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泰安市東平高級中學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7 5:0: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千城一面、房地產化,顯然不符合人們對特色小鎮建設的心理預期。一個理想的特色小鎮,應該是讓人念念不忘的。這種“念念不忘”產自顏值,更源于氣質。畢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青墻黛瓦每個小鎮都能造得出,但獨特的文化印記卻是無法復制的專屬品。文化,才是特色小鎮應有的特色所在。
文化從哪里來?費孝通先生曾說:“文化得靠記憶,我們不但要在個人的今夕之間筑通橋梁,而且在社會的世代之間也得筑通橋梁,不然就沒有了文化,也沒有了我們現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文化離不開歷史,歷史“生于斯長于斯”,經過時間的沖刷凝結成當地獨特的傳統文化。然而一些地方在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卻舍本逐末,將優秀傳統文化棄之不顧,轉而去發展并不符合當地水土的外來文化。針對這種情況,去年7月,住建部曾發布通知,要求在推進特色小鎮的規劃建設發展過程中做到三個“不盲目”,其中一條就是“傳承小鎮傳統文化、不盲目搬襲外來文化”。可見,特色小鎮要守住的文化靈魂應該是散發著濃濃歷史氣息、生長于那片泥土的當地傳統文化,而不是照搬照抄的外來文化。建設特色小鎮要守住文化靈魂、擦亮文化底色,就要懷著尊重和敬畏之心,深度梳理當地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對當地傳統文化展現出充分的文化自信,挖掘提煉出獨一無二的文化基因,為打造優秀的文化品牌奠定基礎。
當然,懷抱優質的傳統文化基因,也不能忘記在傳承中創新。做足特色小鎮的文化底色,還要在“文化+”上做好文章,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契合點,增強當地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并放大其價值,將文化資源轉換成特色產業,加強與旅游等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使其成為推動特色小鎮發展的內生動力。唯此,才能充分彰顯各地傳統文化的個性,才能讓人們看到千姿百態的特色小鎮,留給人們念念不忘的回想。
(摘編自陳晨《擦亮特色小鎮的文化底色》) 材料二:
特色小鎮被人們寄予“記得住鄉愁”的遐想。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昌盛,各地域、各民族都有拿得出手的文化特色。知名特色小鎮中,蘇州震澤絲綢甲天下,浙江橫店以影視拍攝而聞名,大理喜洲白族民俗獨具一格……
可惜的是,很多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往往忽略了精神和文脈的延續,丟失了煙火氣息和人情味,在商業化、地產化、同質化的路上走偏了,造出大量的贗品景觀,讓人審美疲勞,背后的問題值得反思。
特色小鎮建設,重外觀、輕內核。這個內核就是當地特色文化和風土人情。常見的誤區是用做地產的思維建小鎮,大拆大建。遷出原始居民和生產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鋼筋水泥、公寓酒店,處處是“人造盆景”,照搬歐式洋房別墅或江南小橋流水。初看富麗堂皇、古色古香,細看各地造型都差不多,給人一種“南橘北枳”的感覺。人們尋找的是與擁擠喧囂的城市不一樣的感覺,是千姿百態、小而精致,而不是大而劃一。
特色小鎮建設,重商業、輕文化。開發者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資本搭臺、文化唱戲”。不錯,商業是文化的重要經濟支撐,然而很多地方在開發的時候,過度重視商業利益,導致商人來了,藝術家走了;消費產業來了,文化產業走了。也有重視文化建設的,但多用舶來文化,甚至是低俗文化,這也等于沒有文化。
文化和商業,不是二選一,而是相輔相成的。文化的感召力和神秘感,激發人們來旅游學習、投資創業、安居立業。有了人氣支撐,地方的經濟產業才能自我循環,反哺文化培育。我們并不懼怕商業化,擔心的是過度商業化、唯有商業化。
失敗的經驗教訓已經不少,切莫再商業至上,讓人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第二次,使得小鎮陷入死亡的“陷阱”。特色小鎮回歸文化,充滿煙火,才能生機四射。正如那首著名的小曲唱道:“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
(摘編自《央視網評》《沒有文化的特色小鎮是沒有靈魂的》)
材料三:
安徽蕪湖市六郎鎮將文化基因注入傳統產業,打造出了一個集文創、生態、美育為一體的煥發勃勃生機的小鎮。小鎮發展的“秘訣”就是依托鄉村振興戰略,聚焦特色農業和鄉村旅游,走出了一條少而特、少而精、少而專的發展之路。
六郎鎮的特色小鎮發展再次表明,一個優秀的特色小鎮絕不僅體現在建筑風格和街區環境上,也往往要以發展一個或多個當地特色產業為根基,并著力在各個方面挖掘產業的文化附加值。
然而,從目前建設情況看,一些地區在特色小鎮文化保護方面,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與偏差。對古村落盲目改造,破壞植被、水系、農田等生態系統,一些民間傳統勞作方式難以傳承創新。對此,清華大學教授張小軍認為,應建立人類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和特色小鎮建設“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充分尊重當地文化原貌與特色。
