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下)月考生物試卷(5月份)
發布:2024/11/14 4:0:2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0分)
-
1.醬的釀造最早在西漢。西漢元帝時代的史游在《急就篇》中就記載有:“蕪荑鹽豉醯酢醬”。唐?顏氏注:“醬,以豆合面而為之也,以肉曰醢,以骨為肉,醬之為言將也,食之有醬”。其中以黃豆、蠶豆等通過米曲霉發酵制成的稱豆瓣醬。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蠶豆瓣可提供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碳源和氮源 B.溫度和鹽度都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C.黃豆、蠶豆中蛋白質經米曲霉分解產生氨基酸和多肽 D.制作豆瓣醬的微生物和制作泡菜的微生物細胞結構相同 組卷:38引用:4難度:0.7 -
2.下列關于我國傳統黃酒發酵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黃酒中的酒精是糖類經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的代謝產物 B.在黃酒的釀造過程中酵母菌的有氧和無氧呼吸都會發生 C.酵母菌發酵生成的酒精會抑制發酵容器中微生物的生長 D.酒精生成過程合成ATP的能量來自于丙酮酸中的化學能 組卷:86引用:11難度:0.7 -
3.幽門螺桿菌(含有脲酶)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體內采集樣本并制成菌液后,進行分離培養。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分離純化幽門螺桿菌時應使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 B.鑒別幽門螺桿菌時應在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 C.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做對照證明選擇培養基的選擇作用 D.對幽門螺桿菌進行分離和計數可用平板劃線法或稀釋涂布平板法 組卷:2引用:1難度:0.6 -
4.為了初步檢測藥物X和Y的抗癌活性,在細胞培養板的每個孔中加入相同數量的肝癌細胞,使其貼壁生長,實驗組加入等體積相同濃度的溶于二甲基亞砜(溶劑)的藥物X或Y,培養過程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培養液中通常需要加入血清 B.可用胰蛋白酶處理使肝癌細胞脫落下來并進行計數 C.對照組中應加入等體積的無菌蒸餾水 D.根據實驗結果,可以初步判斷藥物X的抗癌效果較好 組卷:83引用:10難度:0.7 -
5.紫杉醇是存在于紅豆杉屬植物體內的一種次生代謝物,具有高抗癌活性,利用植物細胞培養生產紫杉醇是擴大紫杉醇來源的重要途徑,紫杉醇工廠化生產的主要過程為:紅豆杉→愈傷組織→篩選穩定高產紫杉醇細胞系→細胞懸液→生物反應器進行培養→細胞破碎→提取紫杉醇,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以紅豆杉葉為原料獲得愈傷組織過程中發生了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 B.在培養過程中,要不斷通入無菌空氣并進行攪拌,其目的是保證O2供應充足,使細胞與培養液充分接觸 C.紫杉醇的工廠化生產主要是利用促進細胞生長的培養條件,提高了單個細胞中次生代謝物的含量 D.紫杉醇的工廠化生產利用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6.利用二倍體山金柑愈傷組織細胞和二倍體早花檸檬葉肉細胞進行體細胞雜交可以得到高品質、抗逆性強的雜種植株。如圖是7組雜種植株核DNA和線粒體DNA來源的鑒定結果。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雜種植株的線粒體基因來自早花檸檬 B.PEG是促細胞融合劑,可誘導植物細胞融合 C.雜種植株培育打破了生殖隔離,實現了遠緣雜交育種 D.可根據質壁分離現象鑒定雜種細胞是否再生出細胞壁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7.抗體藥物偶聯物(ADC)通過將細胞毒素類藥物與單克隆抗體結合,實現對腫瘤細胞的選擇性殺傷,過程如圖所示。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ADC進入腫瘤細胞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B.抗體進入細胞后激活溶酶體酶導致腫瘤細胞凋亡 C.單克隆抗體攜帶的細胞毒素與腫瘤細胞特異結合 D.腫瘤細胞的溶酶體中含有能特異性水解藥物的酶 組卷:8引用:5難度:0.7 -
