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甘肅省甘南州卓尼縣柳林中學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11/17 9:0:1
一、選擇題
-
1.如圖表示某種酶切割目的基因的過程,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示用到的酶為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這類酶主要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出來 B.圖示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末端是黏性末端,有的限制酶可切割形成平末端 C.該限制酶能識別的堿基序列是GAATTC,切點在G和A之間 D.限制酶的名稱往往是根據(jù)發(fā)現(xiàn)者姓名來命制的 組卷:5引用:2難度:0.7 -
2.下列關于質粒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質粒是廣泛存在于細菌細胞中的一種顆粒狀細胞器 B.質粒是細菌細胞質中能夠自主復制的小型環(huán)狀DNA分子 C.細菌質粒和真核細胞DNA的基本結構單位不同 D.細菌質粒的復制過程一定是在細胞外獨立進行的 組卷:16引用:1難度:0.8 -
3.目前轉基因工程可以( )
A.打破地理隔離但不能突破生殖隔離 B.打破生殖隔離但不能突破地理隔離 C.完全突破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D.部分突破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組卷:3引用:2難度:0.9 -
4.下列有關基因工程技術的正確敘述是( )
A.重組DNA技術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連接酶和運載體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識別同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繁殖快是選用細菌作為重組質粒受體細胞的原因之一 D.只要目的基因進入了受體細胞就能成功實現(xiàn)表達 組卷:23引用:6難度:0.7 -
5.基因工程技術可使大腸桿菌合成人的蛋白質.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處理目的基因和質粒 B.常用Ca2+處理大腸桿菌,有利于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的結合 C.可通過檢測標記基因來檢測重組質粒是否成功導入受體細胞 D.導入大腸桿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達 組卷:13引用:5難度:0.9 -
6.如圖表示某種質粒和人的胰島素基因,其中a表示標記基因,b表示胰島素基因,E1表示某限制酶的酶切位點,現(xiàn)用該種限制酶分別切割質粒和胰島素基因,后用DNA連接酶連接切割后的質粒和胰島素基因,下列選項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是( )
A. B. C. D. 組卷:27引用:6難度:0.7 -
7.關于啟動子、終止子及密碼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啟動子和終止子位于DNA上,分別啟動和終止DNA的復制 B.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子位于mRNA上,分別啟動和終止翻譯 C.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子分別轉錄自啟動子和終止子 D.mRNA上有多少種密碼子,tRNA上就有多少種反密碼子 組卷:21引用:4難度:0.5 -
8.基因治療是指( )
A.對全身所有的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以達到根治疾病的目的 B.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導入到有基因缺陷的細胞中,使其表達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C.運用人工誘變的方法,使有缺陷的基因突變同正常基因 D.運用基因工程技術,把有缺陷的基因切除,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組卷:21引用:5難度:0.8 -
9.我國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海藻合成酶基因轉移到甘蔗體內(nèi),獲得了抗旱、高產(chǎn)、高糖的甘蔗新品種。以下關于植物基因工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轉基因抗蟲棉是轉入了植物凝集素基因培育出來的 B.可用于轉基因植物的抗蟲基因只有植物凝集素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劑基因 C.抗真菌轉基因植物中,可使用的基因有幾丁質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 D.提高作物的抗鹽堿和抗干旱的能力,與調(diào)節(jié)滲透壓的基因無關 組卷:23引用:4難度:0.7 -
10.下列有關基因工程的應用中,對人類不利的是( )
A.制造“工程菌”用于藥品生產(chǎn) B.制造“超級菌”分解石油、農(nóng)藥 C.重組DNA誘發(fā)受體細胞基因突變 D.導入外源基因替換缺陷基因 組卷:180引用:17難度:0.9 -
11.下列關于蛋白質工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基因工程是蛋白質工程的關鍵技術 B.蛋白質工程是對蛋白質分子的直接改造 C.蛋白質工程獲取的是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質 D.實施蛋白質工程的前提條件是了解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關系 組卷:26引用:4難度:0.7
二、非選擇題
-
34.如圖是胚胎工程技術研究及應用的相關情況,其中供體1是良種荷斯坦高產(chǎn)奶牛,供體2是黃牛。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應用1為獲得克隆牛的過程,從供體2的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細胞需要在體外培養(yǎng)到MII期,并通過去除卵母細胞中的細胞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激活重組細胞,使其完成
(2)應用2為獲得試管牛的過程,在體外受精前,需要對采集的優(yōu)良公牛的精子進行
(3)應用4為胚胎分割,應注意組卷:19引用:2難度:0.7 -
35.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為充分利用土地,創(chuàng)造了一種挖深魚塘、墊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內(nèi)養(yǎng)魚的高效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桑基魚塘,如圖所示。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生態(tài)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
(2)該生態(tài)工程能將蠶沙、蔗葉、濾泥等變成魚類的餌料,塘泥中的微生物能將有機物轉化成無機物,為甘蔗、桑樹的光合作用提供無機營養(yǎng),這一過程不但實現(xiàn)了廢棄物的
(3)蠶沙是蠶食桑葉后排泄出來的糞便,蠶沙富含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等營養(yǎng)物質,是上等的肥料,也是豬、魚、羊的理想飼料。某種魚專以蠶沙為食,假設某一時間段蠶從上一個營養(yǎng)級固定的能量為1.5×105 kJ,那么這部分能量最多有
(4)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向外輸出的物質主要有
(5)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與一般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較,
(6)桑基魚塘的生產(chǎn)方式與改造前的傳統(tǒng)耕作方式比較,主要的優(yōu)點有組卷:1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