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5/1/2 20:0:3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其字母序號填在下表相應題號的空格內。每小題2分,共40分)

          • 1.下列動物中,身體呈輻射對稱的是(  )

            組卷:27引用:6難度:0.9
          • 2.關于線形動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9引用:2難度:0.6
          • 3.華支睪吸蟲、絳蟲、蛔蟲等寄生蟲結構簡單及結構特別發達的器官分別是(  )

            組卷:137引用:9難度:0.9
          • 4.在實驗室觀察蚯蚓時,需要用沾水的棉簽不斷擦拭蚯蚓體表,主要原因是(  )

            組卷:16引用:8難度:0.5
          • 5.如圖是魚在水中呼吸的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321引用:15難度:0.5
          • 6.鳥的足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其中攀禽類最明顯的特征是它們的腳趾兩個向前,兩個向后,有利于攀緣樹木。我們常見的啄木鳥就屬于攀禽。以下最可能表示啄木鳥的足的是(  )

            組卷:113引用:7難度:0.3
          • 7.觀察比較兔和狼的牙齒,能分析得出(  )

            組卷:82引用:13難度:0.6
          • 8.鳥的身體里有發達的氣囊,與肺相通,它們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  )

            組卷:396引用:79難度:0.9

          三、資料分析:

          • 24.朱鹮曾因棲息環境破壞、非法捕獵、繁殖困難等因素,數量急劇減少。經多年大力保護,受危等級由極危降為瀕危。

            (1)繁殖季節,朱鹮臉頰部位會分泌一種黑色黏稠液體,并依靠頸將其涂抹到體表,改變羽色,吸引異性注意。從形成過程來看,朱鹮特殊的求偶行為屬于
             
            行為,由
             
            決定。
            (2)朱鹮取食時,會頻繁抬頭掃視周圍,一旦天敵進入警戒距離,鳥群就會有報警、驚飛等現象。從行為功能角度分析,該行為屬于
             
            (攻擊/防御)行為。
            (3)朱鹮具有群居現象。科研人員對朱鹮群體大小與其警戒效果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2。通過研究發現,在一定范圍內,朱鹮群體數量越大,個體被捕食的概率
             

            (4)根據以上信息,推測合理的結論有
             
            (多選)。
            a.群居生活可增加個體覓食時間
            b.群居生活可增加個體生存機會
            e.群居生活可降低傳染病的蔓延
            d.群體的個體間存在著生物通信
            (5)朱鹮屬于鳥類,其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被覆
             
            ,前肢特化為翼。這些特征與其飛行生活相適應。你還知道朱鹮的哪些特征與其飛行生活相適應?
             
            (寫出一條即可)。

            組卷:8引用:1難度:0.4

          四、實驗探究題(8分,“[]”內填序號,橫線上填文字)

          • 25.興趣小組利用螞蟻進行探究實驗,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1)螞蟻群體內有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這樣的行為屬于
             
            行為。
            (2)設計圖1裝置:將塑料杯A與螞蟻窩的巢穴口通過一根透明塑料吸管相連,作為中轉站,塑料杯B、C與A也通過吸管a、b相連(兩管長度一致);往B中放入白砂糖,C不作任何處理。C起到
             
            作用,兩管長度一致是為了
             
            。觀察發現,開始兩管都有螞蟻散布,15min后,明顯可以看到較多螞蟻選擇進入a管,而較少螞蟻選擇進入b管。

            (3)為探究信息素(一類化學物質)與螞蟻通訊的關系,清空裝置一管內螞蟻后,調換a、b管位置,連接方向保持不變,同時撤去B、C杯,15min后觀察現象。分析螞蟻在通訊過程存在以下三種可能:①存在信息素,且信息素起到引導作用;②存在信息素,但信息素不起引導作用;③不存在信息素。
            預期實驗結果,并作出全面的分析:
            若a管內螞蟻仍然多于b管,則符合上述[
             
            ]的分析;
            若a、b管內螞蟻分布無明顯差異,則符合上述[
             
            ]的分析。
            (4)為探究螞蟻的覓食口味,圖2中A~E處分別放置等量的檸檬果肉、白砂糖、苦瓜、辣椒和食鹽,分別代表酸、甜、苦、辣、咸五種口味,做三次重復實驗得到如下表所示數據。分析下表數據可知螞蟻最喜歡
             
            味,最不喜歡
             
            味。有人提出螞蟻覓食口味的選擇并非先天性行為,那么在實驗前應考慮選擇
             
            的螞蟻。
            表:實驗現象記錄表
            塑料杯 15min后的螞蟻數量/只
            A 1 2 1
            B 12 14 15
            C 3 4 3
            D 2 1 1
            E 5 6 5

            組卷:64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