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北京市大興區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10 16:0:2

          一、選擇題,本部分共35小題,1~20題每題1分,21~35題每小題1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下列各物質和結構中,不含N元素的是(  )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2.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44引用:2難度:0.7
          • 3.人體內含有多種多樣的蛋白質,每種蛋白質(  )

            組卷:19引用:1難度:0.7
          • 4.不同溫度下膽固醇對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質膜)流動性的影響如圖,其中微粘度的大小與膜流動性的高低呈負相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 5.將有關生物材料制成臨時裝片,在光學顯微鏡下無法觀察到的現象是(  )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6.細胞器是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微器官,下列不屬于細胞器的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8
          • 7.32P標記磷脂中的磷,在下列哪組細胞器中不能檢測到32P的存在(  )

            組卷:12引用:2難度:0.8
          • 8.人體肌肉細胞中,既含有DNA,又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7
          • 9.如圖表示細胞核的結構,下列關于細胞核結構的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24引用:4難度:0.7
          • 10.維生素D屬于脂質的一種,人體組織細胞吸收維生素D的量主要取決于(  )

            組卷:16引用:3難度:0.7
          • 11.下列對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39引用:11難度:0.8
          • 12.現有甲、乙、丙三支試管,先向各試管內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圖中所示步驟操作,然后分別用斐林試劑檢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組卷:48引用:9難度:0.7
          • 13.螢火蟲體內為其發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質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8

          二、非選擇題,共5題,50分

          • 39.福橘是我國的傳統名果,科研人員以航天搭載的福橘莖尖為材料,進行了研究。
            (1)福橘莖尖經組織培養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細胞具有
             
            性。
            (2)為探索航天搭載對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科研人員對組織培養的福橘莖尖細胞進行顯微觀察。
            ①制作莖尖臨時裝片需要經過
             
            ,漂洗、染色和制片等步驟。顯微鏡下觀察時,應先在低倍鏡下找到呈正方形、排列緊密的根尖
             
            細胞,通過在高倍鏡下觀察各個時期細胞內
             
            的存在狀態,判斷這些細胞處于哪個時期。
            ②觀察時拍攝的兩幅顯微照片如圖。照片a和b中的細胞分別處于有絲分裂的
             
            期和
             
            期。正常情況下,染色體會先移至細胞中央赤道板附近,之后著絲點分裂,
             
            分開,兩條子染色體移向兩極。
            ③圖中箭頭所指位置出現了落后的染色體。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在
             
            的牽引下運動,平均分配到細胞兩極,落后染色體的出現很可能是該結構異常導致的。
            (3)研究人員發現,變異后的細胞常會出現染色質凝集等現象,最終自動死亡,這種現象稱為細胞
             
            。因此,若要保留更多的變異類型,還需進一步探索適當的方法。

            組卷:5引用:2難度:0.6
          • 40.學習以下材料,回答(1)~(4)題。
                自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以來,生物膜的研究有了飛速的發展,許多科學家投身這一領域的研究,推動了膜生物學的迅速進展。
                1997年,科學家提出脂筏結構模型。研究者發現生物膜上有許多膽固醇聚集的微結構區,外層主要含鞘磷脂、膽固醇和錨定蛋白,內層主要含有酰基化的蛋白質和膽固醇,在一定條件下,內、外兩層的成分可以相互轉化。這些微結構區就像水面上漂浮的竹筏一樣,由此命名為“脂筏”。脂筏就像蛋白質停泊的平臺,一些膜蛋白與脂筏表面的化學基團結合,構成了生物膜上分子排列緊密、結構相對穩定的特定區域。脂筏區的膽固醇具有飽和的碳氫鏈,趨向于形成緊密的液態有序相,而非脂筏區則具有更高的流動性,稱為液態無序相。
                脂筏獨特的結構賦予它特殊的生物學功能。在信號轉導時,脂筏可作為特定信號分子的聚集平臺,把底物受體和相關因子等募集起來,這些分子嚴格定位到脂筏,可促進信號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靜息狀態下,信號轉導通路上的各信號分子分散在不同的脂筏中。接受激素或生長因子等信號調控后,多個脂筏迅速融合,促進相關信號轉導通路的級聯激活反應。
                脂筏可以參與蛋白質和膽固醇在細胞中的運轉,在胞吞和胞吐等物質運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用適當藥物打破富含固醇的微囊區域,就能抑制痢疾的致病微生物通過胞吞過程侵入宿主細胞。用細菌鞭毛蛋白處理擬南芥懸浮細胞5~15min后,對生物膜的蛋白組分進行定量分析,發現脂筏區的特異性識別蛋白富集最多。另外,植物根尖或花粉管的極性生長也需要脂筏中特異性蛋白進行調控。2018年,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超分辨顯微鏡對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分布和組裝進行了研究。發現GLUTI在細胞膜上形成了平均直徑約為250納米的聚集體,通過對同一細胞的脂筏標記蛋白進行熒光標記,將GLUTI定位于脂筏。研究證實,脂筏區域可以使GLUT1在細胞膜上的分布相對穩定。
            此外,脂筏還可以參與細胞骨架構建、細胞凋亡等生理過程。隨著人們對脂筏研究的不斷深入,人類對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認識會不斷深入和發展。
            (1)脂筏參與的生理活動體現了細胞膜的
             
            功能。
            (2)請完成脂筏中錨定蛋白合成、加工和運輸的生物學途徑
             

            (3)對文中“脂筏”結構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脂筏中脂質分子之間作用力強,內外層之間可轉化
            B.脂筏區外層的酰基化程度低于內層
            C.信號轉導中,脂筏融合可啟動級聯激活反應
            D.脂筏可能影響某些蛋白質在細胞膜上的分布
            (4)GLUT1存在于人體細胞膜表面,可順濃度梯度運輸葡萄糖分子,這種運輸方式屬于
             
            。我國科研人員對同一細胞膜上的脂筏蛋白和GLUT1蛋白進行了不同顏色的熒光標記,結果顯示
             
            ,證明GLUT1是定位在脂筏區域的。

            組卷:1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