤。李忠義是一個工人,但更是一個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條河。
天空就像一個和諧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親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遠的近的,誰也離不開誰,就是云彩遮住了它們,它們也會躲在后面熠熠發光。
天空沒有多余的星星。
(選自《讀者》2011年第3期)(1)選文中畫線句子主要運用了哪種人物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③④⑤段寫了李忠義做的哪幾件小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請結合選文內容,賞析下面句子。
“他安詳地合著雙眼,那花白的頭發在人們無盡的哀痛中,似乎還在微微抖動,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飄飛在瑟瑟的寒風中。”
(4)為什么作者說李忠義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條河?
(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標題“天空沒有多余的星星”的?組卷:7引用:1難度:0.6
六、寫作(本大題45分)
-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什么是中國精神?每個人的看法不盡相同。下面一組畫面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我國激光陀螺研究領域泰斗、工程院院士、已故國防科技大學教授高伯虎:86歲的他,穿著跨欄背心編程的鏡頭上了央視。這個不起眼的小老頭,用一輩子的隱姓埋名和不服輸的勁頭,給中國的尖端武器裝上了“眼睛”,讓我們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兒打哪兒。
“北斗”重要奠基人、交通運輸信息化專家王淑芳:追夢“北斗”衛星導航十九年,攻克衛星導航關鍵技術20多項。功成名就的她,放棄部隊相對輕松的安排,奔走于大江南北,到“北斗”最大的用戶——交通運輸行業做推廣應用。
自幼喜愛音樂,因意外失去右手,卻笑對未來的圓夢女孩林安露:裝上智能義肢的她,和鋼琴大師郎朗“四手”聯彈的《乘著歌聲的翅膀》,讓人沉醉,讓人動容。而這背后,是她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與義肢無數次的磨合“交流”。
你心中的中國精神是什么?當代社會最需要怎樣的中國精神?請結合材料闡釋的具體內涵,聯系自己的認知、理解和感悟,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組卷: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