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江門市兩英鎮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A卷)
發布:2024/6/14 8:0:9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1分)
-
1.學習物理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數據,以下說法與事實相符的是( )
A.一本初中物理教材的質量約是5kg B.一名中學生所受的重力大約為500N C.課桌的高度大約是100dm D.人散步的速度約為10m/s 組卷:11引用:4難度:0.8 -
2.最近,一些城市在大力推廣聲波支付技術。它的原理是用戶通過手機向售貨機發出一段聲波,然后售貨機“聽”到這段聲波進行自動處理,用戶在自己手機上輸入密碼,售貨機就會“吐”出商品。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手機發射的聲波主要是向自動售貨機傳遞能量 B.手機發射的聲波速度是3×108m/s C.手機發出的聲波不是由振動產生的 D.手機聲波支付功能不能在真空環境中使用 組卷:116引用:3難度:0.8 -
3.如圖所示,這是某物體做直線運動時的路程s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物體在第3s末的速度為10m/s B.整個10s時間內,物體的平均速度為7.5m/s C.物體在第5s時的速度為10m/s D.物體在第2~4s內通過路程為10m 組卷:373引用:2難度:0.6 -
4.下列關于熱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冬天司機往水箱里加點酒精是為了提高液體的凝固點 B.皮膚上涂一些酒精會感到涼爽是因為酒精蒸發時放熱 C.凍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從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會出現小水滴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組卷:1006引用:26難度:0.7 -
5.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兩個質量相同的薄壁容器,兩個容器開口大小相同、底面積相同,分別裝有質量相同的a、b兩種液體,兩個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種液體密度的大小關系是ρa>ρb B.桌面對兩個容器支持力的大小關系是F甲>F乙 C.兩種液體對容器底壓強的大小關系是pa<pb D.兩個容器對桌面壓強的大小關系是p甲<p乙 組卷:1947引用:23難度:0.6 -
6.部分農戶在新建住房時,常利用如圖所示的簡易滑輪提升建材。在一次提升建材的過程中,建筑工人用400N的拉力,將重600N的建材在10s內勻速提高3m(不計繩重及摩擦)。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滑輪所做的有用功為1200J B.滑輪受到的重力為100N C.該滑輪的機械效率η=75% 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大小為0.3m/s 組卷:141引用:12難度:0.7 -
7.如圖所示,一根質地均勻的木桿可繞O點自由轉動,在木桿的右端施加一個始終垂直于木桿的作用力F,使木桿從OA位置勻速轉到水平位置的過程中,力F的大小將( )
A.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先變大,后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 組卷:1603引用:20難度:0.7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1分)
-
8.在疫情期間,小明在家中學習,正在讀書時,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大聲喧嘩,于是他起身關緊了門窗。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小明的讀書聲是由聲帶的 產生的;“大聲喧嘩”描述的是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關緊門窗”是從 (選填“聲源處”“傳播過程中”或“人耳處”)減弱噪聲的。
組卷:314引用:7難度:0.5
六、綜合能力題。(7分+6分+6分=19分)
-
2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圖甲中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生活中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利用這一原理制成。
(2)圖甲中只移動蠟燭和光屏,可以模擬照相機成像原理的操作是 (填字母)。
A.都左移
B.都右移
C.蠟燭左移,光屏右移
D.蠟燭右移,光屏左移
(3)如圖乙,線段AB為凸透鏡成像的物距倒數和像距倒數的對應關系,則凸透鏡焦距為 cm。
(4)根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現象,完成下表。實驗現象 分析原因 若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
在光屏上始終沒能看到燭焰的像1. 2. 組卷:452引用:6難度:0.8 -
25.學校課外物理實踐小組利用家中常見的筷子、刻度尺、杯子和水巧妙地測量小石塊的密度,實驗過程如下。
(1)如圖甲所示,用細繩將筷子懸掛,筷子靜止時處于 (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
(2)要使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懸掛點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直至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標記支點的位置為O。如圖乙所示,重物懸掛在筷子A處,石塊懸掛在筷子B處,此時筷子在水平位置恢復平衡,用刻度尺測得OA、OB的長度分別為7cm和5cm。
(3)上述實驗過程中,第一次調節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第二次調節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均選填字母)
A、消除筷子自重對實驗的影響
B、便于測量力臂
(4)保持重物的懸掛點位置A不變,將石塊浸沒在盛有適量水的杯中,目的是保證排開水的體積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石塊的體積;調整石塊的懸掛點位置至筷子C處,且石塊未與杯底、杯壁接觸,如圖丙所示,筷子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用刻度尺測得OC的長度為8cm。
(5)測得石塊的密度為 kg/m3。(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組卷:27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