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延安中學中考物理適應性試卷(6月份)
發布:2024/10/27 9:0:2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28分)
-
1.第一次用實驗證實了電流磁場存在的科學家是( )
A.麥克斯韋 B.赫茲 C.法拉第 D.奧斯特 組卷:31引用:1難度:0.8 -
2.如圖是端午節賽龍舟的情景,選手在鼓聲的指引下整齊地劃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鼓聲震耳欲聾,說明鼓聲的音調高 B.選手通過響度來辨別鼓聲 C.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傳播途中減弱噪聲 D.鼓聲的傳播需要介質 組卷:241引用:8難度:0.8 -
3.以下估測的數據中符合生活實際的是( )
A.正常人心臟跳動一次用時約3s B.一本物理書對水平桌面的壓強約為600Pa C.初三學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約5km/h D.教室內一盞日光燈工作時的電流約為1A 組卷:159引用:4難度:0.8 -
4.2022年冬奧會于2月4日在北京舉行,極大地引起了人們對冬天運動的興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從圖中冬泳運動員在水中的倒影可以判斷光在水面發生折射
B. 圖中看到溫泉中的運動員變矮是光的反射現象
C. 圖中運動員旁的攝影機鏡頭是凹透鏡
D. 圖中滑雪運動員在陽光下的影子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組卷:64引用:3難度:0.8 -
5.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看到“白氣”。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文藝演出時舞臺上經常施放“白氣”,這是干冰在常溫下液化現象 B.打開蓋子的熱水瓶口處會出現“白氣”,這是瓶口處水蒸氣液化現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團團的“白氣”,這是河面上水蒸氣蒸發現象 D.夏天,打開冰箱門時常會出現“白氣”,這是冰箱內水蒸氣液化現象 組卷:899引用:6難度:0.6 -
6.關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破鏡不能重圓,是因為分子間有斥力 B.湯姆孫發現電子,說明原子是可分的 C.掃地時灰塵飛舞,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 D.地球繞太陽運動,說明太陽是宇宙的中心 組卷:76引用:2難度:0.8 -
7.如圖所示,下列描繪物理現象或規律正確的是( )
A.甲圖中閉合開關后看到的現象稱為電磁感應現象 B.乙圖展示了電磁繼電器的原理 C.丙圖不可以把拉線開關與燈的位置互換 D.丁圖用毛皮摩擦橡膠棒,橡膠棒對束縛電子的能力比較弱帶負電 組卷:65引用:2難度:0.8 -
8.關于內能、溫度和熱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的內能跟物體的運動速度、物體的溫度和物質狀態都有關系 B.不同燃料燃燒時,放出熱量越多的熱值越大 C.質量和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熱量時煤油溫度降低的多 D.內能總是從內能多的物體向內能少的物體轉移 組卷:4753引用:68難度:0.7 -
9.科學實驗中,重力有時對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會產生影響。下列實驗中的做法不是為了減小或避免重力影響的是( )
A.
選用輕質泡沫塑料小球B.
選用易形變的氣球C.
將集氣瓶水平橫放D.
調節兩端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組卷:699引用:9難度:0.7 -
10.將玻璃瓶、兩端開口的細玻璃管和橡皮塞組成如圖所示的裝置。裝置內加入適量的液體,可完成如下四個實驗:①驗證力使物體發生形變;②觀察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③觀察液體的熱脹冷縮;④模擬潛水艇的浮沉。在這些實驗的設計中,把微小變化放大以利于觀察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組卷:94引用:4難度:0.6
六、計算題(共3題,21分)
-
31.冰壺運動為冬奧會上的比賽項目。如圖甲所示是比賽用的冰壺,若其質量18kg,與冰面接觸面積為240cm2,某次投擲時運動員用20N的水平力將冰壺從水平冰道的A點推至B點后放手,離手后冰壺繼續滑行至C點停止,共用時12.5s,如圖乙,求:
(1)冰壺如圖甲靜置在水平冰面上時對冰面的壓強;
(2)這次投擲過程中冰壺的平均速度;
(3)這次投擲過程中運動員對冰壺做的功;
(4)冰壺在整個運動過程中重力做功多少焦耳,冰和冰壺內能增加多少焦耳?組卷:110引用:2難度:0.5 -
32.一絕緣細繩的一端與可繞O點轉動的輕質杠桿的E端相連,另一端繞過動滑輪D、定滑輪C,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相連;B為一可導電的輕質彈簧,如圖所示接入電路中,一端通過絕緣繩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與滑片P相連;一人站在地面上拉住與杠桿H端相連的細繩。已知電源電壓為12V,燈泡標有“6V 3W”字樣,EO:HO=2:5,人對繩子拉力最小時,電流表示數為I1,且滑片剛好位于滑動變阻器的a端;人對繩子拉力最大時,電流表示數為I2,且I1:I2=2:1,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與彈簧所受拉力的關系如表所示:不計杠桿、彈簧、滑片、細繩的重力,不計摩擦,不計彈簧電阻。整套裝置始終處于平衡狀態,物體A始終不離開地面。燈泡電阻不變,且不會被燒壞。求:
(1)燈泡電阻大小,以及電流表示數I1、I2大小分別是多少?
(2)人對繩子的最大拉力是多少?
(3)物體A的質量至少是多少?R(Ω) 0 2 4 6 8 10 12 14 … F(N) 5 55 105 155 205 255 305 355 … 組卷:156引用:2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