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學高三(下)月考語文試卷(2月份)

          發布:2024/12/11 14:0: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題。
            材料一:
                  所謂人臉識別,關系到“生物識別信息”的安全問題。傳統意義上的個人信息,更多指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個人住址等物理信息,但未來意義上的個人信息,有可能是指人臉、角膜、指紋等這些生物信息。生物信息的最大特點在于,它能遠距離發生作用,而無需直接接觸。這意味著,政府、公司等機構和個人可能未經當事人同意甚至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讀取并搜集其數據。在許多歐美國家,目前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擔憂,遠遠壓倒了對技術收益的樂觀預期。而在我們這里。似乎許多公司陷入了技術狂歡中,只想要收益,看不見責任。
                  今天我們并不拒絕人臉識別帶來的便捷實用,但也不得不追問的是,這些生物信息會不會被過度地收集保存?一些企業有沒有合理使用信息的自律性、自覺性?就筆者個人觀察來看,情勢似乎并不樂觀。人臉識別在各行各業已經出現了規模效應,除了支付行業外,人臉識別進校園等都被“發明”出來了,甚至看個新聞APP也索要人臉權限。仔細想想,我們的人臉信息或許是交出去了,但它們會得到用心保護嗎?經驗告訴我們,有相當數量的互聯網公司只顧及流量,卻不顧用戶安全,只顧及體驗,卻不顧隱私保護。
            (摘編自扶青《對刷臉支付保持審慎態度》,有刪改)材料二:
                  曠視科技研究院研究人員范浩強介紹,就生物識別來說,目前常見的應用有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
                  虹膜識別,目前主要見于部分高端智能手機的虹膜識別解鎖。相較于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技術通過人體獨一無二的眼睛虹膜特征來識別身份,虹膜識別的準確性是各種生物識別中較高的,但相較于其他生物識別技術,虹膜識別硬件造價高,識別過程需配合,大范圍推廣較為困難,鏡頭可能產生圖像畸變而使可靠性降低。
            “綜合來看,人臉識別是目前生物識別領域安全性較高的,當然也并非萬無一失,想要實現人臉識別安全、規?;涞匦枰夹g水平、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逐步完善?!狈逗茝姳硎?。
                  人工智能行業資深人士孫立斌認為,生物特征識別迅猛發展,不同模態的生物特征有其自身的特性,抗偽造能力也不同。若要更高級別抗擊假體攻擊的風險,可以采取多模態融合的識別方式,例如步態和人臉一體化識別,能夠大幅度增加偽造數據的難度,提升識別系統的安全性。
            (摘編自《科技日報》,有刪改)材料三:
                  人臉識別算法的攻擊。合法用戶身份仿冒需要以獲得合法用戶的人臉照片及視頻等數據作為前提條件。國內某安全團隊已經實現了更具威脅的攻擊手段,使用完全不同用戶的人臉照片繞過身份識別系統。該攻擊手段對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應用造成逃逸攻擊以及數據污染攻擊等效果,不依賴于具體的深度學習模型。
                  將人臉識別和機器人控制等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起來,軍事領域制造自主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在殺傷性武器的技術鏈條中,人臉識別技術是一個關鍵環節。要想達到目標的精準識別,尤其是區分敵我,需要訓練高準確度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訓練過程需要大量實際的人臉數據做支撐。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經過大量真實數據的積累和訓練,人工智能可以達到并超過人眼的識別準確度。因此,人臉數據是殺傷性武器研制過程中的基礎與核心。這種人工智能技術,一旦被運用于未來戰場或被恐怖分子利用,后果都將異常嚴重。因此,加強人臉識別技術的監管、規范及利用勢在必行。
