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河南省駐馬店第二高級中學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9 6:30:2
一、單選題(共23小題,每小題2.0分,共46分)
-
1.李斯特氏菌是一種致死食源性細菌,當它侵入人體后,該菌的一種名為InIC的蛋白可通過阻礙人類細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細胞膜更易變形而有利于細菌在人類細胞之間快速轉移,使人患腦膜炎。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李斯特氏菌含核酸的細胞器有線粒體、核糖體等 B.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場所均是核糖體 C.Tuba蛋白不需要內質網的加工,而InIC蛋白需要內質網的加工 D.該菌能在人類細胞之間快速轉移依賴于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組卷:51引用:16難度:0.7 -
2.下列關于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轉換物鏡時應該手握物鏡小心緩慢轉動 B.以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為材料不能觀察到質壁分離 C.蘇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中可觀察到橘黃色顆粒 D.在新鮮黑藻小葉裝片中可進行葉綠體形態觀察和計數 組卷:1048引用:38難度:0.9 -
3.屠呦呦從黃花蒿(中醫藥方中稱為“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榮膺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是脂類性物質,易溶于有機溶劑,幾乎不溶于水。其抗瘧疾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青蒿素活化產生自由基,自由基與瘧原蛋白結合,從而對瘧原蟲的細胞結構及其功能造成破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青蒿素可以用無水乙醇、丙酮等物質進行提取 B.青蒿素在核糖體上合成,其合成受青蒿素基因直接控制 C.青蒿素可使瘧原蟲生物膜系統的基本支架及染色質遭到破壞 D.青蒿素以胞吞形式進入瘧原蟲細胞,需要消耗ATP 組卷:15引用:4難度:0.7 -
4.蛋白質是決定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重要物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膜、細胞質基質中負責轉運氨基酸的載體都是蛋白質 B.葉綠體類囊體膜上的膜蛋白具有控制物質出入和催化功能 C.細胞內蛋白質發生水解時,通常需要另一種蛋白質的參與 D.多肽的主要區別在于組成它們的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不同 組卷:1引用:3難度:0.7 -
5.有關組織細胞中化合物鑒定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甘蔗莖的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溫水浴后液體由藍色變成磚紅色 B.在大豆種子勻漿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液體變成紫色 C.脂肪鑒定實驗中,應使用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洗去浮色 D.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是否變色來鑒定 組卷:71引用:3難度:0.7 -
6.如圖是人體內的三個生理過程示意圖,其中Y代表不同類型的蛋白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過程①中的X為激素,則Y代表的物質是受體糖蛋白,該糖蛋白也可存在于細胞膜內側 B.若過程②中的X是抗原,則Y是抗體.產生Y物質的細胞可以識別相應的抗原 C.若過程③中的X是食物蛋白,則Y的釋放與細胞膜的流動性有關 D.若過程③中的X為反應底物,則Y在人體細胞內均分布于生物膜上 組卷:17引用:8難度:0.7 -
7.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生物體內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抗體、激素、神經遞質、酶發揮一次作用后都將失去生物活性 B.ATP脫去兩個磷酸基團后成為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 C.藍藻和綠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細菌代謝速率極快,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為酶提供了附著位置 組卷:12引用:5難度:0.7 -
8.某三十九肽中共有甘氨酸4個,現用某種水解酶去除其中的甘氨酸,得到4條長短不等的多肽(如圖1,甘氨酸結構式如圖2).如將原來多肽與4條多肽總的原子數或結構數進行比較時,會出現下列4種情況中的( )
①肽鍵數目減少7個 ②C原子減少8個 ③氨基和羧基分別增加3個 ④O原子數目減少1個.A.1種 B.2種 C.3種 D.4種 組卷:71引用:22難度:0.5 -
9.下列關于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小分子物質也可通過胞吐的方式運出細胞 B.動物細胞沒有原生質層而不能發生滲透作用 C.植物根尖成熟區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主要依賴于滲透作用 D.葡萄糖在線粒體內徹底氧化分解,其膜上有葡萄糖轉運載體 組卷:12引用:5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除標注外每空1分,共54分)
-
27.為驗證pH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某同學具體地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①在1~5號試管中分別加入0.5%的唾液1mL。
②分別向1~5號試管中加入0.5%的淀粉液2mL,
③向各試管中加入相應的緩沖液3mL。
使各試管中的pH依次穩定在5.00、6.20、6.80、7.40、8.00。
④將1~5號試管均放入37℃溫水中恒溫水浴。
⑤反應過程中,每隔1min從第3號試管中取出一滴反應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顯色。待呈橙黃色時,立即取出5支試管,加碘液顯色并比色,記錄結果如表所示:項目 1 2 3 4 5 pH 5.00 6.20 6.80 7.40 8.00 顏色 ++ + 橙黃色 + ++
(1)實驗設計中,因變量是
(2)3號試管加碘液后出現橙黃色,說明
(3)如果反應速率過快,應當對唾液進行怎樣的處理?
(4)該同學的操作中有一處錯誤,請改正。
(5)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組卷:11引用:6難度:0.7 -
28.如圖為呼吸作用過程部分示意圖及氧氣濃度對氣體交換影響的曲線圖,解答下列題:
(1)從圖中選擇有關的字母填在題的橫線上:①有氧呼吸的途徑是
(2)圖中B發生的場所是
(3)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則水稻幼根會因缺氧而變黑、腐爛,原因是
(4)圖中曲線QR區段CO2生成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5)若圖中的AB段與BC段的距離等長,說明此時有氧呼吸釋放的CO2與無氧呼吸釋放的CO2相比組卷:375引用:10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