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初中學生化學素質和實驗能力競賽試卷(二)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個小題,每題1分,共2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下列物品中,不是利用有機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h2>
A.
合成纖維B.
塑料臉盆C.
人面魚尾紋陶盆D.
合成橡膠輪胎組卷:32引用:2難度:0.6 -
2.下列物質的化學性質和該性質的應用均正確的是( ?。?/h2>
A.干冰升華放出大量熱,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熟石灰能與酸反應,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氫氣有強還原性,氫氣能在常溫下冶煉金屬 D.氧化鈣能與鹽酸反應,氧化鈣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組卷:9難度:0.7 -
3.下列圖示中的“錯誤實驗操作“與圖下面對應的“可能產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h2>
A.
受熱儀器破裂B.
標簽受損C.
酒精濺出D.
量取液體偏少組卷:426難度:0.9 -
4.類推是學習化學時常用的思維方式。以下類推結果正確的是( ?。?/h2>
A.有機物都含有碳元素,則含有碳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有機物 B.堿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物質一定是堿 C.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的反應 D.含碳元素的物質充分燃燒會生成CO2,則燃燒能生成CO2的物質一定含碳元素 組卷:19引用:4難度:0.6 -
5.雙氧水分解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方框內應是( )
A. B. C. D. 組卷:36引用:13難度:0.7 -
6.今年流感在全球大暴發,抗感冒藥“奧司他韋”供不應求?!皧W司他韋”的化學式為C16H28N2O4?H3PO4.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h2>
A.相對分子質量為410 B.該物質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C.該物質由C16H28N2O4和H3PO4組成 D.該物質中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4 組卷:17難度:0.6 -
7.區分下列各組物質的兩種方法中有錯誤的是( ?。?br />
選項 待區分物質 方法一 方法二 A 棉線、尼龍線 觀察顏色 點燃后觀察 B 磷礦粉、硫酸銨 加入水、觀察溶解情況 加熟石灰研磨、聞氣味 C 呼出氣體、空氣 伸入燃著的木條觀察 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 D 軟水、硬水 蒸干觀察 加肥皂水觀察 A.A B.B C.C D.D 組卷:27引用:1難度:0.3 -
8.對于下列實驗操作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制取氣體前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測溶液的pH之前先要把試紙濕潤 C.加熱試管時,局部加熱前先均勻加熱 D.點燃可燃性氣體前先要檢驗氣體的純度 組卷:4難度:0.7 -
9.在水的蒸發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分子的體積變大 B.水分子的化學性質不變 C.水分子的質量變小 D.水分子間的間隔不變 組卷:21引用:1難度:0.6 -
10.下列實驗事實不能作為相應觀點的證據是( ?。?br />
選項 觀點 實驗事實(證據) A 分子間隔在液態時比固態時大 冰的分子間隔大于液態水的 B 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 白磷在空氣中能自燃,紅磷在空氣中不能自燃 C 微粒是不斷運動的 少量品紅加入水中,不久燒杯內的水都變紅了 D 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 鐵與硫酸銅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 A.A B.B C.C D.D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11.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發生變化的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舉例中錯誤的是( ?。?br />
A.例l:SO3+2NaOH═Na2SO4+H2O B.例2:2KClO3 2KCl+3O2↑MnO2△C.例3:3Fe+2O2 Fe3O4點燃D.例4:Cl2+2KI=2KCl+I2 組卷:31引用:1難度:0.5
四、綜合應用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共20分)
-
33.水煤氣的主要成分是H2、CO和CO2.為驗證該混合氣體中的H2和CO,康康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方案。
根據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在實驗中的作用
(2)當F裝置中出現白色硫酸銅粉末變成藍色的實驗現象時,可證明有水的存在。圖1實驗裝置有不合理的地方,請參考圖2對圖1實驗裝置提出完善意見。尾氣應如何處理?
(3)圖1方案中A裝置可用來吸收CO2但沒有現象。為證明CO2與NaOH能發生反應,康康又設計了圖3所示的方案。則圖3方案中所加試劑X應該是
(4)根據完善后的裝置進行實驗,當出現什么現象時,可以證明水煤氣里含有H2和CO?
(5)請你設計實驗,證明A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是否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化學反應。
(6)生成相等質量的銅單質,消耗氫氣和一氧化碳的質量關系是什么?(請通過計算回答)組卷:39難度:0.5 -
34.康康用圖1 裝置進行實驗時發現,燒杯中飽和石灰水先變渾濁,后逐漸澄清。
(1)對于后變澄清的原因,康康和明明有不同的見解。
康康認為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碳酸鈣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了可溶于水的碳酸氫鈣。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明明認為是濃鹽酸揮發出的HCl使渾濁變澄清了。
(2)為除去 CO2中的 HCl,明明在圖 1中甲、乙裝置之間增加圖2裝置,裝置的連接順序是甲→
實驗現象是飽和石灰水渾濁后,繼續通入足量 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終并未完全澄清。由此可知最終使其變澄清的原因是
(3)康康用 pH 傳感器測得圖 1燒杯中溶液的 pH 隨通入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請問:
①D點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是
②BC 段發生的化學方程式主要有
(4)康康和明明用鹽酸與碳酸鈣粉末反應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實驗裝置如圖4。
他們將反應裝置放在天平左盤,使天平平衡后,再將碳酸鈣粉末倒入錐形瓶中。反應結束后,氣球鼓起,天平向右傾斜。他們按規范操作重新實驗,得到相同結果。請分析原因。
(5)反應結束后,錐形瓶中無固體剩余,請計算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假設稀鹽酸完全反應)組卷:56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