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職業教育中心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4/12/28 11:30:2
一、基礎知識(30分)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小說言簡意賅(gāi),卻使作者取得了舉世矚(zhǔ)目的成就。 B.他和妻子面面相覷(jù),他不知道應該偃(yǎn)旗息鼓還是據理力爭。 C.不落窠臼(cháo jiù)的小說總能贏得讀者的青睞。 D.小說家將情節鋪陳渲(xuān)染,卻又在緊要處陡(tú)然一轉,激發讀者興趣。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國家明確規定了納稅人擁有的權利,首次把“知情權”放在其權利的第一位,并且用“您”來稱呼納稅人,這些改變立刻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贊許。 B.據法新社布里斯班11月16日電,對于南中國海的島礁領屬爭端問題,奧巴馬再次否認美國沒有有意遏制中國的崛起,但強調中國應當成為世界舞臺上負責任的大國。 C.針對教育資源非均衡分布的情況,教育部提出“就近入學”,本意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然而始料未及的是學區房竟然瘋狂上漲,“就近入學”大有“價高者得”的趨勢。 D.課堂情境與教學內容的和諧,有利于師生雙方全身心地投入語文活動,去感受、體驗、領會,使學生在得到愉悅和滿足的同事,開發了智力,陶冶了性情,收獲了知識。 組卷:9引用:1難度:0.5 -
3.下列古詩詞所蘊含的理趣與故事內容最不相符的一項是( )
相傳,古希臘有位國王做了一項純金王冠,但懷疑工匠在王冠中摻假。如何鑒別真假又不損壞原物?國王將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嘗試過很多辦法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盒,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終于找到了答案。A.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D.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組卷:5引用:2難度:0.5 -
4.填入下面橫線上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農村的道路像一些被遺棄的繩子,_______,永遠不會有人想起來把它弄直河流始終妄圖躲開人類,______;樹林是淡青的,它們已由自然繁殖生長改為工種植,______。
①被隨便地扔在田野上
②把它隨便地扔在田野上
③村莊卻總是在某個拐彎處踩住它
④卻總是在某個拐彎處被村莊踩住
⑤這些本已歸順人類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個童話了
⑥任何一個童話也不能藏匿在這些本已歸順人類的植物中了A.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組卷:14引用:3難度:0.6 -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從此,他無時無刻不離這個葫蘆,還帶到學校里去。 B.終于因為在上課的時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給級任教員看見了。 C.于是這個清兵衛葫蘆,終于被當場沒收,清兵衛連哭也沒有哭一聲。 D.他面無血色蒼白地回家里,靠在火爐邊發呆。 組卷:8引用:1難度:0.5 -
6.下列選項中注音和字形都正確的一項是( )
A.那忍俊不禁(jìn)的老頭兒昂著光彩熠熠的禿腦袋,走進巷子里去了。 B.聽了這話父親就圓睜著眼呵(hē)斥:“什么話,你懂得什么,也來多嘴!” C.母親嚇得只是戰戰兢兢(jīn)地不敢出聲。 D.清兵衛對于這位教員的頑固,嚇得什么似(sì)的,哆嗦著嘴唇,在屋角里縮成一團。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三、閱讀理解(40分)
-
17.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各題
清兵衛與葫蘆
(日)志賀直哉 這是一個叫清兵衛的孩子跟葫蘆的故事。自從發生了這件事以后,清兵衛和葫蘆就斷了關系。過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蘆的東西,那便是繪畫,現在他正熱衷著繪畫……
清兵衛常常買了葫蘆來玩,從三四分錢到一毛五分錢一個的帶皮葫蘆,他已有十來個了。他能夠自己把葫蘆口切開,把里邊的籽掏出來,技巧很好,塞子也是自己裝上的。先用茶鹵一泡,把氣味泡干凈了,然后就把父親喝剩的淡酒裝在里面,不停地把表面擦亮。
他對于這愛好異常專心。有一天,他在海邊的街上走,心里依然想著葫蘆,忽然從一個攤戶伸出一個老頭兒的禿腦袋,清兵衛把它錯看做葫蘆了。“這葫蘆真好!”心里這么想著,再仔細一看,連自己也吃驚了。那老頭兒昂著光彩熠熠的禿腦袋,走進巷子里去了。清兵衛覺得好笑,就大聲地笑了起來,跑過了半條街,還是忍不住地笑。
