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九年級(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28 5:30:4

          一、積累與運用。

          •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從“嫦娥”lǎn 月到“羲和”逐日。從“天和”遨游星辰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一個個科技創新成果,見證著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鏗鏘步伐。青少年了解這些前沿科技,既能在心中種下追尋夢想,探索未知的種子,也能激發建攻新時代的信心與熱情。只有讓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同頻共振,讓_____(蘊藏   躲藏)在億萬人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共同奮進新征程,我國科技創新的動能才能更加強勁。
            (1)請從下面兩幅字中任選一幅臨寫在橫線上。
            追尋夢想   探索未知
            (2)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的字注音。
            ①(lǎn)
             

            ②星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個錯別字。
             
             改為 
             

            (4)結合語境,從括號內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組卷:2引用:1難度:0.8
          • 2.綜合性學習。
                  仿佛還是昨天,我們興高采烈地踏進初中的大門,可一眨眼,三年的時光已悄然逝去。回首逝去的日子,無盡的歡樂猶在眼前;展望未來的日子,滿腔的豪情充盈心底。學校為了以后更好開展工作,現對初三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回顧活動】初中三年,你肯定參加過許多有意義的活動,有一些活動還讓你很難忘,請介紹一個讓你難忘的活動名稱和參加活動的感悟。
            (2)【盤點收獲】初中三年,你認為在學習上,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知識、態度等)
            (3)【同窗情深】臨近畢業,即將分別,你最不舍的人是誰,請認真閱讀例句,仿寫一句送給他(她)。
            ①小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學送我情”,祝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3.詩文名句填空。
            (1)沉舟側畔千帆過,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俗子胸襟誰識我?
             
            。(秋瑾《滿江紅(小住京華)》)
            (3)
             
            ,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4)
             
            ,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杜甫在《望岳》中,表達不畏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的詩句是:
             
             

            組卷:6引用:1難度:0.5

          二、閱讀與理解。

          • 9.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各題。
            讓中華文化煥發新活力康巖      ①近日,第58屆“亞廣聯獎”評選揭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獲得“電視娛樂節目獎”。這檔節目能獲此殊榮,在于它挖掘古籍中蘊含的精神財富,以“戲劇+影視+文化訪談”的形式提煉、展示,為古籍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提供了范例。
                  ②古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深邃智慧。從古老的甲骨卜辭、鐘鼎金文、簡冊帛書,到手抄印刷的書籍手卷、線裝書冊,歷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華典籍,承載著中華兒女豐富寶貴的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養分,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基石和心靈寄托。
                  ③古籍從歷史深處走來,包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智慧、為人處世之道。比如“利民之事,絲發必興”,講述的是從政為官要心系百姓安危冷暖,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號召干事創業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彰顯擔當。
                  ④推動古籍保護傳承,不僅可以保存歷史記憶、賡續中華文脈,更能讓古之精華為今所用,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注入新元素、開拓新境界。我們要細化措施,運用科技手段,挖掘古籍時代價值,促進中華文化煥發新活力。
                  ⑤推動古籍保護傳承,要細化古籍保護措施,提升古籍整理研究能力。首先,要開展古籍普查,摸清古籍資源狀況。2020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評選并公布了第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累計收錄古籍13026部,命名203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其次,要改善古籍保存條件,確保古籍資源安全。再次,要提升古籍修復能力,對瀕危古籍更要搶救性修復。另外,要根據不同類型古籍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整理研究和編輯出版,防止低水平重復。
                  ⑥推動古籍保護傳承,還要向科技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華南理工大學制漿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古籍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采用智能化古籍脫酸增強裝置對整本古書進行脫酸加固處理,讓面臨風化消失風險的古籍“重獲新生”。江蘇省以“珍貴古籍數字資源集成”為基礎,統籌全省古籍收藏單位古籍數字資源建設,把各種古籍文化展覽從線下搬到線上,讓讀者在“云端”就能感受中華古籍之美。
                  ⑦推動古籍保護傳承,更要挖掘古籍時代價值,實現“古為今用”。準確把握古籍文化內涵,在古今之間實現“搭橋”“聯心”“融通”,將古典價值融入當代表達,可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從《典籍里的中國》到《國家寶藏》,從《上新了!故宮》到《唐宮夜宴》……這些“活”起來,“動”起來、會“說話”的古籍,既能迸發穿越時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又能帶給人們精神給養和智慧啟迪,為新時代社會發展提供生生不息的思想動能。
                  ⑧留存在中華大地上的古籍,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脈,成為我們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把古籍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定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
            (選自2022年5月16日《人民日報》,有刪改)(1)若為選文第③段添加論據,下面哪一句合適?為什么?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②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請分析第⑥段畫線句子的論證效果。
            (3)我班小明是中華文化愛好者,他建議把第⑦段位置調到第⑤段前面,你同意嗎,說說理由。
            (4)請結合文本和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如何把“古籍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為自己、社會提供精神力量。”(談到兩點即可)

            組卷:9引用:1難度:0.6

          三、構思與表達。

          • 10.閱讀下面一段話,根據要求寫一篇作文。
                  請以“原來是這樣”為題,完成本次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書寫工整,正確使用標點符號;(3)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組卷:3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