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2課 燭之武退秦師》2024年同步練習卷(9)
發布:2024/10/17 7:0:2
一、選擇題
-
1.下列對課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A.燭之武深明大義,以解國難為重。他在鄭國官微人輕,在秦晉大兵壓境、鄭伯自責道歉的情況下,慨然答應出使,表現出奔赴國難的義勇精神。 B.燭之武勇敢無畏,從容對敵。他不顧年邁之軀,夜縋出城,從容去見秦伯,坦言鄭國將亡,滿足強敵的驕橫心理,創造說服秦伯的契機。 C.燭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曉之利害。他先說亡鄭對秦無益有害,再說存鄭對秦對晉都有益,最后說晉屢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聽。 D.燭之武機智善辯,成功使敵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鄭國訂立了盟約,并留下駐兵幫鄭國防守,晉國也不得不撤兵,從而保全了鄭國。 組卷:45引用:10難度:0.7 -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h2>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朝濟而夕設版焉 C.秦伯說,與鄭人盟 D.失其所與,不知 組卷:132難度:0.8 -
3.下列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且貳于楚(從屬二主) 越國以鄙遠(把…當做邊邑) B.晉軍函陵(駐軍) 焉用亡鄭以陪鄰(增加) C.行李之往來(出使的人) 朝濟而夕設版焉(渡河) D.秦伯說(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擴張) 組卷:148引用:6難度:0.7 -
4.比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又欲肆其西封 ②吾其還也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組卷:11引用:5難度:0.8 -
5.下列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舍鄭以為東道主 B.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C.匹夫不可奪其志 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組卷:31引用:3難度:0.7 -
6.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情況的一項是( ?。?/h2>
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B.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 C.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D.火尚足以明也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7.下列對課文中古代文化常識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晉侯、秦伯”指的是晉文公和秦穆公,“鄭伯”指的是鄭文公;“侯”和“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時期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 B.子,中國古代對人的尊稱。文中鄭伯用以尊稱燭之武,表示恭敬禮貌。 C.師,古代軍隊編制單位之一,以三千五百人為師。在文學作品中,用來泛指軍隊。 D.“寡人”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常用。而其后的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稱。各代體制習慣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諸侯王者也可自稱“寡人”。 組卷:31引用:3難度:0.9
二、填空題
-
8.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①貳(
②函(
③氾(
④佚(
⑤夜縋(
⑥杞(
⑦闕(
⑧共(
⑨逢(組卷:6難度:0.9 -
9.通假字。
(1)共其乏困
(2)失其所與,不知組卷:3引用:3難度:0.9 -
10.解釋下列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
(2)行李之往來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11.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作名詞。
①越國以鄙遠
②共其乏困
(2)形容詞作動詞。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②鄰之厚,君之薄也組卷:7引用:3難度:0.7 -
12.詞類活用。
①若不闕秦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④鄰之厚,君之薄也
⑤且貳于楚也組卷:1引用:2難度:0.9 -
13.《齊桓晉文之事》
(1)權
(2)抑
(3)便嬖
(4)蒞
(5)以若組卷:3難度:0.9
六、解答題
-
38.翻譯文中的句子。
(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3)夫晉,何厭之有?
(4)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組卷:3難度:0.4 -
39.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3)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h2>組卷:0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