清兵衛是一個才十二歲的小學生,每天學校里放學回來,他也不跟別的孩子一起玩,一個人到街上去看葫蘆。一到晚上,就坐在起居室里收拾葫蘆;收拾好了,就裝上酒,用手巾包好,放在罐子里,又把罐子藏在火爐箱中,然后去睡覺。第二天早晨起來,立刻又打開罐子看,葫蘆皮上冒出了許多水珠。他永遠不倦地看著,看過之后,很鄭重地系好絡繩,掛在朝陽的檐廊下,然后上學校去。
他對于舊的葫蘆,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喜歡的是還沒有開過口的帶皮葫蘆。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蘆形很周正的平常的東西。“一個小孩子,卻喜歡這種玩意……”他爸爸很不高興地看了眼說。一位來看望他做木匠的爸爸的客人說:“阿清,這些并不見什么好,再去買幾個奇特點的來呀。”“這樣的好呀。”清兵衛只是這樣回答了一句。
有一天,清兵衛走過后街,看見一個賣柿子橘子的攤子后邊的店板門上,掛著二十來個葫蘆,就立刻說:“讓我看一看。”其中有一個,約五寸高,看那模樣是很普通的,他卻喜歡得什么似的。他心頭發著跳,問了:“這個葫蘆賣多少錢?”“看你是個小哥兒,就便宜點算一毛錢吧。”“好,你別賣給別人,我回家去馬上拿錢來。”不多一會兒,他紅著臉,呼呼地喘著氣跑回來,買了葫蘆就跑著回去了。
從此,他片刻也不離這個葫蘆,還帶到學校里去。終于因為在上課的時候偷偷地藏在桌子底下摩擦,給級任教員看見了。恰巧上的是修身課,所以教員更加生氣。這位外來的教員,對于本地人愛好葫蘆的風氣心里本來不舒服;他是喜歡武士道的,每次名伶云右衛門來的時候,演四天戲,他倒要去聽三天。學生在操場里唱戲,他也不怎么生氣,可是對于清兵衛的葫蘆,卻氣得連聲音都抖起來,甚至說:“這種小孩子將來不會有出息的。”于是這個清兵衛葫蘆,終于被當場沒收,清兵衛連哭也沒有哭一聲。
他臉無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爐邊發呆。
“這種事情,家里應該干涉他……”教員對清兵衛的母親這樣說,父親恰巧不在家。
清兵衛對于這位教員的頑固,嚇得什么似的,哆嗦著嘴唇,在屋角里縮成一團。在教員身后邊的柱子上正掛著許多收拾好了的葫蘆。清兵衛心頭別別地跳著,怕他會注意到。
教員終于沒有注意到葫蘆,回去了。清兵衛透了一口大氣。
不多一會兒,清兵衛的父親做工回來了,聽了母親陳述教員家訪的話,立刻抓住正在身邊的清兵衛,使勁揍了一頓。“沒出息的孩子”!他的父親罵著說,“像你這種家伙,趕快給我滾蛋吧。”
清兵衛的父親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蘆,就拿起錘子來一個一個地砸碎;清兵衛只是臉色發青,不敢做聲。
教員把在清兵衛那兒沒收來的那個葫蘆,當做臟東西似的交給老年的校役,叫他去扔了。校役拿了來掛在自己那間煤污的小屋子的柱子上。
約摸過了兩個月,校役恰巧因為沒有錢花,想起這葫蘆,準備多少換幾個錢,就拿到附近的古董店里去看。結果是五十塊錢成了交——校役從那位教員手中好像平白地得了四個月的薪水,心里偷偷地高興。可是誰也不會想到古董店老板把這個葫蘆賣給當地的富家,價錢是六百塊。
清兵衛現在正熱衷于繪畫,自從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員和用錘子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蘆的父親了。
可是他的父親,對于他的喜歡繪畫,又在開始嘀咕了。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本文首段用簡練自然的語言概括全篇,把整個情節線索勾勒出來,但惟獨留下一個缺省——“這件事”,這種語焉不詳的寫法,給讀者閱讀本文帶來模糊的印象。
B.清兵衛在修身課上因為偷偷摩擦葫蘆“給級任教員看見了”,小說沒有馬上敘述其后果,而是寫了這個教員的愛好,使小說的悲劇氣氛降低了,反倒多出點喜劇的意味。
C.“他對于舊的葫蘆,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喜歡的是還沒有開過口的帶皮葫蘆。而且他所有的大抵都是葫蘆形很周正的平常的東西。”寫出了清兵衛對葫蘆的喜愛帶有小孩子的貪玩,為后文父親的罵、揍做了鋪墊,也正是父親的及時教育才引導清兵衛最后走上繪畫的正確發展軌道。
D.清兵衛用一毛錢在攤子邊買來的很普通的葫蘆,最后竟被賣到了六百元,作者用戲謔、夸張的手法寫出這一出人意料的結局,極富戲劇性,反襯了清兵衛的無知。
E.本文采用第三人稱的敘述方式,從普通生活場景出發,以自然的語言風格講述故事,故事雖然簡單,但情節跌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
(2)結合作品,簡要分析清兵衛的性格特點。
(3)“葫蘆”在小說中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
(4)清兵衛的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請結合文本陳述你的觀點并分析。組卷:3引用:1難度:0.5
六、寫作。
-
1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這顯然不符合標準答案,然而這個孩子與眾不同的回答,引發了網友的爭議。有的認為應得“滿分”,“這個答案,孩子遲早能學會,暖心的好品德才更難得”;還有的認為“不能得滿分”,“數學是嚴謹的,錯就是錯”。對此,你怎么看?請表明你的態度。【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700字。組卷:2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