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5-2016學年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學高二(下)化學暑假作業(3)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運用有關概念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15引用:2難度:0.9
          • 2.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下列用來表示物質變化的化學用語中,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14引用:2難度:0.9
          • 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9引用:2難度:0.9
          • 4.下述實驗不能達到預期實驗目的是(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9
          • 5.已知:H2(g)+Cl2(g)═2HCl(g)△H=-183kJ/mo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4引用:3難度:0.7

          二、解答題(共3小題,滿分0分)

          • 14.常溫下有下列四種溶液:
            ①pH=4的NH4Cl溶液②pH=4的鹽酸
            ③0.1molL-1的醋酸④0.1molL-1的NaOH
            已知該溫度下醋酸的電離平稀常數Ka=1.8×10-5.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④的標準液滴定③宜選用
             
            (填“石蕊”、“酚酞”或“甲基橙”)作為指示劑;①②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之比為
             

            (2)將②③④三種溶液分別加水稀釋10倍,pH變化最小的是
             
            (用序號表示),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
             
            。
            (3)都是0.1mol/L的①NH4Cl、②NH4HCO3、③CH3COONH4、④NH4HSO4的溶液中NH4+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
             
            。(用序號填寫)
            (4)取適量溶液③滴定20mL溶液④,滴定曲線如圖所示,則a點時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關系為
             
            。若b點時消耗③的體積為V mL,則V
             
            20(填“>”、“<”或“=”)。

            組卷:28引用:1難度:0.6
          • 15.氨氣在工農業生產中有非常重要的應用.
            (1)工業上常用氨氣和醋酸二氨和銅{[Cu(NH32]Ac}的混合液來吸收一氧化碳(醋酸根CH3COO-簡寫為Ac-).反應方程式為:[Cu(NH32]Ac+CO+NH3?[Cu(NH33CO]Ac
            ①請寫出基態Cu原子的電子排布式
             

            ②氨水溶液中各元素原子的電負性從大到小排列順序為
             

            ③醋酸分子中的兩個碳原子,甲基(-CH3)碳和羧基(-COOH)碳的雜化方式分別是
             

            ④生成物[Cu(NH33CO]Ac中所含化學鍵類型有
             

            a.離子鍵       b.配位鍵     c.σ鍵        d.π鍵
            (2)如圖為一個金屬銅的晶胞,請完成以下各題.
            ①銅原子采取的這種堆積方式的空間利用率為
             
            .(填數值)
            ②此晶胞立方體的邊長為acm,Cu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4.若阿伏加德羅常數為NA,則金屬銅的晶體密度ρ為
             
            g/cm3.(用a、NA表示).

            組卷:27引用:2難度:0.1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