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天津市和平區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共16題,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下列實驗中能夠證明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的是(  )

            組卷:112引用:12難度:0.9
          • 2.下表為幾種常用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下列有關其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
            名稱 屬性
            萘乙酸 生長素類
            6-BA 細胞分裂素類
            乙烯利 乙烯類
            PP333 赤霉素合成抑制劑

            組卷:259引用:10難度:0.8
          • 3.分層現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內容。下列關于森林群落分層現象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層現象提高了生物對環境資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從上到下可以分為不同層次,最上層為灌木層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層現象與對光的利用有關
            ④森林群落中動物的分層現象與食物有關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層現象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層現象的形成是由動物種類決定的

            組卷:416引用:18難度:0.6
          • 4.關于“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10引用:2難度:0.7
          • 5.河水攜帶泥沙流入大海時,泥沙會在入海口淤積形成三角洲。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3種植物群落類型:①以蘆葦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淡水環境中),②以赤堿蓬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海水環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長在陸地環境中)。該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過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順序是(  )

            組卷:551引用:36難度:0.7
          • 6.調查1公頃范圍內某種鼠的種群密度時,第一次捕獲并標記39只鼠,第二次捕獲34只鼠,其中有標記的鼠15只。標記物不影響鼠的生存和活動并可用于探測鼠的狀態,若探測到第一次標記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競爭、天敵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該段時間內有鼠出生而種群總數量穩定,則該區域該種鼠的實際種群密度最接近于(結果取整數)(  )

            組卷:442引用:27難度:0.8
          • 7.下列關于種群數量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70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5小題,共52分)

          • 20.植物生長發育與光信號密切相關。農業生產中,高低作物間作模式會導致“蔭蔽脅迫”,低位作物主要通過光敏色素B(phyB)感知該環境中紅光與遠紅光比值(R:FR)的降低,從而引發一系列生物學效應,降低了作物產量和品質。下圖為光調控幼苗下胚軸伸長的反應機制部分示意圖。

            注:PIFS是一類具有調控基因轉錄作用的蛋白質、ROT3、BZR1和ARF6均為基因
            (1)圖中四種激素在調控下胚軸伸長方面表現為
             
            作用。
            (2)phyB的化學本質是色素一蛋白復合體。已知phyB存在非活化(Pr)和活化(Pfr)兩種形式。正常光照環境下,R:FR較高,phyB主要以活化形式存在,其可進入細胞核,通過抑制PIFs與BZR1、ARF6的啟動子結合,以調控其轉錄,調節幼苗下胚軸的伸長。
            蔭蔽脅迫下,phyB主要以
             
            形式存在,由此
             
            (填“減弱”或“增強”)對PIFs的抑制作用,導致幼苗下胚軸過度伸長。已知“蔭蔽脅迫”導致了萌發后生長階段的下胚軸、葉柄及莖稈的過度伸長,這有利于植物獲得更多
             
            ,以適應“蔭蔽脅迫”環境。據此分析,高低作物間作模式下低位作物產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更多的(營養)物質和能量供給下胚軸、葉柄及莖稈生長。
            (3)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有基因控制、
             
             
            三個方面,它們是相互作用、協調配合的。

            組卷:16引用:1難度:0.6
          • 21.為了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某興趣小組按如表完成了有關實驗。將酵母菌接種到裝有10mL液體培養基的試管中,通氣培養并定時取樣計數,然后繪制增長曲線。
            圖甲是小組成員用血細胞計數板觀察到的培養結果(樣液稀釋100倍,血細胞計數板規格為1mm×1mm×0.1mm)圖乙曲線A、B是相同培養條件下兩批次酵母菌培養的結果,圖丙表示根據每天統計的酵母菌的數量,計算其λ值(λ=當天種群個體數量/前一天種群個體數量)并繪制的曲線。
            試管編號 培養液/mL 無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溫度/C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1)該實驗的自變量有
             
             

            (2)在取樣前應輕輕振蕩試管,目的是
             
            ,減小計數誤差。制片時應該在蓋蓋玻片
             
            (前/后)滴加樣液。
            (3)圖甲中雙邊線內16個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個,此時試管中酵母菌數量約為
             
            =
             
            個(寫出計算過程)。
            (4)根據圖乙可知,B批次的接種量可能
             
            (高于/低于)A批次。t1時,兩批次培養的A、B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種內斗爭的強度依次是
             
             
            。(填“A>B”“A=B”或“A<B”)。若在t2后繼續培養,最終發現種群的數量均會下降,可能的原因有
             
            (寫出1項)。
            (5)圖丙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單選)。
            A.a→b段,種群數量逐漸增多        B.d點時種群數量達到最大
            C.b→c段,種群數量逐漸減少        D.a點和c點的種群數量不同

            組卷:39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