專家指出,在鄉村振興和特色小鎮建設中,只有把文化作為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使特色小鎮文化遺產傳承有序、人文氣息濃郁深厚、文化產業特色鮮明、文化生態優美精致、多種功能互動疊加,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才能成為現實。
(摘編自李慧《特色小鎮如何“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建設特色小鎮要守住文化靈魂,就要梳理當地歷史文化發展脈絡,挖掘提煉出獨一無二的文化基因,不需要外來文化。
B.安徽蕪湖市六郎鎮特色小鎮的發展經驗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大力發展傳統產業;二是要做好文化保護,發展文化產業。
C.材料一認為擦亮特色小鎮的文化底色,既要有傳統文化的繼承,也要在傳承中創新。這一觀點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表述。
D.材料二認為特色小鎮建設要重視當地特色文化和風土人情這一內核,這個內核和材料一中“文化靈魂”的內涵是一致的。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些地方在建設特色小鎮的過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棄之不顧,導致的后果就是特色小鎮文化靈魂和個性的喪失。
B.很多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忽略了精神和文脈的延續,丟失了煙火氣息和人情味,原因之一就是過度追求商業利益。
C.商業驅動帶來小鎮短期的人氣和效益,唯有深挖文化的魅力才是發展的持久引擎,所以特色小鎮建設應堅持文化至上。
D.優秀的特色小鎮不僅有一個或幾個當地特色產業,還有獨特的文化印記,獨特的文化離不開挖掘繼承、創新和借鑒。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意大利維特爾博小鎮又稱“教皇之城”,至今到處仍可看到中世紀風格的歷史建筑,每一棟建筑都是活生生的歷史。
B.我國某地德國小鎮,小鎮主打異域風情,從漢諾威百貨,到德黑啤酒吧、溫德姆酒店等引入一系列德國的東西。
C.安徽蕪湖市六郎鎮將文化基因注入傳統產業,打造出了一個集文創、生態、美育為一體的煥發勃勃生機的小鎮。
D.西班牙胡斯卡爾小鎮(3D動畫《藍精靈》拍攝地),用動畫主題把文化要素注入到所有旅游、消費項目。
(4)材料二是如何展開論證的?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說明。
(5)如果你的家鄉正在進行特色小鎮建設,請你結合文本就小鎮文化建設方面向當地政府提幾條建議。組卷:10引用:14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木工劉建華
王安憶 第一次看見劉建華,我就注意到他那雙眼睛,特別地亮,爍爍地看著你,看到你先轉開眼睛,他才轉開。這樣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長相,變得尖刻起來。
劉建華是我們的第二個木工。我們將劉建華帶到老黃跟前,告訴他這是我們的監工,老黃將要做的木工活一一報給他,然后讓他報價。劉建華一開口報出個天價,老黃一揮手:不可能!殺下去一半。照規矩,劉建華再報一個居中的價位,這就叫討價還價嘛。可小劉不,他依然是報原價,老黃也跟著堅持半價。我們只得出面調停,居中。劉建華一揮手,少一分不行!最后,還是依了劉建華。這樣一來,等于是老黃向他讓了一步。可劉建華并沒有因此滿足。接下來,老黃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時,每一項,他都要反著來。我們的裝修工程就在這樣敵對的氣氛底下拉開了帷幕。
后來,我們才明白,劉建華和老黃沒有仇,劉建華和我們也沒有仇,只是一上來這關系就錯了——我們將劉建華置于老黃的領導之下。這使他一直憤憤然,好像不是來做工,而是來報仇。每一樣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說“我們不講究”,他便說“要有問題我不負責”。這樣受劉建華折磨,真的不想再繼續了。老黃也三天兩頭在我們面前攛掇,還暗示劉建華要不走,他走。可是,劉建華一直作出這樣的姿態:談得攏談,談不攏不談。再有,看見劉建華干活的樣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們的工具特別齊整。電鋸,擦拭得锃亮,錘、刨、銼、鑿,均是稱手牢實,干起活來當當地響。其次,是劉建華的技術。連成見極深的老黃,都不得不承認: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壞!“料”是指人的品質。第三,也是最打動我們的一點,他們干活的氣氛,稱得上熱火朝天。在一片鋸刨聲中,還響著樂聲。那是一架小小的單放機,立在木屑堆里,放著憨直又帶些委婉的淮劇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劉建華和他的兄弟們便大聲應和:哦唷喂,嗬嚯哉,咿茲唷嚯哉!他們穿著舊衣服,額頭上冒著汗氣,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和驕傲。
他們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頓,比較馬虎,有時就吃菜泡飯。晚上一頓就要認真對待了。有一日,我們晚上過去,看見劉建華正在電炒鍋里煎一條一尺長的花鰱。鍋比魚小,可他周轉騰挪十分靈活,一條魚煎得面面俱到,黃燦燦的,然后放進一把蔥姜蒜,噴香撲鼻。
