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年北京市人大附中高考化學三模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42分)

          • 1.2020年5月1日北京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施行垃圾分類,下列垃圾分類不正確的是(  )
            A.魚骨菜葉 B.消毒劑及其包裝物 C.破損的易拉罐 D.破碎玻璃
             廚余垃圾  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組卷:33引用:2難度:0.7
          • 2.下列表示不正確的是(  )

            組卷:385引用:12難度:0.8
          •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70引用:1難度:0.5
          • 4.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549引用:2難度:0.7
          • 5.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組卷:64引用:2難度:0.6
          • 6.CO甲烷化反應為:CO(g)+3H2(g)═CH4(g)+H2O(l)。如圖是使用某種催化劑時轉化過程中的能量變化(部分物質省略),其中步驟②反應速率最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組卷:326引用:11難度:0.5

          二、解答題(共5小題,滿分58分)

          • 18.今年6月比亞迪正式發布刀片電池,大幅度提高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可媲美特斯拉,刀片電池采用磷酸鐵鋰技術。可利用鈦鐵礦【主要成分為FeTiO3(難溶性亞鐵鹽),還含有少量MgO等雜質】來制備LiFePO4和Li4Ti5O12等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工藝流程如圖。

            回答下列問題:
            (1)“酸浸”后,鈦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寫出相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TiO2?xH2O沉淀與雙氧水、氨水“反應”轉化成(NH42Ti5O15溶液時,Ti元素的浸出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反應溫度過高時,Ti元素浸出率變化的原因是
             

            (3)“濾液②”中含有的金屬離子是
             
            ;加入雙氧水和磷酸使Fe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3+)=1.0×10-5mol?L-1,此時溶液中c(PO43=
             
            。(FePO4的Ksp=1.3×10)-22
            (4)寫出“高溫煅燒②”中由FePO4制備LiFePO4的化學方程式
             

            (5)Li2Ti5O15中Ti的化合價為+4,其中過氧鍵的數目為
             

            (6)作為刀片電池正極材料的磷酸鐵鋰在充、放電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如圖,則正極電極反應式是
             

            組卷:43引用:1難度:0.3
          • 19.某校化學小組同學研究Cu與H2SO4溶液反應,小偉同學實驗記錄如表。
            實驗編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取螺旋狀銅絲在酒精燈上燒至紅熱,迅速伸入裝有10mL 3mol/L H2SO4溶液的試管中 產生大量白霧;溶液顏色變為淺藍色;試管中出現紅色渾濁
            步驟一:取螺旋狀銅絲在酒精燈上燒至紅熱,迅速伸入裝有10mL蒸餾水的試管中;步驟二:冷卻后加入5mL 3mol/L H2SO4 步驟一:產生少量白霧;試管中出現黑色渾濁,略帶紅色步驟二:渾濁全部為紅色;溶液略顯藍色
            (1)實驗一:探究白霧的成分。
            ①波波同學收集實驗Ⅰ中白霧,加入品紅溶液,溶液褪色,得出結論:白霧成分包含SO2.可能是因為局部溫度過高產生,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②艷艷同學認為不妥,補充實驗Ⅲ:
            實驗編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步驟一:取品紅溶液,加3mol/L H2SO4
            溶液,加熱;
            步驟二:收集實驗Ⅰ中白霧,加入品紅溶液,加熱。
            步驟一:溶液褪色,加熱無顏色變化;步驟二:溶液褪色,加熱無顏色變化
            根據實驗Ⅲ,可推斷白霧成分是
             
            ,而并非SO2
            (2)實驗二:探究紅色固體的成分。
            經過分析,實驗Ⅰ和實驗Ⅱ中的紅色渾濁成分相同。
            【資料】Cu2O能溶在濃氨水中形成無色Cu(NH32+,很容易被氧氣氧化為藍色Cu(NH342+
            Cu2O能與一定濃度的酸溶液發生反應:Cu2O+2H+═Cu2++Cu+H2O。
            ①寫出Cu2O溶在濃氨水中的離子方程式
             

            ②對于紅色渾濁的成分,谷哥設計
             
            實驗并證實了紅色固體中只有Cu2O.他的實驗是:將實驗Ⅰ試管中固體過濾洗滌,得紅色固體。
            ③結合實驗Ⅰ和Ⅱ,吉吉同學確定銅絲燒至紅熱時生成了
             

            (3)實驗三:探究紅色固體不溶的原因。
            經過檢驗,實驗Ⅰ和實驗Ⅱ反應后的溶液均顯酸性,對于體系中有Cu2O固體的原因:龍校假設:在實驗條件下,隨著溶液酸性降低,Cu2O與酸無法反應。
            喬博假設:在實驗條件下,隨著溶液酸性降低,Cu2O與酸反應速率變小。鄒鄒同學繼續實驗:
            實驗編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取Cu2O固體少量,加入到裝有10mL 3mol/L H2SO4溶液的試管中 溶液迅速變為藍色;試管中出現少量亮紅色固體
            取Cu2O固體少量,加入到裝有10mL 3mol/L H2SO4和少量CuSO4(淺藍色)的試管中
            現象同Ⅳ
            重復實驗Ⅰ,振蕩試管,分為兩等份。第一份立刻加入濃硫酸至c(H2SO4)=3mol/L;第二份靜置4h之后,過濾,向固體中加入濃硫酸至c(H2SO4)=3mol/L 第一份加酸后紅色固體明顯減少,溶液藍色加深;第二份靜置時,固體減少,溶液緩慢變為藍色,固體加酸后無明顯現象。
            ①實驗Ⅴ的目的是
             

            ②通過以上實驗,臧臧同學得出的結論是
             

            組卷:49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