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年北京市通州區中考生物一模試卷

          發布:2024/11/10 21:0:1

          一、第一部分選擇題(25分)本部分共25題,每題1分,共25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 1.從克隆羊多莉的實驗中,我們知道細胞內控制生物發育和遺傳的結構是(  )

            組卷:39引用:1難度:0.5
          • 2.觀察法是指人們通過不同方式感知、認識和研究生物及其生活環境的方法,同學們在進行“觀察校園植物”的學習活動時,一般不會用到的方式是(  )

            組卷:24引用:4難度:0.9
          • 3.用顯微鏡觀察草履蟲時,大家從湖泊、河流中取來水樣,制成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下列制片及觀察操作中,錯誤的是(  )

            組卷:44引用:1難度:0.6
          • 4.如圖是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臨時裝片時看到的四個視野,對這四個視野的解釋錯誤的是(  )

            組卷:158引用:11難度:0.5
          • 5.如圖①②③表示細胞不同的生理活動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35引用:2難度:0.5
          • 6.將兩株同樣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別放在盛有等量蒸餾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試管中培養,兩周后觀察如圖,說明植物生活需要(  )

            組卷:17引用:2難度:0.7
          • 7.如圖是“檢驗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249引用:24難度:0.5
          • 8.合理營養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下列飲食習慣及解釋你不認同的是(  )

            組卷:91引用:3難度:0.6
          • 9.如圖為心臟局部結構與主動脈彈性作用示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34引用:6難度:0.6
          • 10.下列對地球的水循環有重要意義的生理功能是(  )

            組卷:45引用:1難度:0.6

          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45分)本部分共7題,共45分。

          • 31.非洲肯尼亞大草原上的金合歡樹都長滿了銳利的大而中空的刺,螞蟻棲居其中,并以金合歡嫩葉尖端為食。有人針對此現象提出這樣的問題:“螞蟻棲居在金合歡中,這對金合歡的生長有影響嗎?如果有影響,有利還是有害?”

            (1)你對這一問題做出的假設是
             
            ,依據是
             

            (2)下表是用金合歡幼苗進行實驗探究的結果:
             金合歡幼苗的生長狀況 沒有螞蟻棲居的金合歡  有螞蟻棲居的金合歡
             10個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長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  0  0
            6月16日 6.2 31.0
             8月3日  10.2 72.9
            從表中可以看出,該實驗自變量是
             
            ;研究人員選擇的兩個檢測指標是
             

            (3)分析表中記錄的數據,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據此,你還想繼續探究的科學問題是
             

            (4)該實例說明,螞蟻與金合歡之間存在著
             
            的關系。

            組卷:53引用:1難度:0.4
          • 32.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月面微型生態圈”作為嫦娥四號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12月順利登陸月球背面,進行人類首次月面生物實驗。“月面微型生態圈”是一個鋁合金材料制成的圓柱形“罐子”(見圖1)。“罐子”內放置有馬鈴薯、擬南芥種子、棉花種子、油菜種子、酵母菌、果蠅卵共6種生物樣本,以及土壤、水、空氣等物質,形成了一個簡單的微型生態系統。科學家通過一定的技術使“罐子”內溫度保持在1℃~30℃,控制好里面的濕度、養分。“罐子”的頂部安裝有光導管,它能讓“罐子”里的植物享受到月球表面的自然光,為“月面微型生態圈”提供光能。
            2019年1月,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實驗發布了最新實驗照片,照片顯示實驗搭載的6種生物樣本中的棉花種子已經萌發并長出了嫩芽(如圖2),這也標志著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

            (1)“月面微型生態圈”相當于一個微型生態系統,其能量來源是
             
            。從生態系統組成上看,“月面微型生態圈”中能分解植物和果蠅的遺體或廢棄物,充當分解者角色的是
             
            ,參與微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2)如圖2,這株棉花嫩芽如果能夠繼續生長,長出第一片綠葉。那么,這片綠葉是由棉花種子的
             
            發育來的。
            (3)除此之外,被帶到月面進行首次生物實驗的果蠅,也是經典遺傳學研究的實驗材料。圖3為果蠅體色的遺傳圖解(甲)和子代的數量關系(乙)。果蠅體色性狀受一對基因控制,由圖3(乙)子代的數量關系,可以推斷子代中灰體個體的基因組成為
             
            (顯性基因用“A”表示)。
            (4)月球返回的種子,經過太空誘變獲得新性狀,這屬于
             
            (填“可遺傳”或“不可 遺傳”)變異。
            (5)從月球帶回的種子一定具有人們需要的優良性狀嗎?
             
            為什么?
             

            組卷:55引用:2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