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遼寧省撫順市六校協作體高一(上)期末化學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個小題,每小題3分)
-
1.東漢晚期的青銅奔馬(馬踏飛燕)充分體現了我國光輝燦爛的古代科技,已成為我國的旅游標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青銅的機械性能優良,硬度和熔點均高于純銅 B.銅器表面的銅綠是鹽 C.青銅是我國使用最早的合金,含銅、錫、鉛等元素 D.“曾青(CuSO4)得鐵則化為銅”的過程發生了置換反應 組卷:43引用:3難度:0.6 -
2.化學科學需要借助化學專用語言描述,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 )
A.CO2的電子式 B.Cl-的結構示意圖為 C.氮氣的結構式為N-N D.質量數為37的氯原子為 Cl1737組卷:52引用:4難度:0.7 -
3.日前,科學家發現在負壓和超低溫條件下,可將水形成像棉花糖一樣的氣凝膠的冰,該冰稱為“氣態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冰具有丁達爾效應 B.“氣態冰”與普通冰化學性質相同 C.18g“氣態冰”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等于22.4L D.“氣態冰”分子中存在極性共價鍵 組卷:111引用:4難度:0.8 -
4.下列有關阿伏加德羅常數NA的說法正確的是( )
A.25.0g質量分數為34%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數為0.5NA B.2g2H2含有的中子數為2NA C.常溫常壓下,22g CO2中含有1.5NA個原子 D.2L 0.3mol?L-1的NaCl溶液中含有0.6NA個NaCl分子 組卷:44引用:2難度:0.8 -
5.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OH-有沉淀析出,加入H+能放出氣體的是( )
A.Mg2+、Na+、Cl-、CO32- B.Ba2+、K+、OH-、NO3- C.H+、Mg2+、NO3-、SO42- D.Na+、Ca2+、Cl-、HCO3- 組卷:53引用:8難度:0.6 -
6.能正確表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
A.冷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氯氣:Cl2+2OH-═ClO-+Cl-+H2O B.碳酸鈉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 ═CaCO3↓+2OH-CO2-3C.將氨水滴入AlCl3溶液中:Al3++3OH-═Al(OH)3↓ D.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鐵膠體:Fe3++3H2O═Fe(OH)3↓+3H+ 組卷:41引用:2難度:0.7
二、非選擇題(共55分)
-
18.碳酸鈉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工業上碳酸鈉大多采用侯氏制堿法制取,所得碳酸鈉樣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現欲測定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某探究性學習小組分別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方案一:沉淀分析法
(1)把一定質量的樣品溶解后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將所得沉淀
方案二:氣體分析法
(2)把一定質量的樣品與足量鹽酸反應后,用圖1所示裝置測定產生CO2氣體的體積,為了使測量結果準確,B中的溶液最好采用,但選用該溶液后實驗結果仍然不夠準確,原因是
方案三:質量差分析法
(3)將一定質量的樣品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采用如圖2所示裝置,通過稱量反應前后盛有堿石灰的干燥管C的質量,利用其質量差計算樣品的純度。該實驗的操作步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取ng樣品裝入廣口瓶中;
③打開止水夾;
④緩慢鼓入空氣數分鐘;
⑤關閉止水夾;
⑥在干燥管內填滿堿石灰質量為m1g;
⑦緩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為止;
⑧再緩慢鼓入空氣數分鐘,再稱量干燥管質量為m2g。
Ⅰ.圖2中盛裝稀硫酸的儀器名稱
Ⅱ.在操作⑧中,要緩慢鼓入空氣數分鐘,鼓入空氣的作用是
Ⅲ.若去掉裝置D,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是組卷:73引用:5難度:0.5 -
19.Ⅰ.有一澄清溶液,可能含有Fe3+、Al3+、Fe2+、Mg2+、Ba2+、K+、Cl-、
等離子中的幾種,為分析其成分,實驗小組同學取此溶液分別進行了四個實驗,其操作和有關現象如圖1。SO2-4
第③個實驗中,生成白色沉淀的量與加入NaOH的量有如圖2所示的關系,據此可知:
(1)在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有
(2)圖象中沉淀的量下降部分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Ⅱ.上述實驗需要480mL 0.10mol?L-1的氫氧化鈉溶液,回答下列問題。
(3)根據計算,用托盤天平稱取NaOH固體的質量應為
(4)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
(5)下列情況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的是
a.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后,未進行洗滌操作
b.轉移溶液前容量瓶內有少量蒸餾水
c.定容時,仰視容量瓶的刻度線
d.在燒杯中溶解氫氧化鈉后,立即將所得溶液注入容量瓶中組卷:51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