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八年級(上)期中地理試卷

          發布:2024/10/4 3:0:1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 1.如圖為“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4~15小題。
            關于我國地理位置,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3引用:0難度:0.50
          • 2.如圖為“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14~15小題。
            詩句“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反映了我國( ?。?/h2>

            組卷:3引用:0難度:0.50
          • 3.如圖為“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我國(  )
            ①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有14個陸上鄰國,沒有隔海相望的國家
            ③緯度最高的省級行政區簡稱“吉”
            ④緯度最低的省級行政區簡稱“瓊”

            組卷:3難度:0.50
          • 4.關于我國臨近海域的說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組卷:46引用:5難度:0.6
          • 5.長壽指數是90歲及以上人口占65歲及以上人口的千分比,它反映地區的長壽水平。我國90歲以上老人人口占比不斷增加,將進入“長壽時代”。研究發現,我國長壽老人的分布表現出明顯的地理聚集性。讀圖,完成18~19題。

            圖中( ?。?/h2>

            組卷:2引用:0難度:0.50
          • 6.長壽指數是90歲及以上人口占65歲及以上人口的千分比,它反映地區的長壽水平。我國90歲以上老人人口占比不斷增加,將進入“長壽時代”。研究發現,我國長壽老人的分布表現出明顯的地理聚集性。讀圖,完成10、11題。

            據統計,廣西是長壽之鄉最多的省區,原因可能有( ?。?/h2>

            組卷:37引用:0難度:0.50

          二、非選擇題

          • 31.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國道是指具有全國性政治、經濟意義的主要公路干線。央視新聞頻道在推出”坐著高鐵看中國”、“沿著高速看中國”系列節目之后,讓我們感受“沿著國道看中國”帶來的不一樣的景觀。如圖為318國道景觀圖。

            (1)318國道東起
             
            市,西到西藏自治區,線路大致呈
             
            走向。
            (2)318 沿線自然景觀類型齊全、多樣。
            地形地勢:318國道東起海平面,向西跨越了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沿線地勢落差巨大,從
             
            平原到
             
            盆地再到有“世界屋脊”之稱的
             
            地形類型種類豐富。
            氣候:318 國道與
             
            (緯線)大致平行,從東向西依次穿越了我國的
             
            氣候和高山高原氣候。
            (3)小明同學計劃暑假和父母從成都沿318國道自駕進西藏,請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和生活經驗,草擬一份自駕游進藏須知。(可結合衣食住行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組卷:9引用:1難度:0.5
          • 32.根據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一個簡單的數學坐標、一條彎曲起伏的溫度曲線,串起了中國近5000年的氣候變化,這就是著名的竺可楨曲線。它將中國的歷史氣候演變與歷史年代相對應,是最早對中國各個歷史時期氣候變遷的定量分析成果。
            材料二:竺可楨(1890年—1974年),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竺可楨十分重視對于物候(指生物長期適應光照、降水、溫度等條件的周期性變化,形成與此相適應的生長發育節律)的觀察記錄,他從浩瀚的古籍典藏中尋找物候變遷的信息,用數十年時間,查閱了《禮記》《詩經》《左傳》《呂氏春秋》《史記》《齊民要術》等大量的古籍,創立了自成一派的研究氣候變化規律的方法。
            材料三:《呂氏春秋》中記述了人們熟知的亞洲象,“商人服象,為虐與東夷”,說明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大象的身影遍及中原一帶,結合史料的記錄,竺可楨復原了亞洲象受氣候因素變化,不斷南遷的足跡。在氣候溫暖濕潤的五千多年前,大象曾生活在黃河以北的燕山腳下,隨著氣候的轉冷,喜愛溫暖的亞洲象,慢慢南退到中原一帶,直到追隨炙熱的太陽,一步一步走向南方的熱帶叢林地區,來到現今的云南省南部西雙版納一帶。
            材料四:研究古氣候的科學方法,除了利用歷史文獻中關于氣候變化的記載之外,還有許多研究古氣候的方法。如生物學方法、地質學方法、冰川學方法以及礦物分析法。外國科學家通過研究格陵蘭島原始冰川樣本中的含氧量,得到了格陵蘭島氣溫升降圖,即格陵蘭島曲線。令人震驚的是,遠隔萬里的兩項研究,得出的曲線竟然和竺可楨曲線高度重合。
            (1)由材料一中的竺可楨曲線,我們可以判斷出明清時期的氣溫較漢唐時期要更
             
            。
            (2)竺可楨在《大自然的語言》中對北京的物候進行了記錄,其中寫道:“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962年北京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按照往年日期播種,則該年的花生生產很有可能
             
            。
            A.遭遇低溫,產量下降
            B.日照充足,喜獲豐收
            C.生長期長,產量增多
            D.水源豐富,產量平穩
            (3)根據材料三,回答下列問題:
            河南省簡稱
             
            ,仿佛一個人牽了一頭大象。這也印證了,在3000多年前,這種熱帶、亞熱帶典型的大型動物,曾在河南“常駐”?,F今,亞洲象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西雙版納一帶,這里的氣候類型是
             
            。這里生活的少數民族主要是
             
            族,潑水節是該民族的盛大節日。
            根據材料三的描述和大象南遷圖,結合圖上的箭頭位置,請推斷出大象南遷的過程中經過了哪些地形區?
            (4)根據材料四,請問研究古氣候的科學方法有哪些?

            組卷:4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