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北京市清華附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0/27 2:0:2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40分)

          • 1.下列關于生命的物質基礎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11引用:2難度:0.9
          • 2.下列物質從復雜到簡單的結構層次關系是(  )

            組卷:46引用:10難度:0.7
          • 3.在電子顯微鏡下,藍藻和黑藻細胞中都能觀察到的結構是(  )

            組卷:8引用:2難度:0.8
          • 4.ATP被喻為生物體的能量“貨幣”,為生命活動直接提供能量。如圖是ATP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9引用:6難度:0.6
          • 5.在細胞呼吸過程中有CO2放出,則可判斷此過程(  )

            組卷:227引用:22難度:0.7
          • 6.結合細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組卷:341引用:44難度:0.9
          • 7.對于孟德爾所做的豌豆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來說,不必具備的條件是(  )

            組卷:234引用:35難度:0.9
          • 8.下列關于遺傳學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101引用:11難度:0.7
          • 9.如圖為某二倍體生物細胞分裂某一時期示意圖,據圖判斷(  )

            組卷:35引用: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請將答案填寫到答題紙對應的位,共60分)

          • 26.小麥和玉米是兩種主要的糧食作物,但其產量一直存在明顯差異,玉米的光合速率約為小麥的1.5倍。科學家對小麥和玉米的光合作用過程進行研究,發現小麥和玉米在CO2固定的過程中存在差異。給小麥提供14CO2,檢測其體內物質的放射性情況,發現最早出現14C標記的是C3酸,然后是C5、丙糖磷酸、葡萄糖等;給玉米提供14CO2時,最早出現14C標記的有機物卻是C4酸。玉米光合作用部分過程如圖所示。

            (1)玉米葉片的葉肉細胞圍繞維管束鞘細胞整齊排列呈“花環”狀,光合作用時,CO2先在葉肉細胞中被固定,圖中a代表的物質是
             
            ,該物質進一步轉化成蘋果酸后轉移到與其相鄰的維管束鞘細胞中再釋放
             
            參與光合作用的碳反應。小麥進行光合作用時所吸收的CO2則直接參與碳反應。
            (2)玉米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結構正常,而維管束鞘細胞中的葉綠體無正常的基粒,將C3還原成丙糖磷酸所需的
             
            主要由周圍的葉肉細胞產生提供。
            (3)葉綠體膜上分布有一種磷酸轉運體TPT,在將丙糖磷酸運出葉綠體的同時,將相同數量的無機磷酸(Pi)運入葉綠體,因此,當細胞質基質中的Pi水平降低時,
             
            的合成會減少,原因是
             

            (4)科研人員對13個玉米品種和7個小麥品種的CO2補償點進行了檢測,前者平均為5mg/cm3,后者平均為51mg/cm3,因此,
             
            能更有效地利用低濃度的CO2,請你根據小麥和玉米光合作用過程的差異推測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5)有人認為可將玉米的高效光合基因轉入到小麥中,以期提高小麥的產量,請評價該方案的合理性并說明理由。

            組卷:45引用:2難度:0.7
          • 27.學習下面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貓的毛色由位于X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黃色b)。B對b為完全顯性,但雜合子的毛色卻表現為黑、黃斑塊的混合體,取名“玳瑁貓”。
            玳瑁貓為什么會呈現黑黃斑塊的毛色呢?1949年,巴爾等人發現在雌貓的神經細胞間期核中有一個染色很深的染色質小體(命名為巴氏小體)而雄貓中沒有。進一步研究發現,巴氏小體是一條凝縮且失活的X染色體。人體細胞中也存在巴氏小體,若X染色體有兩條或多條時,巴氏小體數比X染色體數少1條。
            1961年,萊昂提出了“萊昂假說”,認為“巴氏小體是遺傳上失活的X染色體,這種失活在胚胎發育早期隨機發生,且在體細胞中不可逆轉。一旦細胞中某條X染色體失活,由該細胞增殖而來的所有子細胞都具相同的失活X染色體”。該觀點很好地解釋玳瑁貓毛色的原因。
            X染色體失活是如何發生的呢?研究表明,X染色體的失活起始于“X染色體失活中心”的Xist基因轉錄產生長鏈非編碼XistRNA分子。胚胎發育早期,Xist基因在一條X染色體上強烈表達,并包裹該染色體。XistRNA本身并不能引發沉默,但它聚集了其他修飾和濃縮染色質的因子,這些因子可能促使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的發生。通常在失活的染色體上,會有許多基因的啟動子甲基化而失去了轉錄活性,而Xist基因卻沒有被甲基化,可以持續產生XistRNA,而另一條有活性的X染色體可以轉錄形成TsixRNA,TsixRNA可以與XistRNA互補配對,抑制XistRNA的轉錄調控。其次,與細胞內其他染色體相比,失活的X染色體的乙酰化程度要低很多,而組蛋白的去乙酰化與基因組不轉錄的區域相關;XistRNA招募的修飾因子促使H3組蛋白第27位賴氨酸甲基化,可以誘導異染色質(轉錄活性低)的形成,從而抑制該區域基因表達。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由文中信息可知,玳瑁貓的性別一定是
             
            性。玳瑁貓的黑、黃斑塊毛色是由兩種產生色素的細胞決定,當不同的產色素干細胞分裂時,同一來源的子代色素細胞位置靠近,形成一片聚集區。請結合文中信息分析如圖,表示Y和H區域的細胞示意圖分別是
             
            (填出圖中的正確選項)。

            (2)結合文意,玳瑁貓與黑色貓雜交后代中的表現型(包括顏色和性別)及其比例為
             

            (3)請根據文章內容推測:正常雄性哺乳動物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體細胞中Xist基因
             
            (選填“會”或“不會”)大量轉錄。
            (4)文中提到的與X染色體失活機制相關的表觀遺傳方式有哪些?
             
            。(多選)
            A.DNA甲基化
            B.組蛋白的去乙酰化
            C.非編碼RNA的調控
            D.組蛋白的甲基化修飾
            (5)對巴氏小體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比如:
            ①鑒定性別:一些需要進行力量和速度比拼的體育項目在比賽前通常會對參加
             
            (男子或女子)項目的運動員的白細胞進行染色鏡檢,若發現運動員細胞中
             
            時,將不能參加該項比賽。此方法比性染色體組成的檢測更簡便易行。
            ②性染色體數目異常原因分析:某克氏綜合征患者性別為男性,但先天睪丸發育不良,經鏡檢發現是性染色體異常,體細胞中有47條染色體,細胞核中有1個巴氏小體。推斷患者的性染色體組成最可能是
             
            。若該患者的母親卵細胞正常,推測其父親產生異常精子的性染色體組成是
             
            ,原因是
             

            組卷:47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