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遼寧省九校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10月份)
發布:2024/9/5 22:0:8
一、(本部分包括10道小題,每題1分,共10分。)
-
1.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最為豐富多彩,如圖展示的是四個不同的側面,其中與物質化學性質相關聯的一項是( )
A.
放煙花B.
貼對聯C.
剪窗花D.
包餃子組卷:456引用:42難度:0.9 -
2.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
A.N2 B.CO2 C.H2 D.O2 組卷:256引用:9難度:0.9 -
3.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潔凈的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 組卷:11引用:2難度:0.6 -
4.氮氣常常做食品保護氣。主要利用了氮氣的性質是( )
A.難溶于水 B.密度與空氣幾乎相同 C.化學性質穩定 D.沸點-196℃ 組卷:1引用:1難度:0.6
(本部分包括4道小題,每空1分,共40分。)
-
13.我國提出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充分體現了解決氣候問題的大國擔當。同學們在學習二氧化碳這一部分內容時作了如下實踐活動:
【實踐一】學習“碳中和”原理
(1)觀察圖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有
(2)基于“碳循環”視角,實現“碳中和”可以從兩方面進行:①
(3)調查發現,我國的碳排放80%以上來自能源使用。要減少能源使用對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響,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嚴禁使用化石燃料
B.開發新能源,如氫能等
C.捕集能源使用過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進行封存處理
(4)青少年也應積極助力低碳,你的做法是
【實踐二】二氧化碳的性質驗證
同學們自己動手制取了三瓶二氧化碳氣體進行性質實驗。
(5)實驗室常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文字表達式)為
(6)A所示實驗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過)最終會變紅,原因是
(7)B所示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8)C所示實驗中,經振蕩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有
①軟塑料瓶變癟
②瓶內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
③瓶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④瓶內溶液變紅組卷:105引用:1難度:0.5 -
14.最近,有的同學喜歡在太陽還沒升起時到森林公園中鍛煉身體。甲同學認為此時空氣質量不好,因為凌晨森林公園的空氣中氧氣含量太低,應等日照以后再進入其中鍛煉。為此,他設計了如下實驗:
【探究一】比較森林公園空氣中,凌晨氧氣的含量與日照后氧氣的含量。
甲的猜想:凌晨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比日照后的空氣中低。
(1)進行實驗:
①分別收集一瓶凌晨的空氣和一瓶日照后的空氣。
②進行下列實驗,觀察現象并得出結論。比較項目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得到結論 氧氣含量 將兩個燃著木條分別伸入盛有凌晨的空氣和日照后的空氣的集氣瓶中。 凌晨的空氣中和日照后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幾乎相等。
【探究二】測定凌晨公園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資料收集:1、發熱貼發熱原理:黑色的鐵粉與氧氣等物質反應生銹,且放熱。2、鐵銹為紅棕色固體。
進行實驗:甲同學將課堂實驗(圖a)重新設計(圖b),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發熱貼測定凌晨森林公園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2)圖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文字表達式)為
(3)量筒內裝100mL水,用集氣瓶(有效容積為500mL)取公園空氣樣品,將足量發熱貼內黑色粉末貼滿集氣瓶內壁,塞緊膠塞。整個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溫度計的示數變化情況為
(4)與圖a相比,圖b的優點
(5)通過以上實驗甲同學認為驗證了自己的猜想:凌晨森林公園空氣中氧氣含量比日照后低。其它同學卻認為,要得到以上結論,還需補做一個實驗,你認為是
(6)經過這次探究活動,同學們還想到了一個生活小竅門:冬天進入溫暖的室內,不需要暖貼發熱時,使其停止發熱的簡單做法是組卷:30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