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湖北省武漢市知行聯盟八年級(下)月考語文試卷(3月份)

          發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題。
            網絡時代的笨拙精神      ①抄寫,是過去的人讀書的基本方式之一。明代文學家張溥,他就有邊抄邊讀的習慣,常常反復抄寫六七次,不真正弄懂不罷休,他給書房取名叫“七錄齋”,正是突出了這個習慣和方式。
                  ②盡管我們已經不可能像古人那樣去抄書了,可是抄寫所具有的特殊意義現在仍然有效。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效果呢?德國現代思想家瓦爾特在一本名叫《單向街》的書里,專門談過中國的抄書方式,他很耐心地說道:一條鄉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在上邊行走和乘飛機飛過它的上空,是截然不同的。同樣地,一本書的力量,讀一遍與抄寫一遍也是不一樣的。坐在飛機上的人,只能看到路是怎樣穿過原野伸向天邊的,而徒步跋涉的人則能體會到距離的長短、道路的坎坷和景致的千變萬化。他可以自由伸展視野,仔細眺望道路的每一個轉彎,猶如一個將軍在前線率兵布陣。一個人專心致志抄寫一本書時,他的靈魂會深受感動。
                  ③任何發達的交通工具都不能代替行走。今天你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汽車、動車或者飛機,但無論如何,步行是無法廢除的,而且有的時候,步行甚至是最合適的。
                  ④和抄寫一樣,背誦也面臨著現代的挑戰。清代的大學者戴震,不但十三經正文全能背誦,連十三經的“注”也能背誦。著名的歷史學家余英時感慨說,這種功夫今天已不大可能了。人的知識范圍擴大了無數倍而且還在不斷擴大下去,我們不可能把精力僅僅集中在幾部經、史上面,但是選擇少數重要的經典或篇章,反復閱讀或者抄寫,乃至能夠背誦,仍然是必要的。
                  ⑤可是,我們不是要反對死記硬背嗎?
                  ⑥這里要做一個區分。在學校里,為了應付考試,老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一些內容。這里面,有一部分東西除了應付考試,沒有別的意義,考完試了也就可以扔到腦后,對這些東西的死記硬背是越少題好。但是一些經典或重要的篇章,其意義卻是長久的,我們基本的知識構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都離不開它們,熟讀乃至背誦它們,是為了從中汲取更多、更好、更持久有用的人生養料。而且,熟讀和背調的過程,并不就是排斥理解的過程,恰恰相反,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理解發生了、加深了,滲透和影響發生了、加深了。這也就是為什么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⑦確實,背誦和抄寫都是挺笨的老方法,耗時費力,殊為不易;可是,即使是在21世紀的互聯網計代,有的時候,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笨拙的精神依然是最好的精神。
            (原文/張新穎,基于命題需要)(1)關于抄寫,下列說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不管過去還是現在,專心抄寫,都是人們讀書的基本和有效的方式之一。
            B.張溥通過反復抄書的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所讀之書,終有所成。
            C.第③段的寫作意圖是強調在各種交通方式中,步行是不可替代的。
            D.抄書雖然速度慢一些,但是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2)關于背誦,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熟讀和背誦的過程其實是一個逐步加深理解、滲透和影響的過程。
            B.作者反對老師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是因為這種笨拙的方法耗時費力,殊為不易。
            C.一些關系到良好人文素養形成的經典作品和重要篇章還是有必要熟讀甚至背誦的。
            D.背誦雖然是古老而又笨拙的讀書方法,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3)為什么文章結尾說“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請結合原文加以解說。

