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民族中學高三(下)開學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9 11:0: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2分,滿分50分)
-
1.下列有關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內部分水與蛋白質、脂質等結合,失去流動性和溶解性,成為生物體的構成成分 B.纖維素、糖原、淀粉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分子,均可作為細胞中的重要儲能物質 C.糖類和脂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糖類供應充足或代謝障礙時可與脂肪間相互大量轉化 D.氨基酸序列改變或者蛋白質的空間結構改變,就可能會影響其功能 組卷:64引用:4難度:0.7 -
2.如圖為部分蛋白質的合成與轉運的示意圖,據圖分析不能說明的是( )
A.分泌蛋白質和胞內蛋白的合成場所在細胞中的分布有差別 B.構成線粒體的部分物質的合成受細胞核控制 C.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既參與細胞內也參與細胞外蛋白的加工 D.①和②部位的核糖體的結構不相同 組卷:29引用:6難度:0.7 -
3.ATP快速熒光檢測儀是基于螢火蟲發光原理,利用“熒光素——熒光素酶體系”與ATP發生反應產生光,再根據發光強弱來估測微生物殘留量。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螢火蟲細胞內線粒體是合成ATP的主要場所 B.熒光檢測儀可檢測酸奶中厭氧型微生物的殘留量 C.ATP為上述熒光素酶催化熒光素的反應提供能量 D.細胞中儲存了大量ATP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組卷:55引用:8難度:0.7 -
4.調查某種植物的甲乙兩種性狀的頻率,發現甲性狀占50%,余者為乙性狀.再分別取兩性狀足夠樣本讓其自交,發現50%乙性狀的子代產生甲性狀,而甲性狀的子代未發現乙性狀.以下結論不正確的是( )
A.甲性狀相對于乙性狀為隱性 B.采用樣方法調查這兩種性狀所占比例,即可推斷基因型比例 C.乙性狀個體子代中出現甲性狀是性狀分離現象 D.該種群雜合子占25%,且甲性狀的基因頻率高于乙性狀的基因頻率 組卷:29引用:6難度:0.7 -
5.如圖表示同一個初級卵母細胞形成的一個卵細胞和三個極體以及受精作用(圖中省略了減數分裂中表現正常的其他型號的染色體).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成卵細胞過程的減數第二次分裂發生異常 B.圖示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患有先天愚型遺傳病 C.圖示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患有苯丙酮尿癥 D.圖示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 組卷:121引用:8難度:0.9 -
6.如圖為DNA分子部分結構示意圖,以下對其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DNA分子的多樣性與其中堿基對的排列序列有關 B.④是一個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C.⑤表示的化學鍵是氫鍵,可被解旋酶催化斷開 D.⑦是磷酸二酯鍵,復制時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 組卷:64引用:8難度:0.7 -
7.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如DNMT3蛋白)的作用下,在DNA某些區域結合一個甲基基團(如圖所示)。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質結構、DNA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的改變,從而控制基因表達。這種DNA甲基化修飾可以遺傳給后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DNA片段甲基化后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沒有發生變化,因此性狀也不會發生改變 B.基因組成相同的同卵雙胞胎性狀的微小差異,可能與他們體內某些DNA的甲基化程度不同有關 C.DNA甲基化后影響DNA的半保留復制從而抑制細胞分裂 D.DNMT3蛋白的合成是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中完成的 組卷:154引用:8難度:0.5 -
8.如圖表示由甲、乙兩種植物逐步培育出戊種植物的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Ⅰ過程可以是多倍體育種或植物體細胞雜交 B.Ⅱ過程發生的變異屬于染色體變異 C.Ⅲ為是人工誘變育種過程,故丁可定向變異為戊 D.通過圖中所示育種過程,能增加物種的多樣性 組卷:4引用:2難度:0.7 -
9.黑腹裂籽雀是一種非洲雀,同一種群中其喙的寬度有寬喙和窄喙兩種類型,它們在處理不同種莎草種子(它們的主要食物)的效率上有差異:寬喙善于處理硬種子,而窄喙鳥能更有效地處理軟種子,寬喙和窄喙分別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現有一個較大的黑腹裂籽雀種群,雌雄數量相等,雌雄之間自由交配,種群中B基因頻率為60%、b基因頻率為40%,則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腹裂籽雀種群中全部B和b的總和不能構成腹裂籽雀種群的基因庫 B.黑腹裂籽雀寬喙鳥和窄喙鳥適應不同的資源環境,這是共同進化的結果 C.若這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則顯性個體中出現雜合雌黑腹裂籽雀概率為28.6% D.黑腹裂籽雀寬窄喙的長期共存有利于維持基因的多樣性 組卷:1引用:3難度:0.7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0分)
-
28.將生理狀態相間,生活于25℃室溫的家兔(平均體溫為38.5℃)隨機均分為甲、乙、丙三組,甲組放入5℃環境中1h,乙組放入35℃環境中1h,丙組置于室溫環境中1h,在此期間連續測定家兔體溫,發現5℃環境與室溫環境下家兔體溫基本保持不變,但在35℃環境下家兔體溫可達40.2℃。回答下列問題:
(1)與室溫環境相比,乙組家兔在35℃環境下體溫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2)實驗中,甲組家兔剛剛進入5℃環境時,散熱量
(3)長時間處于低溫環境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機體會調節血糖平衡,機體血糖的來源途徑除了腸道中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外,還有
(4)甲狀腺激素缺乏的幼齡期家兔表現出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成年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會使其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這說明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的關系是組卷:1引用:3難度:0.6 -
29.利用濾食性貝類改善水體光照條件,促進沉水植被擴張與恢復是富營養化水體生態修復的重要途徑。研究人員以太湖常見底棲生物河蜆(濾食浮游生物、有機碎屑等)和沉水植物苦草為材料,根據太湖河蜆的自然豐度,設計了4組河蜆密度處理(對照組、低密度組、中密度組、高密度組)的實驗,研究河蜆對水質和苦草生長的影響,部分結果如圖1、2。分析回答:
(1)本研究中,低、中、高密度組河蜆的密度分別是145g?m-2、290g?m-2和580g?m-2,則對照組河蜆的密度應為
(2)富營養化的水體中常常大量爆發的是單細胞浮游藻類,這是因為單細胞藻類
(3)圖1結果表明,各河蜆處理組中浮游藻類數量隨時間變化而
(4)結合圖1分析,圖2中苦草相對生長率變化的原因是
(5)“水清草美魚肥”是富營養化水體生態修復成功的標志,這是因為與浮游植物相比,沉水植物不僅創造了更加復雜的棲息地,還
(6)目前太湖河蜆捕撈生產實行準入制,規定捕撈時間為每年5月1日至12月31日,這種政策提出的意義有組卷:23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