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遼寧省丹東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23 8:0:19

          一、單選擇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建設生態文明,要求公民盡量降低自己的生態足跡。下列做法能減小生態足跡的是(  )

            組卷:2引用:1難度:0.6
          • 2.鴨綠江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世界上最理想的三大觀鳥地之一。但經濟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和資源的過度利用等,導致了濕地功能的退化。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6
          • 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以下示例與其所體現的生態工程的主要原理搭配正確的(  )
            選項 示例 體現的主要原理
            A 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 循環原理
            B 桑基魚塘中有效選擇生物組分并合理布設 自生原理
            C 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綠化樹木 整體原理
            D 解決“封山育林”區農民的燒柴、生計等問題 協調原理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4.微生物發酵技術促進了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發展。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7
          • 5.白菜和甘藍均為二倍體,如圖為培育白菜一甘藍雜種植株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6.紫杉醇是紅豆杉屬植物產生的一種復雜的次生代謝物,對多種癌癥都有一定的療效。如圖為利用植物細胞培養技術工業化生產紫杉醇的流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7.牛胚胎工程包括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等胚胎生物技術,該技術可以充分發揮雌性優良個體的繁殖潛力,為優良種畜的大量繁殖提供有效的解決辦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7引用:2難度:0.5
          • 8.下列關于ATP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5引用:1難度:0.6

          三、非選擇題(共5道大題,共55分)

          • 24.新冠病毒外殼中的S蛋白具有很強的抗原性,S蛋白與人細胞膜上ACE2受體結合后入侵人體細胞,導致人體患肺炎,抗體可阻斷病毒的黏附或入侵。2021年12月8日,我國首個抗新冠病毒特效藥——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特效藥獲得中國藥監局的上市批準,這標志著中國擁有的首個全自主研發并證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抗體特效藥正式問世。回答下列問題:
            (1)制備抗S蛋白單克隆抗體時,分多次間隔給小鼠注射S蛋白,目的是
             
            。誘導小鼠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時,采用的誘導方法有
             
            (答兩種)。
            (2)為選出能產生專一抗體的細胞,要將從特定培養基上篩選出雜交瘤細胞,然后稀釋滴入多孔培養板中,使多孔培養板每孔中有一個細胞,然后篩選出抗體檢測呈
             
            (填“陽性”或“陰性”)的細胞進行克隆化培養;該克隆化培養細胞具有的特點為
             

            (3)抗S蛋白的單克隆抗體能準確診斷出某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原因是
             
            。(答兩點)
            (4)鼠源單克隆抗體進入人體后,會使人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導致該抗體失效。目前有多種技術可以
            解決抗體失效問題,如從雜交瘤細胞中提取編碼鼠源單克隆抗體的
             
            (填“5區”或“6區”,抗體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序列的基因,與從人體中獲得的編碼抗體
             
            (填“5區”或“6區”)的基因進行拼接,然后導入骨髓瘤細胞中,進行培養獲得新的抗體。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25.大腸桿菌是發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雜菌污染是導致大腸桿菌發酵失敗的重要原因。為解決該問題,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出一種加強型大腸桿菌。

            (1)發酵過程中雜菌會與大腸桿菌
             
            培養液中的營養物質,導致大腸桿菌發酵效率降低。
            (2)①甲酰胺和亞磷酸鹽是特殊的氮源和磷源,其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過程如下圖所示。大腸桿菌和雜菌都不能同時利用這兩種物質,原因是
             
            ,無法合成NH4+和磷酸鹽。
            ②已知α菌能合成F酶,但不能合成P酶。為獲得能合成P酶的微生物,研究人員進行如圖1篩選,正確的是
             

            A.圖中所用培養液(基)應以亞磷酸鹽為唯一磷源
            B.圖中B處接種方法是平板劃線法
            C.從菜園、植物園等地獲取的樣品需要進行滅菌
            D.圖1中C中長出的細菌能夠合成P酶
            ③細菌的核糖體RNA(rRNA)序列可作為菌種鑒定的依據。經過鑒定、篩選出細菌β。
            (3)科研人員分別從α和β菌中獲得F酶和P酶基因,使二者在大腸桿菌中同時表達,表達方式有兩種。
            ①融合表達:將F、P基因間用片段linker連接成1個融合基因,與質粒A重組。該基因能表達出一個融合蛋白,同時具有F酶和P酶的特性。
            ②共表達:將F、P基因與質粒B重組,兩者可各自表達,互不干擾。科學家將重組質粒A和B分別轉入大腸桿菌獲得菌A和菌B,在甲酰胺、亞磷酸鹽為唯一氮源、磷源的培養基中培養,檢測其中細菌濃度的變化,獲取最優加強型大腸桿菌,結果如圖2。可知質粒
             
            (A/B)的表達效果更好。請在下圖質粒上標出可能的基因序列
             

            (4)圖1所用的接種方法可用來對活菌進行計數,統計的數目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偏低,這是因為
             
            。此外,測定微生物數目的另一種方法是
             

            組卷:8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