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1/29 1:30:1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將該項涂黑)
-
1.老鼠聽到貓的叫聲后,迅速逃跑,這種現象說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遺傳和變異 B.生活需要營養 C.能生長和繁殖 D.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組卷:1引用:1難度:0.8 -
2.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要了解居民做核酸檢測的時間間隔,可以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
A.檢查 B.調查 C.觀察 D.實驗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3.按生活環境對生物進行歸類,鯊魚應歸為( )
A.水生生物 B.動物 C.陸生生物 D.植物 組卷:2引用:1難度:0.9 -
4.“為捕兩條鱷雀鱔,抽干一池湖水。”近日,這條發動性的新聞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關注。肉食性的鱷雀鱔能把生存水域周圍的各種小型魚類捕食殆盡。鱷雀鱔與同水域大型魚類之間的關系主要是( )
A.捕食 B.競爭 C.合作 D.寄生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5.下列不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
A.五臺山國家森林公園 B.晉陽湖 C.介休綿山的所有植物 D.生物圈 組卷:1引用:2難度:0.5 -
6.同學們想論證“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下列不能作為論據的是( )
A.人們生活在城市 B.水和水蒸氣在全球范圍內運動 C.鳥類的遷徙經過不同的生態系統 D.黃河源自高原,流經森林、農田,進入大海 組卷:1引用:1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共35分)
-
17.[資料分析]
關注生態修復黃河入晉,自北向南,奔騰至芮城后,急轉90度,自此東去。河水拐成了“L”形,從轉角處依次留下了風陵渡、大禹渡、郖(dòu)津渡三大渡口。黃河從北向南,變為從西到東,河邊的渡口歷經興衰更替,岸上人們的生活和理念也隨之不斷變化。
緊鄰古老的郖津渡,一座黃河濕地公園正在興起。圣天湖是芮城縣黃河岸邊的國家級濕地公園,總面積7.71平方公里,其中水城面積4平方公里,是一處河道變遷遺跡性的濕地,可見湖泊、陽光、沙灘、湖岸、蘆葦蕩、濕地、黃河斷崖等地貌。這里棲息著238種鳥類、147種濕地植物和52種魚類,堪稱我國北方少有的野生動植物基因庫。
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黃河養育了千千萬萬的山西人,我們有責任守護好黃河,黃河屬于
(2)圣天湖黃河濕地公園中的蘆葦等綠色植物能制造有機物,是生態系統中的
(3)如圖表示圣天湖黃河濕地公園中部分組成成分之間的關系,請寫出圖中的一條食物鏈:
(4)濕地公園移栽的常綠灌木給冬天的濕地公園帶來綠色生機,人們都贊嘆這里的環境好、空氣好。這說明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
(5)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減排力度最大、減排貢獻最多的國家。我國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實現碳的凈零排放),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①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
②利用風能發電
③農作物的秸稈就地焚燒處理
④推廣太陽能路燈
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⑥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杯組卷:4引用:1難度:0.5 -
18.[科學探究]
探究水溫變化對金魚呼吸次數的影響小馬在家里養金魚,他發現金魚在不同的溫度下呼吸快慢不同。那么水溫會不會影響金魚的呼吸次數呢?小馬組織班里的同學進行了關于“水溫變化對金魚呼吸次數的影響”的實驗。
[材料用具]一條金魚、溫度計、魚網、大燒杯、熱水、玻璃棒、一個一次性紙杯。
[作出假設]
[制訂計劃]
①將1000毫升的水放入大燒杯中,用溫度計測量水溫;
②放入一條金魚,待金魚安靜后測量一分鐘內金魚的呼吸次數(即鰓蓋運動次數),測量三次;
③將金魚用魚網撈出;
④在大燒杯中加入適量熱水,用玻璃棒攪拌均勻后測量水溫,把水溫調節至35℃;
⑥再放入同一條金魚,待金魚安靜后測量一分鐘內金魚的呼吸次數,測量三次。
[實施計劃]同學們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時將實驗數據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水溫 金魚的呼吸次數(次/分鐘) 25℃(常溫) 第一次測量 90 第二次測量 100 第三次測量 96 35℃ 第一次測量 240 第二次測量 280 第三次測量 270
[表達和交流]
(1)在25℃和35℃時各測量了三次實驗數據,我們把測量次數改成一次可以嗎?
(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我們還可以怎么做?
(3)當假設與實驗結果不相符時,正確的做法是
A.馬上否定原來的假設
B.修改實驗數據,使結論與假設一致
C.如實記錄,重新再做一次實驗
(4)就此實驗,有同學說“溫度越高,金魚的呼吸次數就越多”。你覺得他的說法準確嗎?組卷:6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