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下)中考題單元試卷:第9章 力與運動(一)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30分)
-
1.小紅坐在勻速行駛的小汽車內,發現前方路旁停著一輛普通大客車,觀測到自己經過大客車的時間約為1s,則小汽車的速度最接近于( )
A.10km/h B.40km/h C.70km/h D.100km/h 組卷:2426引用:30難度:0.8 -
2.某同學和家人在外出旅游途中,車拋錨在水平路面上,家人試圖推動汽車但沒有推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車未被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 B.車未被推動是因為人推車的力小于車推人的力 C.人對車的推力和車對人的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車受到的支持力和車對水平路面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 組卷:1687引用:24難度:0.6 -
3.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小明用剪刀將圖中靜止的薄塑料片從中間剪斷,他要研究的是這兩個力是否( )
A.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B.方向相反 C.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D.大小相等 組卷:2022引用:28難度:0.6 -
4.如圖所示與慣性有關的做法中,屬于防止因慣性造成危害的是( )
A.
系安全帶B.
旋轉生、熟雞蛋C.
跳遠助跑D.
撞擊錘柄組卷:1793引用:26難度:0.8 -
5.下列關于力和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B.行駛的汽車急剎車時,乘客會出現向后傾的現象 C.用力推桌子,桌子靜止不動,因為推力小于摩擦阻力 D.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飛行,是因為足球沒有受到力的作用 組卷:1375引用:28難度:0.7 -
6.下列現象中,屬于利用慣性的是( )
A.坐汽車時要系好安全帶 B.跳遠運動員快速助跑 C.行車時要注意保持車距 D.學校路段減速慢行 組卷:1721引用:28難度:0.5 -
7.下列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
A. B. C. D. 組卷:1663引用:78難度:0.5 -
8.中央電視臺《是真的嗎》某期節目中,有這樣一個實驗:將一根繩子穿過內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圓筒,繩子上端系一個金屬球,下端與裝有皮球的網袋連接。轉動空心圓筒,使金屬球轉動(如圖)。隨著轉速加大,網袋由靜止開始向上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網袋靜止時,它受到的總重力與它對繩子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B.金屬球轉動過程中,它受到的重力與繩子對它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C.金屬球轉動過程中,運動狀態不變 D.實驗表明,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需要力 組卷:2652引用:19難度:0.5 -
9.對于靜止在水平軌道上的“復興號”列車,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列車所受重力和列車對鐵軌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B.列車所受重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C.列車所受重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列車對鐵軌的壓力和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組卷:2163引用:27難度:0.5 -
10.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憑空想象出來的 B.物體只要運動,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體,只能保持靜止狀態 D.如果物體不受到力的作用,原來運動的物體將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 組卷:3258引用:49難度:0.6
三、實驗探究(50分)
-
29.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兩種實驗方案。
(1)通過實驗比較,小明發現采用方案乙,實驗效果更好,原因是。
(2)該實驗裝置中,木板兩端的定滑輪的作用是。
(3)保持兩盤中砝碼質量相等,把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一個角度,放手后觀察到小車轉動,最后恢復到靜止狀態。這個實驗現象說明: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這兩個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后,又利用該裝置進行探究,剪斷小車左邊的細線后,小車由靜止向右運動,此現象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組卷:1809引用:18難度:0.5 -
30.小秋為探究“運動與力的關系”,設計了如圖的斜面實驗。讓同一小車滑到接觸面分別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
(1)為了使小車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實驗時應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 滑下,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是 法(選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變量”)。
(2)比較甲、乙、丙三次實驗,發現阻力越小,小車滑行的距離就越 (選填“遠”或“近”),說明小車運動的速度改變得越 (選填“快”或“慢”)。
(3)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推測: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車在運動時不受阻力,則小車將在水平面上 。說明運動的物體 力來維持(選填“需要”、“不需要”)。
(4)牛頓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頓第一定律。該定律
A.能用實驗直接驗證
B.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所以不能確定這個定律是否正確
C.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組卷:2247引用:50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