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十五中高一(下)期中化學試卷
發布:2024/4/26 11:36:51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
-
1.下列有關材料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硅單質是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 B.硅酸鹽產品有陶瓷、玻璃、水泥等 C.單質硅是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常用材料 D.普通玻璃是以純堿、石灰石和石英砂為原料制成的 組卷:35引用:1難度:0.6 -
2.酸雨形成的示意圖如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汽車尾氣是導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B.酸雨會使土壤、湖泊酸化 C.酸雨形成中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防治酸雨 組卷:110引用:7難度:0.9 -
3.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環,是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基礎和關鍵。海洋中無機氮的循環過程可用如圖表示。下列關于海洋氮循環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海洋中不存在游離態的氮 B.海洋中的氮循環起始于氮的氧化 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氣的參與 D.向海洋排放含 的廢水會影響海洋中NO-3的含量NH+4組卷:44引用:1難度:0.7 -
4.下列解釋事實的方程式中,不正確的是( )
A.NH3遇HCl產生白煙:NH3+HCl═NH4Cl B.NO2遇水:3NO2+H2O═NO+2HNO3 C.氨水吸收少量SO2防止污染空氣:NH3?H2O+SO2═ +NH+4HSO-3D.銅和稀HN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3Cu+2 +8H+═3Cu2++2NO↑+4H2ONO-3組卷:31引用:1難度:0.6 -
5.科學的假設是實驗探究的先導與價值所在,下列在假設引導下的探究肯定沒有意義的是( )
A.探究NH3與O2反應可能生成N2 B.探究Na與乙醇反應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Na2O2與SO2反應可能有Na2SO4生成 D.探究Mg與HNO3溶液反應產生的氣體中可能含有H2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
6.下列關于分子結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H4分子鍵長相等,鍵角均為109°28′ B.CH2Cl2分子只有一種結構 C.CF2Cl2分子是正四面體結構 D. ?和
?溶解度不同,說明這兩種分子不是四面體結構
組卷:90引用:1難度:0.5 -
7.下列烷烴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一氯代物的種類數正確的是( )
A.CH3-CH3 2種 B. ?2種
C.? 5種
D. ?5種
組卷:53引用:1難度:0.5 -
8.某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如圖,推測它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正確的有( )?
①可以燃燒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跟NaOH溶液反應
④能發生酯化反應
⑤能發生加聚反應
⑥能與稀硫酸發生中和反應A.3個 B.4個 C.5個 D.6個 組卷:23引用:1難度:0.7 -
9.實驗室用乙酸、乙醇和濃硫酸制取乙酸乙酯的裝置如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右側試管中盛放的是飽和Na2CO3溶液 B.右側試管中導管不伸入液面下,是為了防止倒吸 C.加入過量乙醇,可使乙酸完全轉化為乙酸乙酯 D.實驗結束,右側試管內液體上層為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 組卷:189引用:4難度:0.5 -
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油脂屬于有機高分子,可以為人體提供能量 B.葡萄糖溶液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混合加熱,產生磚紅色沉淀 C.向雞蛋清溶液中加入醋酸鉛溶液產生沉淀 D.蔗糖在稀酸催化下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和果糖 組卷:61引用:4難度:0.8
二、填空題
-
30.甲、乙兩同學為探究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能否反應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和A中加熱裝置已略,氣密性已檢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操作 現象 關閉彈簧夾,滴加一定量濃硫酸,加熱 A中有白霧生成,銅片表面產生氣泡
B中有氣泡冒出,產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產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顯淺棕色并逐漸消失打開彈簧夾,通入N2,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關閉
從B、C中分別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鹽酸 均未發現白色沉淀溶解
(2)C中白色沉淀是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淺棕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
(4)分析B中不溶于稀鹽酸的沉淀產生的原因,甲認為是空氣參與反應,乙認為是白霧參與反應.
①為證實各自的觀點,在原實驗基礎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該操作是
②進行實驗,B中現象:甲--有大量白色沉淀;乙--有少量白色沉淀檢驗白色沉淀,發現均不溶于稀鹽酸.結合離子方程式解釋實驗現象異同的原因:
(5)合并(4)中兩同學的方案進行實驗.B中無沉淀生成,而C中產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組卷:104引用:4難度:0.3 -
31.某小組模擬工業上回收分銀渣中的銀,過程如圖:
(1)Na2SO3溶液和氨水均可作浸出劑,但由于氨水易
(2)Ⅰ中主要反應:AgCl+2?Ag(SO3)23-+Cl-。研究發現:其他條件不變時,該反應在敞口容器中進行,浸出時間過長會使銀的浸出率(浸出液中銀的質量占起始分銀渣中銀的質量的百分比)降低,可能原因是SO2-3
(3)研究發現:浸出液中含銀化合物總濃度與含硫化合物總濃度及浸出液pH的關系如圖:
①pH=10時,含銀化合物總濃度隨含硫化合物總濃度的變化趨勢是
②pH=5時,含銀化合物總濃度隨含硫化合物總濃度的變化與pH=10時不同,原因是
(4)將Ⅱ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補充完整(甲醛HCHO中C元素為0價):。CO2-3組卷:1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