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新冠病毒、肺炎鏈球菌和肺炎支原體均可引發肺炎,但三者的結構有所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種含有單鏈RNA的病毒。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對于新冠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RNA片段 B.肺炎鏈球菌和肺炎支原體所含有的核苷酸種類都是8種 C.肺炎鏈球菌和肺炎支原體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體進行蛋白質的合成 D.肺炎鏈球菌和肺炎支原體都是原核生物,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擬核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2.生命離不開水,下列有關水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作為維生素D等物質的溶劑 B.參與形成人體血液緩沖系統 C.作為反應物參與生物氧化過程 D.為酶促反應提供液體環境 組卷:9引用:1難度:0.6 -
3.哺乳動物紅細胞表面有很多水通道蛋白,A物質能抑制水通道蛋白的活性,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
A.未經A物質處理的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短時間內迅速膨脹 B.未經A物質處理的紅細胞在高滲溶液中短時間內迅速皺縮 C.經A物質處理的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短時間內迅速皺縮 D.經A物質處理的紅細胞在高滲溶液中短時間內形態變化不大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4.其他條件適宜情況下,對漆酶的最適溫度和溫度穩定性(將純化后的酶液在不同溫度下保溫lh后,在最適溫度條件下測酶活性)進行測定,結果如圖。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
A.長期處于最適溫度條件下,漆酶的結構會被破壞 B.酶的最適溫度和溫度穩定性的測定條件不同 C.在一定范圍內,漆酶的穩定性隨溫度的升高而逐漸降低 D.工業上使用漆酶發酵,設定的溫度范圍為50℃到70℃ 組卷:3引用:3難度:0.7 -
5.人體運動強度與氧氣消耗量和血液中乳酸含量的關系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氧呼吸時葡萄糖中所釋放的能量大部分儲存在ATP中 B.高強度運動下,肌肉細胞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量大于氧氣的消耗量 C.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時只有第一階段生成少量ATP D.運動強度為c時,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3倍 組卷:15引用:2難度:0.7 -
6.下列關于人體胚胎發育過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胚胎發育過程中存在細胞衰老 B.受精卵發育成胎兒的過程體現了細胞全能性 C.胚胎發育過程中尾的消失是通過細胞凋亡來實現的 D.胚胎干細胞分裂能力比皮膚細胞強與其特有的基因有關 組卷:2引用:1難度:0.7 -
7.人類常染色體上B珠蛋白基因(A+)既有顯性突變(A)又有隱性突變(a),突變均可導致后代患地中海貧血。一對都患該病的夫婦生下不患地中海貧血的孩子,則這對夫婦不可能( )
A.各自攜帶不同的致病基因 B.兩者攜帶相同的致病基因 C.都是雜合子,但基因型不同 D.都是純合子,且基因型相同 組卷:6引用:1難度:0.6 -
8.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是一種遺傳病,以肌肉萎縮、肌無力為主要表現,甚至累及心臟、骨骼系統。某地大約每3600個出生的男嬰中有一例發病(假設該人群處于遺傳平衡狀態)。如圖表示某患者家系系譜圖及凝膠電泳法得到的基因帶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人群中該遺傳病的發病率女性大于男性 B.該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體上 C.女性中該病的發病率為( )213600D.2號個體的基因型與5號個體相同,其致病基因只傳遞給女兒 組卷:5引用:1難度:0.6
二、非選擇題(共4道小題,共計60分)
-
23.垂體和下丘腦發生病變都可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現有甲、乙兩人都表現為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通過給兩人注射適量的TRH,分別測定每個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TSH濃度來鑒別病變的部位是垂體還是下丘腦。測定結果如表。
組別 TSH濃度(mU/L)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2
(2)給小鼠注射TSH,會使下丘腦的TRH分泌減少。基于對甲狀腺激素分泌分級調節的認識,對此現象的解釋有2種觀點:觀點1認為TSH直接對下丘腦進行反饋調節:觀點2認為
①設計思路:
選取生長發育正常的小鼠分為甲、乙兩組,分別先
甲組小鼠摘除甲狀腺,
乙組小鼠
②實預期結果與結論:
如果
如果
如果組卷:9引用:1難度:0.5 -
24.在相同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回答下列問題:
(1)種群水平的研究重點在于種群的數量動態,包括種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遷入率、遷出率、
(2)若一個物種在群落中具有獨一無二且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物種通常被稱為關鍵種。鑒別與驗證關鍵種的最好方法是把關鍵種從群落中移除,然后觀察和監測對群落結構的影響。但該方法對于
(3)北美西海岸潮間帶分布著海星、藤壺等動物,如圖為食物網,圖中種類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巖石上,其中海藻、藤壺和貽貝固著于巖石表面,海星、石鱉和石槭則在巖石表面來回爬動、覓食。數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種類所占百分比。在一個16m2的實驗樣地中,人為去除所有海星,幾個月后,藤壺在該樣地中占據優勢數量最多,而石鱉和石槭數量大為減少,可能的原因是
(4)在上述實驗中,再過一段時間,貽貝又代替藤壺成了該群落最終占優勢的物種。由此可見,說明捕食、種間競爭在群落中的相互聯系是:捕食會影響自然群落中不同物種之間組卷:5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