                  保護好一個種族的人臉數據和人臉模型,就像保護這個種族的基因庫一樣,是限制敵對方開發針對本種族的自主致命武器的關鍵任務。在人臉數據的采集、存儲、傳輸及使用等環節,應通過技術和立法等手段加強保護和監管,既要尊重人工智能科學發展,又要保護人臉數據資源合法合規流通和使用。一要建立生物特征信息相關的管理機構和制度,保障人臉數據的安全、規范使用。
                  如果人臉數據和模型的合法性得不到保證和強調,勢必出現人臉數據和模型的地下市場,造成數據和模型泄露的嚴重風險。解決人臉數據和模型的泄露風險的技術和法律方案是存在的。在技術上,建議公安系統在國家和省級層面建立人臉大數據中心,在物理隔絕的專網內存儲人臉數據。算法供應商的模型必須在公安專網的大數據中心內進行訓練。
                  對于生物識別產品來說,即使檢測準確度達到99.99%,一旦大規模應用,由于上億用戶規模的基數太大,被誤判影響的人群數目也會非常之多,給人身財產利益帶來的損失也將十分巨大。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法律上考慮,當前都還不宜過分依賴人臉作為生物識別中唯一的身份識別手段,建議可以采用多因子識別管理體系,與其他身份識別手段相結合,提高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科學性。
            (摘編自《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風險與防范》有刪改)(1)下列有關生物識別信息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物識別信息最大的特點是人臉、虹膜、個人住址等信息能在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遠距離被讀取甚至收集。
            B.人臉識別技術是一柄雙刃劍,我們并不拒絕人臉識別帶來的便捷實用,但應該擔憂的是這些生物信息會不會被過度收集保存。
            C.孫立斌認為生物識別中不同模態生物特征抗偽能力不同,可以利用多模態融合的識別方式更高級別抗擊假體攻擊的風險。
            D.生物識別產品即使檢測準確度達到99.99%,一旦大規模應用,由于上億用戶規模的基數太大,被誤判影響的個人數目也會非常多。
            (2)根據三則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內某安全團隊已經使用攻擊機手段繞過身份識別系統。該攻擊手段對深度學習圖像識別等應用造成逃逸攻擊以及數據污染攻擊等。
            B.人臉數據殺傷性武器研制過程中的基礎與核心,因為人工智能經過大量真實數據的積累和訓練會達到甚至超過容顏的識別準確度。
            C.虹膜識別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圖像畸變,可靠性降低,所以目前無法廣泛推廣,只能用于高端智能手機的識別解鎖。
            D.人臉識別技術雖然在生物識別領域安全性較高,但無法否認的是,其在科技領域、市場領域的應用都可能存在隱患。
            (3)根據材料內容,以下說法不屬于“生物識別信息”范疇的一項是
             

            A.黃牛幫助粉絲搞到明星的微信號、游戲賬號,甚至家長住址、酒店房間號等。
            B.銀行部門為用戶辦理存款義務是提供各種識別技術,方便顧客,提高了效率。
            C.公安干警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在案件偵辦的過程中大展身手,以最短的時間破案。
            D.一間位于廣東東莞的公廁內安裝了一種“人臉識別供紙機”,有效避免了浪費。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讀到了“人臉識別”話題,請簡要概括兩則材料闡述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5)結合材料三內容,請簡要概述可以從哪些方面降低“生物識別信息的風險”。

            組卷:13引用:4難度:0.6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護林員
            孫頻
                  我騎著摩托車沿山路盤旋而上。
