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三水區中考生物適應性試卷
發布:2024/12/27 15:30: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
1.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觀察法 B.調查法 C.測量法 D.實驗法 組卷:103引用:2難度:0.6 -
2.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將“谷”和“雨”聯系起來,蘊涵著“雨生百谷”之意。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這說明( )
A.生物影響環境 B.環境影響生物 C.生物適應環境 D.環境適應生物 組卷:112引用:6難度:0.5 -
3.若要將顯微鏡的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需要轉動( )
A.轉換器 B.反光鏡 C.粗準焦螺旋 D.遮光器 組卷:25引用:3難度:0.8 -
4.如圖是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番茄肉細胞(甲)和人口腔上皮細胞(乙)的視野,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圖細胞最外層①是細胞膜 B.番茄酸甜的物質存在于③中 C.乙圖④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 D.細胞的控制中心是②和⑥ 組卷:32引用:3難度:0.4 -
5.清明節吃青團是中國人的一項傳統習俗,制作青團用到的艾草葉片屬于植物體( )
A.細胞 B.組織 C.器官 D.植物體 組卷:22引用:3難度:0.8 -
6.如圖是花生的果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①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來 B.圖中②種子,由受精卵發育而來 C.花生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胚芽 D.花生種子萌發時子葉發育成花生植物體的葉 組卷:13引用:4難度:0.5 -
7.小明爬山時發現了一株不認識的植物,觀察后記錄如下:①生活在陰濕環境,②株高約50厘米,③葉片有輸導組織,④葉背面有孢子囊群。那么該植物屬于以下哪種類型的植物( )
A.藻類植物 B.苔蘚植物 C.蕨類植物 D.種子植物 組卷:53引用:7難度:0.7 -
8.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柳樹植株上能發育成新枝條的結構是( )
A.芽 B.根 C.莖 D.葉 組卷:20引用:3難度:0.5 -
9.發展農業是實施精準扶貧,振興農村的重要舉措,農作物種植是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下列有關農作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肥沃的土壤是大豆種子萌發的必要環境條件 B.水稻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C.帶土移栽玉米苗是為了降低玉米的蒸騰作用 D.給移栽后的果樹“掛吊瓶”可補充水和無機鹽 組卷:20引用:2難度:0.5 -
10.如圖是“探究種子萌發過程中釋放什么氣體”的實驗。圖Ⅱ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說明種子萌發過程中產生的氣體是( )
A.氮氣 B.二氧化碳 C.氧氣 D.水蒸氣 組卷:25引用:3難度:0.6 -
11.如圖是人的生殖過程簡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
A.①表示精子 B.②表示子宮 C.③表示受精卵 D.④表示受精作用 組卷:576引用:36難度:0.4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
33.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公筷公勺”倡議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使用公筷能否降低病菌的傳播風險,專家們為此專門開展了實驗探究。實驗小組在餐館一共點了6道不同的菜,每道菜分成不食用組、使用公筷組、不使用公筷組3組進行實驗。
實驗過程如圖:
實驗結果如下表:(注:表中數據為培養皿菌落的細菌計數,cfu/g)菜名 涼拌黃瓜 鹽水煮蝦 干鍋茶樹菇 炒蘆筍 炒八爪魚 香辣牛蛙 餐前(不食用組) 14000 160 1100 30 60 60 餐后 使用公筷組 16000 150 4600 30 20 150 不使用公筷組 45000 220 79000 530 5000 560
(1)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2)將每道菜分成3組,目的是形成
(3)從實驗結果來看,使用公筷組的菌落數明顯
(4)分析不食用組涼拌黃瓜的菌落數遠多于其他菜品,以及“使用公筷組”和“不使用公筷組”的實驗數據,從兩個方面提出健康飲食的合理建議:組卷:40引用:1難度:0.3 -
34.結構與功能相適應是生物學的基本觀點,結構的進化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其功能。圖中列出了人體不同系統的4個結構單位,它們通過不同的結構更好地實現了相應的功能。請分析作答。
(1)肺結構和功能的單位是
(2)眾多的小腸絨毛擴大了小腸內壁面積,這樣的結構特征與
(3)人體在不同狀態下流過組織、器官的血量是變化的,如體育鍛煉時骨骼肌每分鐘收到的血量,是安靜狀態下的十倍以上。通過血液循環為骨骼肌供應更多的組卷:32引用:5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