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北京市豐臺區高一(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布:2025/1/7 23:30:2

          一、本大題共1小題,共18分。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我國是世界上野生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在3.6萬多種高等植物中,1.7萬種是我國所特有的。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各民族衣食住行都依賴植物,積累了極其豐富的與植物相關的傳統知識和文化。但近年來,由于棲息地喪失、生存環境破碎化、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外部因素,以及植物自身繁育障礙,我國有3800余種植物被列入受威脅物種清單。一般情況下,當物種種群數量極低或物種原有生存環境被破壞甚至不復存在時,遷地保護就成為保護物種的重要手段。
                  遷地保護并不是簡單地把植物挖過來栽種,而是指以人工途徑,將生存受威脅物種、區域特有物種或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物種,從原產地遷往其他地域的專業機構(如植物園)予以保護,也包括建立種質資源庫來保存植物種子、組織、器官等。
                  植物園是植物遷地保護的基地,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力量。開啟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是一種國際通行的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保護方式。2021年10月,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上,我國宣布啟動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
                  開啟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是在充分整合利用現有植物園資源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我國氣候帶與典型植被區劃特點、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現有植物園綜合實力等因素,科學合理規劃國家植物園空間布局,采取整合與新建相結合的方式,穩步構建以代表典型氣候帶和典型植被特征區域的國家植物園為主體的國家植物園體系,逐步實現我國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得到遷地保護的目標。
                  此外,在建設好國家植物園的同時,還需要推進相關工作,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促進科技支撐、健全管理體制等,加強野生植物的就地保護,促進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的協同發展,使得更多的瀕危物種擺脫滅絕困境,以保障生態安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進步。
            (取材于周學則、沈輝等人的文章)(1)根據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現存1.7萬種高等植物,是世界上野生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
            B.與植物有關的知識和文化異常豐富,所以我國各民族生活都依賴植物
            C.人類活動直接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是我國野生植物瀕臨滅絕的主因
            D.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需要逐步推進
            (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遷地保護”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國家植物園承擔的核心任務之一
            B.保護對象并不局限于瀕危野生植物
            C.以人工方式來改變植物的生長習性
            D.搜集和儲存植物種子也是保護內容
            材料二
                  國家植物園4月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此次設立的國家植物園,是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園)和北京市植物園(北園)現有條件的基礎上擴容增效整合而成。
                  國家植物園的選址,既要考慮現有資源的整合,又要關注地理植被的“區域代表性”。北京處于華北平原與太行山脈、燕山山脈的交界地帶,屬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植被類型豐富多樣。國家植物園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壽安山南麓,西山腳下。總規劃面積近600公頃(約合9000畝),是原北京市植物園面積的10倍。此區域地勢起伏,海拔61.6至584.6米不等;具備穩定水源,在山間形成了一個10多公頃面積的湖泊。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和新優植物開發培育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國務院關于同意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的批復文件指出,國家植物園“由國家林草局、住房城鄉建設部、中科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以國家名義設立植物園,這在我國還是第一次。批復要求建設以國家植物園為引領的植物園體系,不斷促進遷地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并將其與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就地保護體系有機銜接,相互補充,推動形成較為完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
                  豐富的物種收集是國家植物園的重要特色。目前,國家植物園已收集各類植物1.5萬余種,遷地保護水杉、珙桐等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擁有亞洲最大植物標本館、6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和國際海棠品種登錄權;國家植物園還計劃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標本500萬份,陸續建成20個特色專類園、7個系統進化植物展示區和1個原生植物保育區。
                  國家植物園整合了中科院植物所和北京市植物園的優勢資源,具有全國領先的科研實力和植物遷地保護水平。其中,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是國內頂級植物科研機構,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靜生生物調查所,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有5位院士;植物所主持完成的成果屢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等獎項。植物所成為國家植物園的組成部分,意味著其植物研究保護和科普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
            (取材于周學則、沈輝等人的文章)(3)根據材料二,下列對“國家植物園”特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總規劃占地近600公頃,不僅規模大而且規格高
            B.所在區域地勢起伏,有穩定水源,地理條件優越
            C.已經具備一定的植物遷地保護的經驗和科研基礎
            D.首次設立以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為主體的植物園
            (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區域氣候和植被特征的不同,影響著國家植物園的布局與建設
            B.建設完善的國家植物園體系,是我國保障生態安全的主要目的
            C.國家植物園將會實現對我國所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種類的保護
            D.保護本土植物的同時,國家植物園還將推動物種保護的國際化
            (5)根據以上兩則材料,簡要說明在北京設立國家植物園的原因及意義。