8.CD47是一種跨膜糖蛋白。它可與巨噬細胞表面的信號調節蛋白結合,從而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肺癌、結腸癌等多種腫瘤細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細胞高1.6~5倍,導致巨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清除效果減弱。為證明抗CD47的單克隆抗體可以解除CD47對巨噬細胞的抑制作用,科學家按照如下流程進行了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對照組應設置為:巨噬細胞+正常細胞共培養體系+單克隆抗體 B.從脾臟中取得的B細胞有多種,③中要經過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才能獲得產生抗CD47的單克隆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C.實驗組中巨噬細胞和腫瘤細胞的共培養體系需放入CO2培養箱 D.步驟②后可篩選出的雜交瘤細胞中有既能產生抗CD47抗體又能大量增殖的細胞 組卷:3引用:3難度:0.7 -
9.小鼠克隆胚胎著床后胎盤發育顯著異常可能是與克隆胚胎中H3K27me3印記基因過度表達有關,H3K27me3印記基因敲除極大提高了體細胞克隆的成功率。H3K27me3印記基因敲除的實驗組克隆小鼠的體重與受精卵來源的小鼠一致,而對照組克隆小鼠的體重顯著高于受精卵來源的小鼠;實驗組克隆小鼠的胎盤直徑和重量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克隆小鼠,而與受精卵來源的小鼠一致。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A.克隆胚胎過大可能是克隆胚胎著床后成活率低的原因 B.克隆胚胎過大的原因可能是克隆胚胎的胎盤過大 C.H3K27me3印記基因過度表達抑制胎盤的發育 D.H3K27me3印記基因的表達產物可能影響早期胚胎滋養層細胞的發育 組卷:40引用:15難度:0.8
二、非選擇題(50分,除特殊標記外,每空2分)
-
27.GDNF是一種神經營養因子,對損傷的神經細胞具有營養和保護作用,研究人員構建了GDNF基因的表達載體(如圖1所示),并導入到大鼠神經干細胞中,用于細胞基因治療的研究,請回答:
(1)在分離和培養大鼠神經干細胞的過程中,使用胰蛋白酶的目的是
(2)構建含GCDNF基因的表達載體時,需選擇圖1中的
(3)經酶切后的載體和GDNF基因進行連接,連接產物經篩選得到的載體主要有3種:單個載體自連、CDNF基因與載體正向連接、GDNF基因與載體反向連接(如圖1所示)為鑒定這3種連接方式,選擇HpaⅠ酶和BamⅡ酶對篩選得到的載體進行雙酶切,并對酶切后的DNA片透進行電泳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圖中第
(4)將正向連接的表達載體導入神經干細胞后,為了檢測GDNF基因是否成功表達,可用相應的組卷:267引用:10難度:0.5 -
28.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其葉片細胞中的P蛋白是一種水通道蛋白,由P基因編碼,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的調節功能,為了探究P蛋白的超量表達對玉米生長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超量表達P蛋白轉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等研究。
(1)超量表達P蛋白轉基因玉米的獲得:
①利用PCR技術以圖1中的DNA片段為模板擴增P基因,需要的引物有
物數為
②在超量表達P基因載體的構建中,所用DNA片段和Ti質粒的酶切位點(注:圖中所示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如圖2所示。強啟動子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能被
③將農桿菌浸泡過的玉米愈傷組織進行植物組織培養,培養基中需加入
④P蛋白在玉米株系的表達量如圖3所示。據圖3分析,選擇al、a2、a3玉米株系,作為超量表達P蛋白轉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研究的實驗材料,理由是
(2)超量表達P蛋白轉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研究:選取長勢相同且生長狀況良好的野生型玉米和a株系玉米,干旱處理15天,測量植株水分散失率,并在不同CO2濃度下測量地上部分鮮重,獲得相對生物量。結果如圖4所示。
可見干旱條件下,與野生型玉米相比,a株系玉米超量表達P蛋白,使植株對組卷:11引用:1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