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粵版八年級上冊《第3章 光和眼睛》2023年單元測試卷(3)
發布:2024/8/29 12:0:8
一、選擇題
-
1.以下關于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月亮屬于光源 B.小孔成像所成的像與孔的形狀有關 C.光年是時間單位 D.發生日食時,月亮在太陽和地球中間 組卷:42難度:0.8 -
2.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h2>
A.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魚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能從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發生了漫反射 C.電視畫面色彩多樣,都是由紅、綠、藍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 D.科學家們通過天文望遠鏡拍攝地外星系圖片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組卷:274引用:4難度:0.5 -
3.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目的是使蠟燭a的像更清晰 B.使用相同的蠟燭a、b,目的是比較像與物的大小 C.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夠承接到像 D.將蠟燭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變大 組卷:2248引用:49難度:0.7 -
4.若要使圖中的反射光線射中墻上的目標,在激光筆不動的情況下,可將平面鏡( )
A.豎直向上移動 B.豎直向下移動 C.水平向左移動 D.水平向右移動 組卷:1265引用:28難度:0.5 -
5.如圖所示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h2>
A.
水中的倒影B.
草坪上的人影C.
人透過水球成像D.
日食現象組卷:196難度:0.7 -
6.截面為正方形、中空部分為橢圓形的玻璃體如圖所示。則這個玻璃體( ?。?br />
A.可以看做兩塊凹面鏡 B.可以看做一塊凸透鏡 C.對圖示光束具有發散作用 D.對圖示光束具有會聚作用 組卷:1148引用:9難度:0.8 -
7.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進入了“刷臉”時代?!八⒛槨睍r人臉面對攝像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經系統自動拍照、掃描,確認相關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認證。在系統拍照過程中( )
A.人臉經攝像頭成縮小倒立的實像 B.人臉是光源 C.人臉經攝像頭成像的原理與投影儀相同 D.人臉應保持在透鏡的一倍焦距到兩倍焦距之間 組卷:552引用:8難度:0.7 -
8.凸透鏡、凹透鏡等光學器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著廣泛應用。下面的介紹符合實際的是( ?。?/h2>
A.近視眼鏡利用了凹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 B.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大于一倍焦距 C.照相時,若要照出人的全身像,則被照者應離相機鏡頭更近些 D.陽光通過凹透鏡也可以點燃紙屑,是利用凹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 組卷:311引用:3難度:0.7
四、實驗探究題
-
2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如圖甲所示,讓平行光正對著凸透鏡照射,左右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測得凸透鏡的焦距f=cm。
(2)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調節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如圖乙所示,燭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倒立、的實像。
(3)在圖乙的情況下,如果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對調,那么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的實像;如果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凸透鏡移至 cm處,在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4)由于蠟燭燃燒變短,發現光屏上的像偏上,為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應將凸透鏡向 (填“上”或“下”)調節。
(5)在圖乙的情況下,將凸透鏡換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鏡,并保持蠟燭、凸透鏡的位置都不變,則須使光屏向凸透鏡 (選填“靠近”或“遠離”)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組卷:92引用:2難度:0.4
五、綜合能力題
-
25.平時我們看遠近不同的物體時,是通過睫狀體的伸縮來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從而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使物體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如圖甲所示),圖乙是不同位置處的兩個物體的成像示意圖。
(1)我們人眼能根據觀察對象,通過自動調節晶狀體可以實現的是(填字母)。
A.看清不同亮度的物體
B.看清不同顏色的物體
C.看清不同大小的物體
D.看清不同距離的物體
(2)由圖乙得出:減小晶狀體的彎曲程度,使晶狀體的焦距變大,此時眼睛能看清處的物體,我們人眼若長期觀察(以上兩空均選填“近”或“遠”)處物體,會造成晶狀體過度彎曲,形成(選填“遠視眼”或“近視眼”),這種情況下當我們看遠處物體時,像會成在視網膜的(選填“前”或“后”)方,此時應配戴(選填“凸透鏡”或“凹透鏡”)來矯正。組卷:853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