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河城二中八年級(下)期中物理試卷
發(fā)布:2024/8/15 1:0:1
一、選擇題(共7題,每題3分,共21分)
-
1.某班同學對生活中的一些相關(guān)物理量進行了估測,其中不符合實際的是( )
A.人體感到最舒適的氣溫大約24℃ B.一只雞的質(zhì)量大約2kg C.教室門高大約2m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約是5m/s 組卷:24引用:1難度:0.8 -
2.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A.衛(wèi)生間地面鋪防滑瓷磚 B.下雪天給汽車輪胎加裝防滑鏈 C.給行李箱底部安裝滾輪 D.下雪天教學樓門口鋪防滑墊 組卷:375引用:10難度:0.6 -
3.一本書放在水平桌面上,書上放一支鋼筆,都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鋼筆受到的重力和書對鋼筆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B.鋼筆對書的壓力和書對鋼筆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C.書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D.書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組卷:1482引用:31難度:0.8 -
4.圖所示的幾種現(xiàn)象,能體現(xiàn)出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是( )
A.
手拉開弓B.
運動員罰點球C.
人壓彎跳板D.
熊貓拉彎竹子組卷:72引用:1難度:0.7 -
5.踢足球是初中學生喜愛的體育運動之一,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運動員踢足球時腳有疼痛的感覺,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最后停下來是因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C.足球離開運動員后還能在空中飛行,表明足球受到了慣性 D.運動員對足球的力先產(chǎn)生,足球?qū)\動員的力后產(chǎn)生 組卷:125引用:3難度:0.7 -
6.學校舉行升旗儀式時,旗桿上端的滑輪相當于一個杠桿,下列工具和它是同一類的是( )
A.
釣魚竿B.
開瓶器C.
天平D.
鑷子組卷:119引用:12難度:0.8 -
7.甲、乙兩同學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他們通過的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
A.在0~10s內(nèi),甲同學比乙同學運動的快 B.甲、乙兩同學出發(fā)后不可能相遇 C.在10s~20s內(nèi),乙同學是運動的 D.在0~10s內(nèi),乙同學的速度為10m/s 組卷:242引用:7難度:0.9
二、填空題(共7題,每空1分,共21分)
-
8.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它的施力物體是 ,方向總是 ,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成 。
組卷:24引用:3難度:0.8 -
9.如圖,用扳手擰螺母時,沿順時針方向可將螺母擰緊,沿逆時針方向會讓螺母變松。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
組卷:170引用:5難度:0.9
六、綜合題(共3題,每題各6分,共18分)
-
26.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1)為了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實驗時應(yīng)沿水平方向拉物塊做 運動。這樣測量的依據(jù)是 。
(2)甲、乙、丙三次實驗中,滑動摩擦力最小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實驗。
(3)單杠運動員上杠前手上要涂防滑粉,是用到 兩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他在做回環(huán)動作時手不能握杠太緊是用到 兩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
(4)比較甲、丁兩次實驗,某同學發(fā)現(xiàn)甲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于丁實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由此得出結(jié)論:滑動摩擦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小紅同學認為結(jié)論是錯誤的,她判斷的理由是 。組卷:567引用:8難度:0.5 -
27.請閱讀下面的文章:
物體的慣性
一輛空車和一輛裝滿貨物的車,在相同的牽引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空車的質(zhì)量小,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可以達到某一速度,運動狀態(tài)容易改變。裝滿貨物的車,質(zhì)量大,要在較長的時間內(nèi)才能達到相同的速度,運動狀態(tài)難改變。質(zhì)量小的物體,運動狀態(tài)容易改變,我們說它的慣性小。質(zhì)量大的物體,運動狀態(tài)難改變,我們說它的慣性大。
慣性的大小在實際中是經(jīng)常要加以考慮的。當我們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容易改變時,應(yīng)該盡可能減小物體的質(zhì)量來減小物體的慣性。相反,當我們要求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易改變時,應(yīng)該盡可能增大物體的質(zhì)量來增大物體的慣性。
通過上述閱讀,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A、閱讀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物體的慣性與物體的 有關(guān)。
B、請你解釋一下:為什么殲擊機在戰(zhàn)斗前要拋掉副油箱?
答:殲擊機在戰(zhàn)斗前要拋掉副油箱,是為了減小飛機的 來減小飛機的 ,使自身的 容易改變,以提高殲擊機的靈活性。
C、請你注意:在本文第一自然段的敘述中較好的體現(xiàn)了“控制變量”這種研究方法,這一自然段所控制是:兩車受到的 相同和兩車的 相同。組卷:418引用:20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