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常州外國語學校七年級(下)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閱讀理解。(14分)

          • 1.閱讀下面小說,完成各題。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溫暖
            韓逸萌
                  ①兒時的記憶里,奶奶的手有一種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覺得香氣四溢。在那個物質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個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孫女)的童年卻充滿著香甜酥脆的回憶。
                  ③暮春時節的榆錢,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著一片片的小荷葉,我像捉小魚一樣吞下,奶奶說,吃了榆錢,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濃郁的槐花香籠罩著整個小院,我穿著奶奶做的豆綠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凈采下的槐花,撒上鹽和面粉,上鍋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齒留香的槐花飯。鍋里還煮著綠豆稀飯,煮開了花的綠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開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著迷。那時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涼。
                  ④冬天是我最愛的。奶奶用壞了的臉盆扣住火爐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葉蓋住,不到飯點,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瘋玩的我“勾”了回來。滾燙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邊叫我小饞貓,一邊幫我剝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燙?”我奇怪。奶奶笑著說:“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噴噴的味道,時時想起,時時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真是靈巧呵!童年時,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榮,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沒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縫的布老虎,張著大口,額頭上用黑毛線繡著“王”字,那是我最喜歡的玩偶,高興時才給別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裝箱上的封條,奶奶一根根洗凈攢著,攢得夠多了,在一個木頭盒上纏纏繞繞,一橫一豎,不同顏色的封條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紛飛。奶奶編的籃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還送給鄰里鄉親,整個村里的人都提著奶奶編的籃子去趕集。人見了都夸奶奶編得好,有人讓奶奶再編了就拿去賣。奶奶笑笑,再編好了仍舊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傳的還有奶奶做虎頭鞋的手藝。親戚中誰家生了孩子,奶奶總要做一雙虎頭鞋送去。鞋底是奶奶親手納的布底,小孩子穿著輕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頭鞋針腳細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光亮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個個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個角落,塑料袋里裝著一個枕頭。枕頭是金黃緞面的,上面繡了一朵蓮花。那蓮花真漂亮呀,花瓣層層疊疊,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問奶奶:“我可以枕那個枕頭嗎?”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頭:“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來才知道它的另一個名字叫作“壽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覺得心驚膽戰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現在,那個枕頭依舊放在角落里,始終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幾乎要窒息。
                  ⑨這次回家,奶奶捧著我的手,像個孩子一樣說:“妮兒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銼子一樣。”“銼子”這個詞刺痛了我,小的時候,我總喜歡讓奶奶給我撓癢癢,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劃拉幾下,那種感覺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著四五級風,跑了三個金店,買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這孩子,我年紀這么大了,你花這冤枉錢干什么!”A我不說話,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裝飾奶奶的手,這其實是一個華而不實的自我安慰。
            ?我拉過奶奶的手,給她戴上戒指,這么大的尺寸竟剛剛好。奶奶照例抓過我的手,給我暖手。我自小手腳怕冷,冬天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邊,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溫暖從她的指尖一點點傳過來,我的心也暖和起來。B那種溫馨是我一生難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溫暖,可不可以,讓我握得久一點?
            (選自《意林》,有改動)(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和寫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對奶奶手的描寫運用了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手法,“整個村里的人都提著奶奶編的籃子去趕集,人見了都夸奶奶編得好。有人讓奶奶再編了就拿去賣”這就是側面描寫。
            B.文中畫橫線A處是說“我”只是想為奶奶盡量多做點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靈安慰,表現了“我”因無法多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C.文章第⑧段寫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時的心酸感受,這段文字雖然能更進一步表現奶奶的手巧,但與文章標題“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溫暖”沒有什么關系。因此,可以認為本段離題。
            D.文中的奶奶是一個慈祥善良、勤勞能干、淳樸熱心(大方)的老人。
            (2)品析下面兩句話,分析加點詞語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①“銼子”這個詞刺痛了我。
            ②奶奶嗔怪:“這孩子,我年紀這么大了,你花這冤枉錢干什么?”
            (3)通讀全文,分析畫橫線B處在文中的作用。(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
            (4)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溫暖”為題目,有何妙處?

            組卷:458引用:30難度:0.7

          二、積累與運用(19分)

          •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生活就是奮斗,只有而不舍才能創造輝煌。生活就是付出,一味地索取只會埋[zàng]理想。走上田,欣賞春天的美景;溶入江河,感知夏水的溫柔;采摘[shuò]果,品味秋天的斑[lán];走過寒冬,迎接春日的暖陽!
            填字
             
             
             
            注音
             
             

            組卷:9引用:1難度:0.9
          • 3.下列文學常識中有誤的一項是(  )

            組卷:753引用:4難度:0.8

          三、閱讀理解(27分)

          • 10.文言文閱讀。
            [甲]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乙]承宮樵薪苦學      承宮,瑯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豬。鄉里徐子盛明《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其廬下,見諸生講誦,好之,因忘其豬而聽經。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見而欲笞之。門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宮門下。樵薪執苦,數十年間,遂通其經。
            [注]①承宮:東漢人。②瑯邪:古郡名,在今山東境內。③少孤:年幼喪父。④徐子盛:人名。⑤門下生:指學舍里的學生。⑥樵薪:砍柴。
            (1)解釋下列畫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蒙以軍中多務
             

            往事耳
             

            ③宮過其
             

            通其經
             

            (2)下列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B.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為人/牧豬
            D.見諸/生講誦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譯文:
             

            ②豬主怪其不還,行求索。
            譯文:
             

            (4)[甲][乙]兩文給我們共同的啟示是什么?請簡要概括。

            組卷:45引用:5難度:0.5
          • 11.閱讀臧克家的《說和做》選段,完成問題。
                  ①“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②“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③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凌亂,他是無暇及此。聞先生的書桌,零亂不堪,眾物騰怨,聞先生心不在焉,抱掀地道一聲:“秩序不在我的范圍以內。”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⑤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⑥“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坊一下樓”的主人
                  ⑦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1)“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一句,運用的表達方式是
             

            A.記敘
            B.描寫
            C.議論
            D.抒情
            (2)第⑧段劃線句“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中的加點詞“鉆探”改成“研究”好不好?為什么?
            (3)本文寫的是聞一多先生,但卻在文中提到“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

            組卷:9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