                  走著走著,路的前方猛地跳出一個半山坡,林中一片開闊的空地上現出一座孤零零的小木屋,這是護林員住的房子。我一直騎到離木屋很近的地方才停住,熄滅油門,從摩托車上下來,順便把掛在車把上的一個塑料飯盒摘下來。屋門口正蹲著的一個男人始終沒有回頭看我一眼。我走過去,站在他身后,發現他正給一只小狗撓癢癢。另外兩只大狗躺在旁邊曬太陽,它們過于安靜了,已經不再像狗,好像已經過渡成了另外一種陌生的獸類。聽到我的腳步聲,它們沒發出任何一點聲音,其中一只微微睜開眼瞟了我一眼,便又閉上了。那只小狗大概剛出生不久,巴掌大,正張開細嫩的四肢,露著肚皮,任憑主人給它撓癢癢。我站在他身后,咳了一聲,說,這小狗是剛抱來的吧?以前沒見過。
                  他還是沒有回頭,只背對著我說話,聲音聽起來嗡嗡的裝滿回音,剛生下沒兩天,是它們生的。說著他指了指那兩只曬太陽的大狗。那兩只狗都紋絲不動地曬著太陽。
                  他繼續擺弄那只小狗,我則繼續站在他身后看他擺弄狗。深山里的光陰夾雜著蟲鳴鳥叫和草木的清香,緩緩從我們身上踩過去,腳步遲緩猶疑,似乎只要我一伸手,就能抓住它。木屋前的一塊菜地是他自己開墾出來的,主要種土豆,土豆是山民們的主要食物,幾乎頓頓不離土豆。地頭干裂的黃土里長出了一排像牙齒一樣參差不齊的青菜,還有幾棵劍拔弩張的大蔥,各自在頭頂舉著一朵毛茸茸的大花,引來了一群蜜蜂。
                  此外便是無邊無際的山林。這木屋和菜地像是從山林手里好不容易搶出來的,一不小心就會被奪回去。我看到木屋邊上已經包了一圈瘦小的毛榛和櫟樹。山林是會自己走路的。有時候猛一回頭,卻發現它已經跟在你身后了。
                  四周山林如海,木屋如沉在井底。蹲在地上的護林員終于站了起來,矮個兒,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舊迷彩服,表情呆滯地看了我一眼,又偷偷掃了一眼我手中提的飯盒,目光緩緩駛到別處,說,過來了?因為一個人獨自呆久了,經常要過半天才能找到下一句話,這使他的每一句話聽起來都是殘疾的。我說,一個人巡山怕不怕?他呆望著遠處,極慢地眨了兩下眼睛,誰說不怕?我問,一個月給你多少錢?他轉過身去用慢動作喂狗,等狗都吃得差不多了,他才丟出一句,八百塊。這時他慢慢扭頭看了我一眼,磕磕絆絆地補充道,額也是掙過大錢的人,早幾年,在山下的,廠子里,看門,一個月還給額,三千塊……三千塊呢。后來,廠子,不景氣,關門啦,額上山也是圖,圖掙人家,兩個錢。
                  這幾年山民紛紛從山上搬下去,搬到平原的縣城里,多半都是因為打工和孩子的上學問題。山民們大規模遷徙下山使得平原上人口劇增,一時房租上漲,有幾個新小區的房子幾乎都變成了山民聚居區。山民們下山之后把山上的土豆和傘頭秧歌也帶到了平原上,以至于晚上的廣場舞里突然嫁接了好幾條扭秧歌的傘隊,花紅柳綠的。大山里則更加空蕩幽靜了,鳥獸和樹木紛紛住進了廢棄的山村。但也有少數人會逆流而上,從平原回到山里。比如這護林員,比如我。
                  眼下這陽關山,全是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古時候的人們大概是為了躲避戰亂,從平原來到深山里。很多年后又因為子女的教育等問題遷徙到平原。有的山村學校,原來有一百多個學生,后來到幾十個,十幾個,到最后只剩下了一個學生。我已經分不太清楚,對于人們來說,這種遷徙是一個必然要到來的進化過程,還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衰敗過程。對于我來說,前半生是跟著欲望走的,后半生,我只想跟著心走。
                  我把手里的飯盒遞給護林員,剛炸的油糕,皮還脆著,給你送幾個過來。他站在那里沒動,只拿眼殊偷偷掃了一眼我手中提的飯盒,半天才敢問一句,甜的咸的?我說,石榴形狀的是咸的,半月亮形狀的是甜的。他仍不肯接飯盒,笨重的目光碾壓過黃土和大蔥,不知道要落到哪里,嘴里卻說,額自小,好吃甜的,就是,甜的吃多了,這不,牙也快掉沒了。我硬把飯盒塞給他,他這才接住了,也并不急著打開,就那么用兩只手抱在胸前,好像并不想要。嘴里還在向我拼命解釋著,額不是,很愛吃,油糕.不太好消化,額不急著吃,等,等放到晚夕(傍晚)再吃。
                  對于他來說,吃一頓油糕就等于過節。我隔三差五來給他送點吃的,幾乎每次都這樣,他表示他不是很愛吃,也并不急著吃,要先放一放再吃,然后等我轉身離開的一瞬間就會把它們吃光。我再次騎上摩托車準備擰油門的時候,他雙手緊緊抱著那只飯盒忽然大聲對我說,夜來,有一只花豹,敲額的門,額用強光手電,一直照它,照它,它就在門口,蹲了一黑夜,天明才走掉,額一夜,沒睡。我說,晚上記得把門從里面關好。然后擰了一把油門。他手捧飯盒小跑兩步又追上來,有些絕望地對我喊道,你沒見,好大,一只花豹,就在額門口,守著。