            組卷:7引用:1難度:0.5

          二、本大題共1小題,共26分。(一)

          • 2.閱讀下面兩則選文,完成下列各題。
            (一)
            六國論
            蘇洵
                  ①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故曰:弊在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④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⑤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二)      ①夫后世之所以惡秦者,豈非其暴邪?以余觀之,彼六國者皆欲為秦所為,未可專以罪秦也。當是時,東諸侯之立國也,非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攻伐,習于詐虞,強食而弱肉者,視秦無異也。兵連禍結,曾無虛歲。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復增一秦也。六國皆欲為秦之所為,而秦獨為之而遂焉者,所謂得天助云爾。嗟夫!自春秋來,兵禍日熾;迄乎戰國,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驅無辜民,駢首抵足,暴骸中野,以終劉于虐乎?其必不爾矣!是故秦不極強,不能以滅六國而帝;不帝,則其惡未極,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與六國之自為之也。后之論者,何厚于六國,而必之圖存也哉!
                  ②曰:“若是,則六國無術以自存乎?”曰:“奚為其無術也?焉獨存,雖王可也。孟子嘗以仁義說梁、齊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節選自清?李楨《六國論》)注釋:①終劉于虐:最終虐殺。劉,殺戮。
            (1)下列對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賂秦耶 率:輕率
            B.蓋失強援,不能獨 完:保全
            C.暴秦之欲無 厭:滿足
            D.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親附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至丹荊卿為計 豈非其暴邪
            B.趙嘗五戰 其溺攻伐
            C.洎牧以讒誅,邯鄲 而必之圖存也哉
            D.則勝負數,存亡之理 日驅無辜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后來秦國多次攻打趙國,李牧卻連連敗退
            B.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別人積蓄的威力所脅迫啊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
            假如(六國中)有像秦一樣善于利用有利的地理形勢
            D.豈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
            怎能使六七個君王,凌駕于人民之上
            (4)下面對兩則選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洵認為賄賂敵人就是削弱自己,給國家帶來無窮的禍患甚至亡國。
            B.蘇洵于第四段用舉例論證的方法,提出了六國求得生存的正確策略。
            C.李楨認為六國都想稱霸天下,后世論者是站在六國立場的偏頗之論。
            D.李楨于篇末點明主旨,指出六國是有保全自己甚至稱王天下的途徑。
            (5)請你結合以上兩則選文,用自己的話分別概括“六國”滅亡的原因。

            組卷:12引用:2難度:0.6

          (二)根據要求,完成第11題。

          • 3.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論語?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 ,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論語?述而》)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論語?述而》)注釋:①執鞭之士:市場的守門卒。 ②疏食:粗糧。
            (1)請解釋: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2)以上材料都反映了孔子怎樣的思想?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并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對這一思想的認識。

            組卷:11引用:1難度:0.6

          三、本大題共2小題,共2。

          • 4.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潼關吏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
            “連云列戰格,飛鳥不能逾。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注釋:①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②西都:指長安。③桃林戰:指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進攻潼關。守將哥舒翰本想據險固守,但唐玄宗聽信楊國忠之言,不斷促戰。哥舒翰被迫出戰,大敗,潼關失守。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寫潼關守軍修關筑城辛勤備戰的景象及潼關的雄姿。
            B.“連云列戰格”句,運用比喻手法,凸顯了潼關的險峻。
            C.本詩敘述中有問答,人物對話具體表現人物心理和形象。
            D.本詩語言平實,用韻自由,與陶潛《歸園田居》都屬古體詩。
            (2)請用兩個四字詞語概括潼關吏的形象,并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
            (3)詩人以“慎勿學哥舒”作結,意蘊豐富。請結合詩句和注釋,簡要概述蘊含的深意。

            組卷:15引用:1難度:0.6

          七.作文(5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從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

          • 11.按要求作答,700字左右。
            “擔當”一詞在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從春秋時期面對強敵挺身而出的燭之武,到唐宋時期或直言進諫或借古鑒今或身處困境初心不改的魏征、杜牧、蘇洵、王安石等,歷代仁人志士以不同方式生動地詮釋了“擔當”的具體內涵。
                  作為當代中學生,立足現實,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你對“擔當”一詞有著怎樣的思考呢?請你以“說擔當”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組卷:10引用:3難度:0.6
          • 12.按要求作答,700字左右。
                  主動擁抱是一個動作,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情懷。有時,你與他、與夢想、與時代……之間,可能只欠缺一個主動擁抱。
                  請你以“主動擁抱”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組卷:5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