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陜西省安康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試卷
發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科學家在“人類神經細胞間信息傳遞“方面獲得了重要發現,其中發現慢突觸傳遞涉及一種化學反應,即蛋白質磷酸化,從而使蛋白質的形態和功能發生改變。下列不屬于蛋白質功能的是( )
A.催化功能 B.儲存遺傳信息 C.運輸功能 D.免疫功能 組卷:21引用:1難度:0.8 -
2.正確選擇實驗材料,是得出正確結論的前提。下列有關實驗材料的選擇,正確的是( )
實驗名稱 取材部位 A. 觀察細胞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 菠菜的葉肉細胞 B. 提取并研究細胞膜的化學組成 公雞的成熟紅細胞 C. 觀察細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洋蔥內表皮細胞 D. 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 A.A B.B C.C D.D 組卷:18引用:11難度:0.7 -
3.生物膜上常附著某些物質或結構以與其功能相適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內質網和高爾基體膜上附著核糖體,有利于對多肽鏈進行加工 B.葉綠體內膜上附著光合色素,有利于吸收、傳遞和轉化光能 C.線粒體內膜上附著有與細胞呼吸有關的酶,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D.細胞膜上附著ATP水解酶,有利于主動吸收某些營養物質 組卷:19引用:2難度:0.8 -
4.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神經遞質通過胞吞進入突觸后膜引發其電位變化 B.鈉離子運出神經細胞時載體蛋白催化ATP的水解 C.激素都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內來調節細胞代謝 D.葡萄糖進入肌細胞的速率與氧氣供應量呈正相關 組卷:28引用:7難度:0.7 -
5.模型方法是現代科學方法的核心內容之一。下列有關模型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科學家用電鏡拍攝的細胞膜結構顯微照片是物理模型 B.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是物理模型 C.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對生物進化的解釋模型是概念模型 D.種群數量增長的“J”型和“S”型曲線是數學模型 組卷:33引用:5難度:0.7 -
6.君子蘭幼葉的葉肉細胞經離體培養能培育成君子蘭幼苗,這說明該葉肉細胞具有( )
A.專一性 B.全能性 C.突變性 D.不定向性 組卷:8引用:4難度:0.8 -
7.生物體細胞中含有決定生長、分裂和分化的全套遺傳信息,其中甲類基因編碼的產物對細胞自身生存無直接影響,乙類基因編碼的產物是細胞生命活動持續需要和必不可少的。分析上述信息,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上皮細胞中表達而在肌肉細胞中不能表達的基因屬于甲類基因 B.控制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合成基因屬于乙類基因 C.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內甲類基因不表達,而乙類基因均能表達 D.紅細胞的形成過程中特異性蛋白合成的基礎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組卷:23引用:3難度:0.5 -
8.人類中成年男性禿頂較為常見,這是因為非禿頂和禿頂受常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B、b) 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為BB時才表現為非禿頂,而女性只有基因型為bb時才表現為禿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非禿頂男性與非禿頂女性結婚,所生女兒全部為非禿頂 B.非禿頂男性與禿頂女性結婚,所生兒子全部為禿頂 C.非禿頂女性的一個體細胞中最多可以有2個b基因 D.禿頂男性的一個次級精母細胞中最多可以有1條染色體含有b基因 組卷:50引用:5難度:0.6 -
9.如圖表示雄果蠅體內精原細胞在進行減數分裂過程中,細胞中每條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甲曲線)及與之對應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乙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CD與FG對應的時間段,細胞中均含有兩個染色體組 B.D點所對應時刻之后,單個細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體 C.CD段,等位基因可能會隨著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換而發生交換 D.EF段,染色體上DNA含量的變化是由于同源染色體分離導致的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10.下列對赫爾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噬菌體被標記后,其侵染的細菌也應用相同的同位素進行標記 B.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噬菌體DNA復制消耗的原料來自細菌 C.帶有32P標記的組別,若攪拌不充分,沉淀物中會有少量放射性 D.帶有35S標記的組別,子代噬菌體中會有一小部分帶有放射性 組卷:0引用:1難度:0.7
[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
31.如圖表示動物細胞工程或胚胎工程常用技術手段的流程。回答下列問題:
(1)若上圖表示用良種牛體細胞克隆牛的培育流程,要通過細胞培養得到大量的供體細胞1,需將動物組織塊分散成單個細胞的原因:一是組織細胞靠在一起,則易
(2)若如圖表示利用胚胎工程繁殖試管牛的操作流程,則供體母牛體內的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
(3)若圖表示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流程:用來促進細胞1和細胞2融合的滅活病毒,并未破壞其組卷:20引用:3難度:0.7 -
32.生物柴油作為新型能源已經成為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發展迅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將油料作物紫蘇的產油基因DGAT1與含有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的pMD克隆質粒構建pMD—DGAT1重組質粒,然后導入大腸桿菌擴大培養;再提取出擴增的pMD—DGAT1克隆質粒,與pBI121空載體同時用XbaI、BamH I兩種酶酶切,構建pBI121—DGAT1表達載體:最后將表達載體導入四尾柵藻獲得產油微藻,利用地熱廢水培養產油微藻不僅能生產生物柴油,還能治理地熱廢水。
(1)提取紫蘇組織細胞RNA經過
(2)在配制培養大腸桿菌的培養基時,要在培養基滅菌并冷卻到30℃左右后,加入用無菌水配制的適宜濃度的氨芐青霉素溶液,氨芐青霉素不能與培養基一同滅菌的原因可能是
(3)將DGAT1基因插入到pBI121空載體的啟動子與終止子之間的目的是
(4)為檢測產油微藻對地熱廢水的去污能力,研究人員設計實驗并得到相應實驗結果如表。指標 總氮(mg/L) 總磷(mg/L) 氟化物(mg/L) 廢水培養基 23.2 4.32 4.56 培養轉基因產油微藻11天后 1.9 0.45 0.84 組卷:24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