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河南省信陽高中高一(下)開學生物試卷
發布:2024/12/8 11:30:1
一、選擇題(1-20每題1.5分,21-40每題2分.共70分)
-
1.從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來分析,以下各自對應的層次是( )
(1)草原中的一只野兔 (2)草原中的所有生物 (3)草原中的所有蒲公英
(4)草原 (5)草原野兔的肺。A.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器官 B.個體、群落、種群、生態系統、器官 C.細胞、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組織 D.細胞、群落、種群、生態系統、組織 組卷:17引用:17難度:0.9 -
2.對表中所列待測物質的檢測,所選用的試劑及預期結果都正確的是( )
待測物質 檢測試劑 預期顯色結果 ① DNA 甲基綠 紅色 ② 脂肪 蘇丹Ⅲ 橘黃色 ③ 淀粉 斐林試劑 藍色 ④ 蛋白質 雙縮脲試劑 紫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組卷:229引用:215難度:0.9 -
3.下列與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有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耐旱的仙人掌細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質 B.組成淀粉、乳糖、脫氧核糖的元素種類相同 C.糖類不參與細胞識別和免疫調節 D.構成蛋白質、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單體在排列順序上都具有多樣性 組卷:22引用:14難度:0.9 -
4.恩格斯曾經把“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細胞學說、達爾文進化論”并稱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下列不屬于細胞學說建立意義的是( )
A.將千變萬化的生物界通過細胞結構統一起來 B.證明了生物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 C.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唯物主義基礎 D.證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之間存在著統一性和差異性 組卷:66引用:27難度:0.5 -
5.下面表格所示是兩種細胞所具有的特征。從表格中給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特征 細胞Ⅰ 細胞Ⅱ 細胞壁 有 有 核糖體 有 有 成形的細胞核 無 有 光合作用 有 無 細胞呼吸 有 有 A.細胞Ⅰ是原核細胞,可能是藍細菌 B.細胞Ⅱ是真核細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細胞 C.兩種細胞的細胞壁具有相同的組成成分 D.細胞Ⅰ沒有線粒體 組卷:124引用:29難度:0.9 -
6.據報道,英國里茲大學的研究團隊目前正在研究“能吃鐵”的微生物--磁性細菌,它主要分布于土壤、湖泊和海洋等水底污泥中.下列有關磁性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細菌的遺傳物質與噬菌體的遺傳物質均能被甲基綠染成綠色 B.該細菌細胞沒有生物膜系統,因而無法完成信息交流 C.與該細菌“能吃鐵”性狀有關的遺傳物質在染色體上 D.該細菌在擬核內完成轉錄后再在細胞質中進行翻譯合成相應的蛋白質 組卷:1引用:2難度:0.9 -
7.如圖所示,容器底部是培養基,其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全部養分,如果有人在配制培養基的礦質元素中使用了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螯合鐵溶液、微量元素溶液,但缺少了一種必需元素,為補充這種元素,應添加的化合物是( )
A.Ca(NO3)2 B.KCl C.KH2PO4 D.K2SO4 組卷:82引用:88難度:0.9 -
8.下列關于原核與真核細胞的敘述中有幾項正確( )
①藍藻和綠藻細胞中都含有核糖體
②最大區別是原核細胞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DNA分子不和蛋白質結合
③細菌和真菌的主要區別是沒有細胞壁
④原核細胞的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與真核細胞的相似.A.1項 B.2項 C.3項 D.4項 組卷:27引用:9難度:0.9 -
9.下列對實驗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專一性作用時,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進行鑒定 B.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的實驗結果表明,葉綠b在層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C.觀察細胞內線粒體時可用健那綠活體染料染色 D.鑒定蛋白質時,應將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檢組織樣液中 組卷:21引用:5難度:0.9 -
10.關于微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硝化細菌雖然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是自養生物 B.藍藻雖然無葉綠體,但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 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終產物可通過自由擴散運出細胞 D.大腸桿菌遺傳信息在細胞核中轉錄,在細胞質中翻譯 組卷:620引用:39難度:0.9 -
1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項數是( )
①沒有葉綠體的細胞一定是動物細胞
②沒有大液泡的細胞一定是動物細胞
③有細胞壁的細胞一定不是動物細胞
④有中心體的細胞一定不是植物細胞
⑤有線粒體的細胞一定是真核細胞
⑥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一定能進行呼吸作用.A.2 B.3 C.4 D.5 組卷:104引用:16難度:0.5 -
12.某細胞能吸收物質Q,下列哪些實驗結果能說明細胞對物質Q的吸收是以擴散作用為主的( )
①當溶液中Q的濃度低于細胞中Q的濃度時,也會發生Q的吸收
②只有在有氧時才會發生Q吸收
③物質Q的吸收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A.只有①和②能說明 B.只有②和③能說明 C.只有①和③能說明 D.①②③都不能說明 組卷:26引用:7難度:0.7 -
13.如圖為關于細胞的生物膜系統的概念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a、b、c分別是指細胞膜、具膜的細胞器和核膜 B.圖中m是指葉綠體的類囊體膜 C.圖中p是指線粒體的內膜 D.圖中的f和h分別是指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組卷:89引用:40難度:0.9 -
14.如圖曲線1為最適溫度下反應物濃度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如果將反應溫度略微升高或向反應混合物中再加入少量同樣的酶,變化后的曲線最可能分別是( )
A.4 2 B.3 2 C.2 4 D.3 4 組卷:52引用:30難度:0.7
二、解答題(共3小題,滿分30分)
-
42.為探究NaCl和CuSO4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某同學進行了實驗,實驗步驟和結果見表。請回答:
試管編號
實驗步驟1 2 3 4 1%NaCl溶液(mL) 1 1% CuSO4溶液(mL) 1 1% Na2SO4溶液(mL) 1 蒸餾水(mL) 1 pH6.8緩沖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試管放入37℃恒溫水浴保溫適宜時間 取出試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觀察結果 無色 深藍色 淺藍色
(2)分析實驗結果可知:對酶活性有影響的離子是
(3)該實驗中設置4號試管的目的是
(4)上述實驗中若用斐林試劑代替碘溶液進行檢測,1~4號試管中的顏色依次是組卷:255引用:33難度:0.5 -
43.圖1表示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部分結構中的某些生命活動過程,①~⑦代表各種物質,A、B代表兩種細胞器.圖2表示該植物葉片CO2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B是葉綠體.卡爾文用同位素標記法追蹤碳元素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的運行:在供給植物14CO2后的60s內,相隔不同時間取樣,殺死細胞并以層析法分析細胞代謝產物.通過研究發現7s后的代謝產物中有多達12種產物含有放射性,而5s內的代謝產物大多集中在一種物質上,該物質最可能是
(2)若該綠色植物長時間處于黑暗狀態時,則圖中①→②→①的循環
(3)當光照強度處于圖2中的D點時,圖1中⑥的去向有
(4)圖2中0~D間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量為
(5)若圖2為植物25℃時CO2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曲線.已知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請在圖中畫出30℃時(原光照強度和CO2濃度不變)相應的CO2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曲線(要求在曲線上標明與圖中A、B、C三點對應的a、b、c三個點的位置).
(6)圖2中光照強度為B時,光反應產生的并能夠為暗反應所利用的能源物質是組卷:3引用:1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