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八年級(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10/21 8:0:1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 1.我國美麗富饒的南海諸島,有許多是由珊瑚蟲分泌物堆積而構成的珊瑚礁形成的。珊瑚蟲屬于腔腸動物,其顯著特征是(  )

            組卷:1019引用:166難度:0.9
          • 2.下列關于環節動物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914引用:168難度:0.7
          • 3.“魚戲蓮葉間”是描寫小魚在蓮間自由游泳時的情景。為小魚游泳提供主要動力的是(  )

            組卷:601引用:173難度:0.9
          • 4.關于動物形態結構特點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163引用:116難度:0.9
          • 5.很多昆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蛻皮現象,這是因為(  )

            組卷:98引用:9難度:0.7
          • 6.鯨終生生活在海洋中,頸部不明顯,具鰭,體表光滑無毛。但它是哺乳動物,而不是魚類的主要原因是(  )

            組卷:9引用:7難度:0.5
          • 7.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下列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

            組卷:336引用:76難度:0.9
          • 8.下列有關哺乳動物骨、肌肉和關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6引用:2難度:0.5
          • 9.濫用抗生素帶來的嚴重后果導致“超級細菌”誕生,連最強的抗生素--多粘菌素也對它無效。超級細菌的描述正確的是(  )

            組卷:122引用:6難度:0.6
          • 10.如圖是同學們常見的幾種動物,關于這些動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5引用:4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 29.為了研究動物行為,某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小白鼠經過訓練能學會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嗎?”設計實驗方案如下:在迷宮的出口處放一些小白鼠喜愛的食物,將饑餓的小白鼠放進迷宮入口,記錄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時間。分別用三只小白鼠做實驗,每只小白鼠做三次實驗,每次都保證小白鼠處于饑餓狀態。實驗數據如下表: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時間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針對該實驗提出的探究問題,作出一個合理的假設:
             
            。該實驗設計使用三只小白鼠的作用是
             

            (2)根據實驗數據,可以得出結論是
             

            (3)從行為獲得途徑看,小白鼠一生下來就會吮吸乳汁,是一種
             
            行為;經過訓練,小白鼠能學會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這是一種
             
            行為。通常小白鼠找到食物后會發出一種叫聲,引來其他小白鼠,這種叫聲起到了傳遞
             
            的作用。
            (4)上述實驗中,若把小白鼠換成蟑螂,蟑螂難以經過短時間訓練獲取食物。說明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
             

            組卷:10引用:2難度:0.6
          • 30.閱讀下面資料并根據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三亞沿海自然環境、水質優良,種類繁多的珊瑚蟲在這里生長、繁衍,經過漫長 的年代,形成了大片珊瑚礁。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環境中種類最豐富,多樣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美麗的珊瑚、多種魚、蝦、貝、藻等海洋生物,共同構成了美麗的水下景觀。
            資料二:全球紅樹林樹種約 40 多種,中國分布有 24 種,而東寨港就有 19 種,東寨港是 我國紅樹林資源最多、樹種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這里天然食物豐富,是魚、蝦、青蟹等水 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鳥飛禽棲息越冬的好地方。
            資料三:為了保護三亞的珊瑚礁和東寨港的紅樹林及其生態環境,海南省建立了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和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如今三亞珊瑚礁保護區內的珊瑚礁覆蓋率已逐步回升,昔日荒涼的“海底沙漠”又迎來一批批“新住客”;曾經因為村民挖塘養魚、過度捕撈而被破壞的 東寨港紅樹林也恢復了昔日生機,遷徙鳥的種類和數量及各類水生生物數量逐年增加。
            (1)資料一中“珊瑚礁生物群落是海洋環境中種類最豐富,多樣性程度最高的生物群落”這句話體現了
             
            的多樣性。若根據體內有無脊柱,可將魚、蝦、貝、珊瑚蟲分成兩類,那么與珊瑚蟲不是同一類的動物是
             

            (2)通過資料二我們知道紅樹林是候鳥飛禽棲息越冬的好地方。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鳥類的遷徙行為屬于
             
            行為。(填“先天性”或“后天學習”)
            (3)資料三告訴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4)生活在兩個自然保護區中的水生動物“魚、蝦”的主要呼吸器官是
             

            組卷:97引用:6難度:0.3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