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福建省龍巖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5 0:0:2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共40分,其中1-12小題,每題2分;13-16小題,每題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調查法是生態學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關于調查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22引用:5難度:0.7
          • 2.如圖所示為用不同方式培養酵母細胞時其種群數量的增長曲線。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4引用:2難度:0.6
          • 3.密度制約因素可影響種群數量。將多對果蠅置于一個瓶中并供應一定量食物時,每對果蠅每天產出的后代存活數量及成蟲壽命與果蠅種群密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9引用:2難度:0.5
          • 4.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區域,由于種間競爭關系而導致的對環境的需求發生錯位的現象。例如共同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區島嶼上的兩種安樂斷,通過攝食方式的不同實現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屬于同域共存機制的是(  )

            組卷:49引用:6難度:0.7
          • 5.如圖是錫林郭勒大草原生態系統能量流動過程圖解,A、B、C、D代表同化量,據圖分析不正確的是(  )

            組卷:13引用:3難度:0.7
          • 6.為研究農藥甲胺磷和乙草胺對土壤中的產甲烷菌數量的影響,研究人員向盛有相同體積的培養液和產甲烷菌的3組試管中分別加入0.1mL的甲胺磷溶液(1.0mg?L-1)、蒸餾水和乙草胺溶液(1.0mg?L-1),定期取樣測定產甲烷菌的種群密度,結果如圖。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組卷:26引用:4難度:0.6
          • 7.某湖泊中,某種魚的種群數量處于平衡狀態,若在a點時將大量該種魚的魚苗投入該湖泊并培育一段時間,則下列各項與該種魚的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相符的是(  )

            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空2分,共60分)

          • 20.以淀粉或纖維素的水解液、制糖工業的廢液等為原料,通過發醛能獲得單細胞蛋白。單細胞蛋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脂質和維生素等物質,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劑。某興趣小組通過實驗分離出能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實驗小組嘗試從收割后的小麥田里分離出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應該配制以
             
            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配制的培養基用
             
            法滅菌,滅菌的作用是殺死培養基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
             

            (2)滅菌的培養基需要倒平板操作,冷凝后平板需倒置的目的一是防止皿蓋上的冷凝水落入培養基造成培養基
             
            ,二是避免培養基中的水分過快蒸發。
            (3)若要對培養的細菌計數,則需要用
             
            法進行接種,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是單菌落,運用這種方法統計的結果往往比實際值偏小,理由是
             

            (4)能夠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體內能夠合成纖維素酶,纖維素酶將纖維素水解為纖維二糖、葡萄糖,若需要檢測分離的微生物中是否含有目的菌株,應在培養基中加入
             
            染料。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 21.科研人員利用營養菌(只能利用乳糖,但不能降解四環素)和抗性菌(不能利用乳糖,但能降解四環素)對細菌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探究。
            (1)將兩種菌液分別用稀釋涂布平板或平板劃線法單獨接種于加入含四環素并以乳糖為唯一碳源的
             
            (選填“固體”或“液體”)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后,培養皿中均未出現菌落,推測兩種菌
             
            (填“發生”或“未發生”)可遺傳變異。
            (2)將兩種菌混合后接種在與上述成分相同的培養基中,培養一段時間后,培養基中兩種菌落均有生長,推測兩種菌實現了“互利共生”,其原因最可能是:抗性菌增殖,降解了
             
            ,為營養菌存活提供保障;營養菌增殖,分解了
             
            ,代謝產物為抗性菌生長提供碳源。
            (3)為進一步驗證上述現象,科研人員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①實驗操作:在接種了營養菌和抗性菌混合菌液的培養板,左側加入以乳糖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右側加入含
             
            的培養基,培養基可從左右兩側逐漸擴散到混合菌液培養板上。一段時間后檢測混合菌液培養板上兩種菌的數量情況。
            ②預期兩種菌的生長情況:左側營養菌和抗性菌都
             
            ;右側營養菌和抗性菌都
             

            組卷:7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