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天津市十二區重點學校高考生物二模試卷

          發布:2024/11/27 22:0:2

          一、選擇題

          • 1.下列關于細胞中化合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49引用:4難度:0.7
          • 2.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組卷:54引用:2難度:0.8
          • 3.以下關于生物學實驗和技術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檢測生物組織中的還原糖
            ②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
            ③艾弗里肺炎雙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
            ④植物體細胞雜交
            ⑤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⑥單克隆抗體的制備

            組卷:53引用:5難度:0.7
          • 4.某酶的作用機理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組卷:50引用:5難度:0.7
          • 5.某種細菌中色氨酸的合成需要5種酶的基因參與,這5種酶的基因在DNA上的排列和基因的表達過程如圖所示。當環境中缺乏色氨酸時,該種細菌就會合成這5種酶,將前體物質逐步轉化為色氨酸;當細菌中的色氨酸達到一定濃度時,控制色氨酸合成的5個基因的轉錄就會關閉。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組卷:48引用:3難度:0.8

          二、非選擇題

          • 16.IKK激酶參與動物體內免疫細胞的分化。臨床上發現某重癥聯合免疫缺陷(SCID)患兒KK基因編碼區第1183位堿基T突變為C,導致IKK上第395位酪氨酸被組氨酸代替。為研究該患兒發病機制,研究人員利用純合野生鼠應用大引物PCR定點誘變技術培育出SCID模型小鼠(純合),主要過程如圖1、2。分析回答:

            (1)在PCR反應體系中,需加入引物、IKKB基因、緩沖液、Mg2+等外,還需加入
             
            等。
            (2)在圖1獲取突變基因過程中,需要以下3種引物:
            引物A 5′-CCCCAACCGGAAAGTGTCA-3′(下劃線字母為突變堿基)
            引物B 5′-TAAGCTTCGAACATCCTA--3′(下劃線部分為限制酶HindⅢ識別序列)
            引物C 5′-GTGAGCTCGCTGCCCCAA-3′(下劃線部分為限制酶SacⅠ識別序列)
            則PCR1中使用的引物有
             
            ,PCR2中使用的引物有
             
            和圖中大引物的
             
            (①②)鏈。
            (3)PCR的反應程序為:94℃3min;94℃30s,58℃30s,72℃50s,30個循環。在循環之前的94℃3min處理為預變性;循環中72℃處理的目的是
             

            (4)據圖2分析代孕母鼠對移入子宮的胚胎基本不發生免疫反應,這為
             
            提供了可能。
            (5)研究人員經鑒定、篩選獲得一只轉基因雜合鼠F0,并確認突變基因已經穩定同源替代IKK基因,請你設計完成獲得SCID模型鼠的實驗步驟:
            ①雜交親本:
             
            ,雜交得F1
            ②F1雌雄鼠隨機交配得F2
            ③提取F2每只小鼠的基因組DNA,采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利用TKK基因探針和突變基因探針進行篩選,則
             
            為模型鼠。

            組卷:79引用:2難度:0.6
          • 17.雜交水稻為解決我國糧食問題作出了巨大貢獻。水稻不同亞種間雜交稻可能比現有的雜交稻單產提高,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兩者雜交子代會出現花粉不育的現象。研究人員在育種中發現了幾種與花粉育性有關的基因,根據以下資料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1:某水稻純合品種甲7號染色體上具有抗病基因A,純合品種乙相應位置為隱性基因a。將甲、乙雜交,F1,自交,F2群體中AA、Aa、aa基因型個體的數量比總是1:6:5。
            (1)研究人員推測“F1產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帶有A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研究人員以F1為父本,品種乙為母本設計雜交實驗檢驗上述推測,請寫出支持上述推測的子代表現型及比例
             

            資料2: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水稻7號染色體上名為qH7的片段與花粉育性有關。有兩不同亞種水稻丙、丁相應遺傳組成和表現型如下表:
            品種 qH7片段的遺傳組成 表現型
            品種丙 BB 花粉100%可育
            品種丁 DD花粉100%可育
            將品種丙、丁雜交得到水稻雜交品種戊(qH7片段的遺傳組成為BD,表現型為花粉50%可育)。品種戊自交,子代結果如表:
            子代遺傳組成及數量 BD(236株) BB(242株)
            表現型 花粉50%可育 花粉100%可育
            (2)實驗結果說明,品種戊產生的含
             
            的花粉不育。
            據此推測水稻品種戊(♂)和水稻品種丁(♀)雜交子代的表現型為
             

            (3)科研人員利用基因工程向水稻品種戊中導入基因F(攜帶F基因的不育花粉可恢復育性)獲得轉基因植株。該轉基因植株自交,子代結果如圖所示。

            據圖分析,利用基因工程導入的基因F插入位點屬于以下哪種情況?
             

            組卷:46引用:3難度:0.6
          APP開發者:深圳市菁優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