活做到一半的時分,舊歷年也到了。起初,劉建華是說舊歷年不回家的。臨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們他要回家。我們說,當初不是說好的,不回家過年嗎?他便微笑著反詰:過年能不回家嗎?這是他第一次對我們笑,雖然是帶著狡黠,可我們心里還是軟了。一年里不就這么一個團圓日嗎?再想,不讓他回,他就不回了嗎?車票早二十天就訂好了,倘是別人大約還可以試試,可這是誰?沒有一件事,我們是較得過他的。不過,他說他過了初十,立馬回來。我們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樓空的房間里,木屑都掃凈了,機器擦得锃亮,鍋碗瓢勺也歸置整齊。壁上的架子都打齊了,散發著松木的清香。長條地板解開包裝,攤開放著收干,上面撂了幾件他們干活穿的舊衣服。一切有條不紊,沒有一點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與劉建華這樣的雇主關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劉建華這樣的勞動者,其實正是我們喜歡和欣賞的。可是,現在,我們不可能客觀地看問題了。
元月初十這天,我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開門,看見攤開著的白木長條地板上,擱著劉建華的大紅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幾天里,人陸續回來,新房子里又響起鋸刨聲,還有放音機里淮劇唱腔,以及他們興高采烈的應和:哦唷喂,嗬嚯哉,咿茲唷嚯哉!
基本上在約定的期限內完了工,結清工錢。大約是一年以后,我們才發現劉建華給我們留下的一個紀念。他將熱水器百葉箱的門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們無法將熱水器的鐵罩拆下來,清除里邊的煤煙,以示對我們的教訓。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建華在與老黃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不按常規出牌;老黃作交代,他也要反著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劉建華不滿我們將其置于老黃的領導之下。
B.“我”沒有受老黃關于劉建華品質不好的蠱惑,相反,在他倆之間“我”選擇留下劉建華,因為劉建華他們勞動的快樂和驕傲感染了“我”。
C.劉建華回家過年,說初十回來,初十那天果然回來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約定的期限內完了工。這些優秀品質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小說贊美了劉建華這一類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優秀品質,也展示了他們的缺點,表達了作者對這一群體的復雜情感。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木工劉建華”為題,帶有為人物立傳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說具有一種真實感。
B.小說開篇對主角劉建華眼睛的描寫,著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也為寫下文他與我們發生沖突做了鋪墊。
C.本文善于運用優美的字詞、簡潔短促的語句,精準地表達出難以描摹的情境,這種簡潔明快的語言風格體現了作家的寫作能力。
D.文章以敏感、細致的筆觸敘述了都市平民瑣碎而真實的日常生活,表現了木工劉建華給“我”帶來的厭倦、欣賞、疑慮等復雜的心理。
(3)劉建華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4)作品是怎樣敘述劉建華的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組卷:29引用:21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7.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
我是一個酷愛看書的女孩,惠存了許多經典名著,經常閱讀別人的作品。前些日子,讀到了我的舍弟寫的一段抒情文字:青瓦上的故鄉是遙遠的鄉愁、故鄉的低語、親人的傾訴;是童年的遙想、民間的歌謠、婉轉的鳥鳴;也是李商隱纏綿的“巴山夜雨”,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
(1)本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找出并修改。
(2)請仿照畫線部分,在空白橫線處補寫兩句,要求風格一致,形成排比。組卷:0引用:2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信息時代,一部手機就可聯通天下,使我們獲得極大的自由;信息時代,一部手機也可將我們牢牢捆綁,使我們喪失許多自由。
讀了上面這段話,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聯系現實生活、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發言稿,在“信息時代的媒介素養”的主題班會上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論點明確,論據恰當,論證嚴密;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組卷:3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