                  他張開的嘴里果然沒幾顆牙,看著有些荒涼,像個黢黑的山洞。我知道他不想讓我走。但我還是擰了一把油門,騎著摩托車重新上了山路。
            (節選自孫頻《騎白馬者》)
            文本二:
                  山上的集體生活瓦解之后,不愿下山或者沒有能力下山者,就變成了背對現實的象征。山上是一個安寧的歸處,還是失敗者轉身的自我收留?小說寫得蒼勁飄逸,又不乏勃勃生機。尋找之動與躲藏之靜,人世的蕪鬧與山上的枯寂,提問與解題,形成緊密咬合的平衡狀態,展現了小說家孫頻正在努力構建的小說美學。
            (2020年第五屆“收獲文學榜”《騎白馬者》上榜理由)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護林員擺弄著小狗“始終沒有回頭看我一眼”,既說明了他對“我”的到來早已習慣,又說明了在單調封閉的生活中他的木訥寡言。
            B.作者多處用山林的廣袤無際來襯托木屋的孤零狹小,一方面表現出城市化進程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表現出自然村落的日漸式微。
            C.文中兩次寫護林員“偷偷掃了一眼我手中提的飯盒”,這一細節說明他在極力掩飾自己內心的期待,細膩地揭示了他的矜持心理。
            D.小說結尾護林員一反常態追著“我”大聲講述花豹敲門一事,表現了他渴望有人陪伴的迫切心理,讓人不免生發出一種酸楚之感。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護林員“繼續擺弄那只小狗”與他“終于站了起來”之間,作者著意宕開筆墨抒寫山間環境帶來的愜意,以此緩解二人之間無法正常溝通的尷尬。
            B.小說在刻畫護林員這一人物形象時,有意突出了語言描寫,失之流暢的艱澀表達意味著他語言能力的退化,側面反映了其長久以來生活環境的孤寂。
            C.小說以探訪護林員為主線,其間穿插了山民搬遷進城的相關內容,交代了社會發展的時代背景,同時為塑造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礎,深化了小說主題。
            D.作者以散文化的語言描繪了山林優美的景色、舒緩的生活節奏,也將與時代逆行的貧窮、閉塞、窘迫和焦慮呈現在讀者面前,視角獨特,發人深思。
            (3)在小說開頭部分,作者為什么要對“狗”進行細致的描寫?
            (4)文本二提到,這篇小說“尋找之動與躲藏之靜……形成緊密咬合的平衡狀態”,請結合文本一對此進行簡要分析說明。

            組卷:22引用:5難度:0.2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高三學習任務重,很多學生忽略規范書寫。為了促進學生端正認識,改變不良寫字習慣,年級組決定召開“寫好漢字”的年級主題活動。請你為參加年級主題活動做準備,從下列寫作任務中任選一個,按要求作答。字數不超過150字。
            (1)很多同學寫字潦草,沒有良好書寫習慣,談到問題原因,都歸咎于電腦。對此,大家展開辯論。請寫一段辯論詞,表明你的看法。要求: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2)有的同學認識到自己書寫存在問題,想做到書寫工整、清楚。如何在高三學習生活中改善自己的書寫狀況?請為這些同學寫一份“練字建議”。要求:內容具體,用語簡潔。
            (3)筆與紙陪伴我們書寫,陪伴我們成長。請以“筆與紙”為題,寫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詩。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組卷:3引用:4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論語》中有很多關于“君子”的論述。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之焉,可謂好學也已”……這些都表達了孔子對“君子”的理解。在當代社會,我們對于“君子”,應有所傳承,也應有所發展。
                  請以“‘君子’今談”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符合邏輯。不少于700字。

            組卷:34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