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汾湖教育集團九年級(上)第一次段考化學試卷

          發布:2024/9/9 7:0:8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共40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 1.2023年9月23日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開幕,10月8日閉幕。全國各地都彌漫著濃厚的亞運氛圍。下列做法符合綠色亞運理念的是(  )

            組卷:47引用:4難度:0.7
          • 2.下列在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制作工藝中主要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組卷:20引用:3難度:0.9
          • 3.我國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屬于化學研究范疇的是(  )

            組卷:509引用:41難度:0.7
          • 4.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組卷:40引用:5難度:0.9
          • 5.下列物質中,前者屬于純凈物,后者屬于混合物的是(  )

            組卷:516引用:15難度:0.9
          • 6.人類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  )

            組卷:9引用:2難度:0.6
          • 7.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組卷:37引用:14難度:0.9
          • 8.本杰明和戴維發明的“不對稱有機催化劑”使二人共同分享了202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讓藥物、太陽能電池等的研發成本大幅降低,也更環保。下列對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197引用:8難度:0.6

          二、填空題

          • 25.用如圖所示裝置可以制備初中常見的氣體,并進行相關性質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所選用的發生裝置為
             
            ,發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應在
             
            開始收集,當看到
             
            時,說明氧氣已集滿;實驗完畢,若先停止加熱再將導管移出水面,會引起的后果是
             
            ;小張同學用該方法收集的氧氣做鐵絲燃燒實驗時,要把鐵絲繞成螺旋狀,其目的是
             
            ,預先在集氣瓶底留一些水的目的是
             
            ,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小李同學在做此實驗時卻失敗了,原因可能是制備的氧氣不純,下面實驗操作會導致制備的氧氣不純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剛開始冒氣泡就用集氣瓶收集了
            B.加熱藥品時沒有先預熱
            C.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中的水沒有完全排盡
            D.排水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沒有裝滿水
            (2)實驗室里,常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備甲烷,若用裝置G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
             
            的物理性質,且氣體應從導管
             
            (填“a”或“b”)端通入。
            (3)①D、E、F的實驗中,裝置E中蠟燭熄滅,同時裝置F中溶液變渾濁,則裝置D中反應符號表達式為
             

            ②若實驗時裝置E中蠟燭燃燒更旺,則裝置D中產生的氣體是
             
            ,裝置D中發生的反應符號表達式為
             

            ③裝置D中小試管的作用是
             
            (填序號)。
            a.打開或關閉K時,可以使裝置D中的反應隨時發生或停止
            b.形成液封,防止裝置D中產生的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

            組卷:14引用:1難度:0.5
          • 26.某化學小組同學做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實驗時,發現生成物中還有少量淡黃色固體,針對這一現象,他們開展了如下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淡黃色固體是鎂與空氣中什么物質反應產生的?
            【查閱資料】Ⅰ、稀有氣體一般不與其他物質反應。
            Ⅱ、光亮的鎂條放入沸水中,表面會附有白色固體。
            Ⅲ、鎂條與二氧化碳反應有黑色固體生成。
            【提出猜想】分析空氣中各種成分,進行猜想:
            (1)猜想①:氧氣
            猜想②:
             

            猜想③:二氧化碳
            猜想④:水蒸氣
            小明認為猜想③和猜想④都不合理,原因是
             

            【實驗一】鎂條與氧氣的反應
            (一)甲同學采用控制變量法探究了影響過氧化氫制取氧氣速度的某種因素,進行了三次實驗并記錄各收集相同體積氧氣所需要的時間如表:
            實驗 過氧化氫的濃度 過氧化氫溶液質量(g) 二氧化錳質量(g) 收集時間(s)
            1 10% 20 1 40
            2 15% 20 1 20
            3 20% X 1 12
            (2)表中X=
             

            (3)實驗結論:在相同條件下,
             

            (二)收集純凈的氧氣
            (三)燃燒鎂條,觀察現象
            將鎂條打磨光亮,點燃,伸入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產生大量白煙,生成白色固體。
            實驗結論:鎂與氧氣反應生成白色的氧化鎂。
            【實驗二】鎂條與氮氣的反應
            (一)收集純凈的氮氣
            (4)工業上獲取氮氣的常用方法:將空氣液化后再氣化。液態空氣氣化時首先分離出氮氣,則沸點:N2
             
            O2(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在此過程中發生了
             
            變化(選填“物理”或“化學”)。
            (二)燃燒鎂條,觀察現象
            將鎂條打磨光亮,點燃,伸入盛氮氣的集氣瓶中,瓶內壁附著一層淡黃色的固體。
            經查閱資料得知:此固體是氮化鎂(Mg3N2)。
            【探究結論1】
            (5)綜上分析,關于鎂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黃色固體的猜想中,猜想
             
            (填序號)成立。該化學反應的表達式是
             

            【探究結論2】
            (6)如果用足量的鎂替代紅磷進行空氣組成實驗,實驗測得氧氣體積與氧氣所占空氣真實比例相比較會
             
            (填“偏大”或“偏小”)。

            組卷:44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