            組卷:7引用:1難度:0.5
          • 2.閱讀《經典常談》的節選部分,完成各題。
                  記載那些說辭的書叫《戰國策》,是漢代劉向編定的,書名也是他提議的,但在他以前,漢初著名的說客蒯通,大約已經加以整理和潤飾,所以各篇如出一手。《漢書》本傳里記著他“論戰國時說士權變,亦自序其說,凡八十一篇,號曰《雋永》“,大約就是劉向所根據的底本了。蒯通那枝筆是很有力量的。鋪陳的偉麗,叱咤的雄豪,固然傳達出來了;而那些曲折微妙的聲口,也絲絲入扣,千載如生。讀這部書,真是如聞其語,如見其人。漢以來批評這部書的都用儒家的眼光。劉向的序里說戰國時代“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茍以取強而已矣“,可以代表。但他又說這些是“高才秀士“的“奇策異智“,“亦可喜,皆可觀“。這便是文辭的作用了。宋代有個李文叔,也說這部書所記載的事“淺陋不足道”,但“人讀之,則必鄉其說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辭之勝移之而已”。又道,說的還不算難,記的才真難得呢。這部書除文辭之勝外,所記的事,上接春秋時代,下至楚漢興起為止,共二百零二年(前403——前202),也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謂戰國時代,便指這里的二百零二年,而戰國的名稱也是劉向在這部書的序里定出的。
            (1)簡要概括作者認為“蒯通那支筆是很有力量的“的原因。
            (2)請簡要概括,漢以來人們對《戰國策》的矛盾態度。

            組卷:87引用:2難度:0.5

          三、語言運用。

          • 6.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各題。
                  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敦煌通往西域,直達中亞、印度、西亞,①以至歐洲。敦煌處于絲綢之路上的(  ),見證了千年間這條漫長道路的蒼桑歲月和悠久歷史。
                  敦煌的壁畫中有相當多反映中西文化交流、②融合的內容。_____
            【甲】來自西域的胡人商隊是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主體,胡商的形象在敦煌壁畫中屢見不鮮,在出土文物中也有大量反映,③展柜里有一塊唐代的磚,以陽刻的方式表現了一位胡人牽著馱載貨物的駱駝。這是古代商隊不畏艱險在絲綢之路上長途跋涉的反映,④亦是唐代詩人張籍《涼州詞》中“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的圖解。
            【乙】絲綢之路上不僅僅是交換貨物,還有文化和藝術的交流融會。展臺上一個小小的唐代銅俑引起了記者注意。【丙】其形象與唐詩中描繪的胡騰舞場景極為相似,造型傳神。放置在石塔不遠處的景教十字紋銅牌飾、回鴉文木活字也是文化交融的證物。【丁】這些珍貴的物品,表達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我們仿佛看到,千年之前,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商人、僧侶、探險家以及不同種族和身份的(  ),跋涉于一望無際的漫漫黃沙中,經歷了無數的險阻艱難,(  )起歐亞大陸上思想與文化傳播的軌跡,見證不同時期、地域的文化彼此交流碰撞、包容互鑒的歷程。
            (1)下列詞語的注音和字形,有錯誤的一項是
             

            A.(màn)長 蒼桑歲月
            B.屢見不(xiān) 跋涉
            C.馱(zǎi) 不畏艱險
            D.互(jiàn) 軌跡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號處的詞語,最符合語境的一項是
             

            A.要道樞紐 蕓蕓眾生 串聯
            B.要塞中樞 販夫走卒 溝通
            C.要道樞紐 販夫走卒 溝通
            D.要塞中樞 蕓蕓眾生 串聯
            (3)文中畫波浪線的四個句子,有語病的一項是
             

            A.來自西域的胡人商隊是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主體。
            B.絲綢之路上不僅僅是交換貨物,還有文化和藝術的交流融會。
            C.其形象與唐詩中描繪的胡騰舞場景極為相似,造型傳神。
            D.這些珍貴的物品,表達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4)文中①②③④的四處標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文中畫橫線處有一組句子已打亂順序,羅列如下。根據語境,以下四個選項中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壁畫表現了張騫作為第一個代表國家出使的使節出使、“鑿空”西域的歷史
            ②這是彪炳史冊的大歷史
            ③最具代表性的,應該莫過于《張騫出使西域圖》了
            ④這標志著以國家為單位的大交融在絲綢之路上拉開大幕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

            組卷:15引用:1難度:0.5

          四、作文。

          • 7.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欣賞一朵花的開放,可以看到生命的燦爛;欣賞一只蝸牛的攀爬,可以看到生命的堅韌;欣賞朋友,可以看到生命的美好;欣賞對手,可以看到生命的寬容……欣賞一切值得我們欣賞的東西,讓我們的生命變得豐富。
                  請以“欣賞“為題目,自選文體(詩歌、戲劇除外),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姓名和校名。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