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廣東省茂名一中八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布:2024/10/13 8:0:2
一、單選題:本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
1.如圖為“水螅的縱切面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關于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食物殘渣和捕獲的食物都是從②肛門進入和排出 B.①為觸手,使水螅能夠固著在水草等物體上 C.⑥為芽體,逐漸生長后會脫離母體,成為一個新個體 D.水螅身體由③④⑤三層細胞構成 組卷:15引用:5難度:0.6 -
2.“千里長沙,萬里石塘”,是對今天西沙和南沙群島景觀的描述。“石塘”即“環礁”,它是由珊瑚蟲構建而成,但形狀是環狀。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珊瑚蟲的身體只有兩層細胞 B.珊瑚蟲可通過刺細胞捕食和防御 C.珊瑚礁的形成受環境影響較小 D.珊瑚礁為海底的魚類提供了棲息場所 組卷:155引用:8難度:0.5 -
3.下列關于扁形動物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消化器官復雜 B.身體呈兩側對稱 C.有口無肛門 D.大多營寄生生活 組卷:35引用:3難度:0.8 -
4.在魚體內有時會發現寄生蟲,如異尖線蟲(屬于線形動物)、華枝睪吸蟲等。對以上兩種寄生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它們從魚體內獲取營養 B.它們有口無肛門 C.它們的生殖器官發達 D.它們的消化器官簡單 組卷:160引用:14難度:0.8 -
5.秀麗隱桿線蟲屬于線形動物,是研究遺傳、發育、衰老等過程的重要實驗動物,干擾其lin-14基因會導致發育不正常。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秀麗隱桿線蟲有口有肛門 B.秀麗隱桿線蟲和蚯蚓一樣身體分節 C.基因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狀 D.lin-14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組卷:69引用:12難度:0.5 -
6.如圖中動物是海生毛蟲,身體由許多相似的體節構成,體節上有疣足,用來游泳和爬行。該動物屬于( )
A.環節動物 B.節肢動物 C.線形動物 D.扁形動物 組卷:449引用:48難度:0.8 -
7.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團隊,首次發現文蛤的外套膜上皮具有一群特殊的“黏液細胞”,能合成并儲存紅霉素。如圖為文蛤結構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文蛤的運動器官 B.②中的細胞可能有紅霉素 C.③能保護文蛤柔軟的身體 D.④中的肺泡能在水中進行氣體交換 組卷:45引用:8難度:0.6 -
8.下列關于軟體動物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都具有貝殼 B.石鱉、縊蟶是軟體動物 C.柔軟的體表有外套膜 D.運動器官是足 組卷:10引用:3難度:0.5 -
9.果蠅是經典的實驗材料,許多重要的科研成果都與這種小小的昆蟲分不開,下列有關果蠅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果蠅的頭部有單眼、復眼各一對 B.果蠅的胸部有二對翅,適于飛行 C.果蠅的身體表面沒有被覆外骨骼 D.果蠅的胸部有二對足,適于跳躍 組卷:16引用:4難度:0.7 -
10.下列動物中屬于魚類的是( )
A.娃娃魚 B.甲魚 C.海馬 D.鯨魚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11.2022年4月,23萬尾人工培育的中華鱘被放入長江。中華鱘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它的主要特征有( )
①生活在水中
②體表覆蓋鱗片,用鰓呼吸
③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④體溫恒定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組卷:432引用:37難度:0.8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40分。
-
33.人們通過觀察發現,不同動物的捕食方式各具特色。請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蛇的種類繁多,它們的捕食策略大體分為三類。無毒蛇多以“絞殺”模式制服獵物,即用細長的身體卷住獵物,體側肌肉持續收縮,待到獵物昏厥或死亡后再將其吞食。觀察紅紋滯卵蛇(無毒)捕食時發現,無論是成年蛇還是幼蛇,都采用的是“絞殺”模式。輕毒蛇多采用“噬咬”模式,長時間的“噬咬”能保證足夠的毒液進入獵物傷口,待到獵物活動能力減弱或喪失后再將其吞食。大多數劇毒蛇則采用“擊殺”模式對付獵物,即在極短的時間里將致命的毒液注入獵物體內,繼而將獵物放開任其逃跑(當然,獵物大多因為中毒而不能跑遠),再依靠敏銳的嗅覺循著氣味找到瀕死的獵物,將其吞食。
材料二:大型貓科動物都善于捕獵,但策略有所不同。虎一般會咬斷獵物的頸椎,損毀對方的脊柱。獅會咬住獵物的喉部或口鼻部使其窒息而死。幼虎或幼獅會觀察成年個體的捕獵過程,并在與同伴的“打鬧”中鍛煉“埋伏”“撲咬”等技巧。一些捕獵技巧代代相傳,形成了一定的“捕獵文化”。
(1)蛇屬于爬行動物,爬行動物具有適應陸地生活的一系列特征,如
(2)對于紅紋滯卵蛇,無論是成年蛇還是幼蛇,都采用“絞殺”模式捕食獵物,從獲得途徑看,該行為屬于
(3)根據材料推測,黑眉錦蛇(無毒)和鉛色水蛇(輕毒)在捕食策略上的區別是
(4)獅和虎都屬于哺乳動物,它們具有
(5)獅和虎的幼年個體通過觀察、練習獲得捕獵技巧,從獲得途徑看,該行為屬于
(6)蛇與獅、虎相比,組卷:5引用:1難度:0.5 -
34.運動強度過大可能會引起關節損傷。由于小鼠的運動系統與人類相似,因此,對人體運動的相關研究常以小鼠為模型。生物小組的同學研究了不同強度對小鼠膝關節的影響,實驗過程如下:
①選擇8周齡,體重200克左右的健康雄性小鼠40只.隨機均分為甲、乙、丙、丁4組。
②利用自制電動跑臺,每天同時訓練小鼠1小時。其中甲組不運動;乙組為低強度運動,運動速度為15米/分鐘;丙組為中強度運動,運動速度為25米/分鐘;丁組為高強度運動,運動速度為35米/分鐘。
③8周后,觀察各組小鼠的膝關節并測量關節軟骨厚度,結果如下表。組別 膝關節 關節軟骨厚度/微米 甲 無明顯關節積液和滑膜腫脹,關節軟骨表面完整,未見裂痕及纖維化表現 263 乙 295 丙 332 丁 輕微的關節積液和滑膜腫脹,關節軟骨表面可見散在的裂痕及纖維化表現 189
(2)滑膜是關節囊的內層,它可以分泌滑液到
(3)實驗中,設置甲組的目的是起
(4)由實驗結果可知,甲、乙、丙3組小鼠未見明顯的膝關節損傷,乙組和丙組小鼠的關節軟骨厚度均組卷:30引用:1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