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師大附屬實驗中學九年級(上)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布:2024/10/17 10:0:2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50分)
-
1.今年9月,2023年______在北京開幕。它既是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展會,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展會平臺。( )
A.中國國際服裝貿易交易會 B.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C.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D.“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組卷:14引用:2難度:0.7 -
2.2023年,我國科技發展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以來我國的主要創新成果包括( )
①小型核反應堆“玲龍一號”核心模塊吊裝成功
②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并取得重大進展
③5G射頻收發芯片“破風8676”研制成功
④跨海高鐵“福廈高鐵”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組卷:21引用:2難度:0.8 -
3.四十五年前,中國的改革開放拉開序幕。自此,中國大地發生了舉世矚目的變化。在廣大農村,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探索,從鐮刀、鋤頭的人工耕耘勞作到播種、管理、收獲全程機械化,從人民公社社員到新型職業農民……如今,家園變得越來越美,人民生活變得越來越好。這說明( )
①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②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生活
③鄉村振興取得勝利,改革開放已經完成
④改革開放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135引用:12難度:0.7 -
4.2020年,在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大局出發,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這是因為( )
①我國進入發展新階段,面臨許多新矛盾、新挑戰
②改革開放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
③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④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同步富裕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組卷:50引用:3難度:0.7 -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有利于( )
①提高農民收入,整體解決絕對貧困問題
②培育鄉村新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③平均分配發展成果,實現農業現代化
④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共同富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組卷:46引用:11難度:0.5 -
6.2023年3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發布了10條“漫步北京——2023春花爛漫主題游線路”,如圖是海淀區的賞花線路圖。市民和游客在欣賞北京最美春天的同時,也感受到首都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變化。這表明政府( )
A.持續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傳承革命文化 B.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北京各項活動的中心 C.促進北京各區的區域發展,消除發展差距 D.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組卷:69引用:4難度:0.7 -
7.2022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家企業參展,其中包括284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按一年計意向成交金額735.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3.9%。第五屆“進博會”的成功舉辦說明( )
①我國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
②我國成為主導世界的發達國家
③我國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
④開放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22引用:10難度:0.8 -
8.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國家大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
①將為提高國家競爭新優勢提供有力支撐
②是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要求
③能進一步提高人口素質,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④為了壟斷核心技術,引領世界數字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組卷:132引用:9難度:0.8 -
9.“歷史經驗一再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走向現代化的國家,都是科學基礎雄厚的國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成為世界強國的國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領域處于領先行列的國家。”這句話提示我們( )
①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
②謀未來就要謀創新,積極建設創新型國家
③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④科技領域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才能促進國家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組卷:94引用:5難度:0.7 -
10.“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下面內容與此寓意相符的是( )
①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②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教育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④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組卷:14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0分)
-
29.2023年3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自2023年3月15日起施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改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法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 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和常委會工作機構、地方人大及部分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 將修正草案印發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和常委會工作機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分設區的市的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部分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征求意見。 立法法修正草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會議審議后,先后兩次在中國人大網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會公眾意見。 2023年2月1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會議,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代表研讀討論中提出的意見和各方面的意見,對立法法修正草案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 組卷:27引用:1難度:0.3 -
30.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橋梁事業飛速發展,已從橋梁大國躍居橋梁強國之列,特大橋梁上天入地,成為新的“中國奇跡”。
材料一 經濟格局因橋而變
杭州灣跨海大橋打通了天塹阻隔,讓寧波和上海不再隔海相望,讓溫州、臺州、舟山等地離上海更近,讓南通、鎮江等地到寧波更便捷。一座長橋,促進了“長三角”城市群的區域一體化進程,為區域經濟的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材料二 百姓生活因橋而美
云南怒江馬拉底吊橋通車,村民們告別了懸掛在峭壁上的索道,“再也不用溜索過江了!”在四川、云南、貴州等西部山區省份,一條條橫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跨越崇山峻嶺和大河峽谷,成為我國促進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的紐帶。
材料三 產業發展因橋而強
一座橋的建設能帶動一批產業發展。在橋梁建設中每1億元投入,可創造直接就業機會1800個,帶動社會總產值增加接近3億元;在橋梁建設中,我國錘煉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建設隊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進國際市場,踏上世界舞臺。
(1)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我國在橋梁建設事業創造出“中國奇跡”的原因。
(2)結合以上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我國橋梁建設的積極影響。
(3)我國交通運輸部的一位橋梁工程師說,“我一直珍藏著杭州灣大橋開工時的一張現場照片,因為我永遠忘不了那些期盼的眼神”;他認為,“百姓需求是建橋的根本動力。”這位工程師的感受表明:
①
②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組卷:5引用:1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