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重慶市黔江區七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5 10:30:2

          一、單項選擇題(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 1.中國是世界上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據《中國植物志》的記錄,我國約有30000多種維管植物。該數據的得出,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組卷:33引用:9難度:0.6
          • 2.珙桐(如圖)是我國的一級保護植物,又被稱為“鴿子樹”,其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組卷:52引用:7難度:0.9
          • 3.使用顯微鏡時,可參照如圖所示路徑,快速判斷“污物”的位置。圖中①②分別為(  )

            組卷:26引用:3難度:0.6
          • 4.下列條件中,不利于長時間保存玉米種子的是(  )

            組卷:19引用:1難度:0.6
          • 5.關于植物葉片各部分結構(如圖)和功能的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組卷:22引用:1難度:0.5
          • 6.銀杏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在每年3~4月份,你可在部分銀杏枝頭觀察到裸露的胚珠(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組卷:17引用:1難度:0.6
          • 7.克隆羊——多莉的實例說明:控制生物發育和遺傳的物質主要儲存在(  )

            組卷:8引用:1難度:0.5
          • 8.小明媽媽購買了一種“胚芽米”,小明發現這種大米比普通大米多出一個棕色的小點,所謂的“胚芽”能發育成新生命,你認為“胚芽米”的科學名稱應該是(  )

            組卷:124引用:3難度:0.5
          • 9.骨髓移植能夠治療白血病,因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細胞,這些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可不斷產生新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這一過程稱為的(  )

            組卷:43引用:8難度:0.7
          • 10.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是由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疾病。下列敘述中,能表明該病毒屬于生物的是(  )

            組卷:35引用:4難度:0.7
          • 11.人們觀看健美運動員的展示時,運動員身體某處多次產生的隆起是由于(  )

            組卷:117引用:10難度:0.5

          二、非選擇題(5個小題,每小題8分,共40分)

          • 34.采摘后的獼猴桃若貯藏不當,容易腐爛,影響其營養價值。為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分別在1℃,5℃,10℃和16℃條件下貯藏獼猴桃,并測定果實的呼吸強度。果實的硬度變化可作為評價果實貯藏情況的指標,當獼猴桃軟化到一定程度則不適宜貯藏,因此停止測定,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1)獼猴桃貯藏不當會影響營養價值,這是因為獼猴桃細胞在貯藏過程中會進行呼吸作用,這個過程主要發生在細胞的
             
            (填細胞結構名稱)中,會消耗有機物。因此,可以通過呼吸強度來衡量貯藏效果。
            (2)本實驗探究了
             
            對獼猴桃呼吸強度的影響。選取大小均勻,成熟度相對一致的果實,體現了實驗設計的
             
            原則。每組選用30個獼猴桃的目的
             

            (3)由實驗結果可知,
             
            ℃范圍內,最適宜于貯藏獼猴桃,判斷依據:
             

            (4)研究發現,呼吸作用還依賴于細胞內的多種活性物質才能順利進行,這些物質的活性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由此推測,為獼猴桃噴灑
             
            (填“促進”或“抑制”)這些物質活性的藥劑,可以進一步提高獼猴桃的貯藏效果。
            (5)在貯藏獼猴桃的過程中,除上述方法外,還可以通過
             
            的方法來提高貯藏效果。

            組卷:40引用:1難度:0.5
          • 35.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朱鹮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曾廣泛分布于中國、俄羅斯東北部、日本和朝鮮半島等地。朱鹮主要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白天會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以藻類為食的小魚,而夜晚則喜歡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朱鹮的數量急劇下降,在俄羅斯、朝鮮半島的朱鹮慘遭厄運,相繼滅絕,而在日本也僅剩最后5只,雖然被人工飼養,最終也全部死亡。我國自1964年起再也沒有朱鹮的報道,直到1981年,中國科學家劉蔭增帶領團隊經過3年5萬多公里的科學考察,終于在陜西省洋縣一個山溝里重新發現了世界上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什么原因導致了朱鹮瀕臨滅絕呢?歷史記錄表明,朱鹮在東南亞各地曾經非常繁盛,在16~17世紀由于朱鹮取食魚苗,被當地居民稱為害鳥,又因其體型較大,不懼怕人類,非常容易被獵人捕殺。另外,從20世紀上葉,全球范圍大量使用農藥DDT,對朱鹮等鳥類產生嚴重影響,大量朱鹮產下軟殼卵或無殼卵,導致朱鹮后代的孵化率和存活率下降。除此之外,棲息地范圍縮小,食物資源匱乏,大量森林被砍伐也導致朱鹮無處營巢。以上種種因素導致朱鹮瀕臨滅絕。為了拯救朱鹮,中國政府制定了朱鹮拯救計劃,建立了專門保護朱鹮的保護區,經過30多年的艱辛歷程,朱鹮數量從1981年的7只逐漸恢復到2015年的1300只,再到2021年5月的7000只,朱鹮終于擺脫了“野外滅絕”的命運。我國拯救瀕危物種朱鹮的有效范例,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與好評。
            ?(1)朱鹮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請根據文中信息寫出一條包含朱鹮的食物鏈:
             
            ,文中提到的生物屬于消費者的是
             

            (2)在陜西漢中朱鹮保護區內,時常可以看到愛吃小魚的綠頭鴨、白鴛等水鳥,它們與朱鹮構成
             
            關系。
            (3)科研人員在中國朱鹮體內檢測到大量DDT的殘留物,這些殘留物可能是通過
             
            不斷積累,最終對朱鹮的繁殖產生了嚴重危害。經進一步檢測發現此類有毒物質來源于其他國家所使用的DDT,這說明生態系統不是各自獨立的,都與周圍其他生態系統
             

            (4)依據文中信息,下列關于朱鹮數量減少原因的描述,錯誤的是
             
            (填“環境污染”或“飛行能力差”或“人類捕殺”或“棲息地減少”)。
            (5)在拯救朱鹮時,陜西省洋縣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并嚴禁砍伐朱鹮巢區和夜宿地林木,使得當地生物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增強了
             
            的自動調節能力,促進了生態系統的動態
             
            ,這里又成為朱鹮的樂土。

            組卷:1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