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浙江省金華市義烏市七校聯考九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布:2024/10/21 18:0:2
一、學校開展“走近艾青,品味詩韻”主題活動,請你完成任務。(15分)
-
1.在“艾青詩歌朗誦會”中,你是活動的主持人,請你寫一段話,作為這一次詩歌朗誦會的開場白。
組卷:10引用:1難度:0.9 -
2.文學社將從下面兩張圖片選擇一幅作為專題活動的宣傳海報主題圖片,請你為文學社選擇一幅,結合詩歌內容和閱讀感悟說明理由。
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學校開展以“吟詩誦文,探究情感”為主題的學習活動,請參與完成任務。(23分)
-
7.學校開展“走進議論文,正確認識文化遺產”活動,請你參與完成任務。
文化遺產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范星盛??①在最近流行的影視與文學作品中,文化遺產越來越成為文化作品的鮮亮背景。《長安三萬里》中出現的多座歷史城市和歷史建筑,《千里江山圖》展現的濃郁的上海老城老建筑味道等,都引發了廣泛關注,助推了有關城市的旅游熱度。城市旅行、城市漫步漸趨風行,將城市文化遺產串珠成線。文化遺產與城市發展間的關系如何,文化遺產當如何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詳加討論。
??②首先,文化遺產為城市保留了歷史記憶,塑造了城市的凝聚力。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當地人,文化遺產是城市的“鄉愁”所在,就如同故鄉門前的老樹,承載了兒時的回憶和家的溫暖。世事變遷,老樹仍在,人們和故鄉溝通的紐帶就依然存在。如南京文廟欞星門前的垂帶石,是很多老南京人兒時游樂的場地,實際上構成了保留和生成城市群體記憶的“記憶場所”,在后來的文物修繕時被特意保存,并成為了博物館中的展示內容。北京中軸線申遺過程中,也集中整理了沿線居民對中軸線文物間的故事和回憶。
??③再者,對于城市的新居民而言,體驗、認知、熟悉城市文化遺產的過程,也是其融入城市文化、構建城市歸屬感的過程。地理學家段義孚曾提出“戀地情結”的概念,指出“作為具體存在的社會性的人,我們需要一些賴以養育和支撐并感到親切的地方”,而“場所”正是“感知”的價值中心。城市文化遺產作為大浪淘沙般的城市變遷過程中保存下來的歷史印記,構建了新老居民對城市的歸屬感,最終強化了城市的凝聚力。
??④文化遺產不僅面向過去,更指向未來,是生成城市新文化、新風尚的重要物質載體。近年來,我國一批具有特色的城市建筑設計、文化創意、文學書寫的涌現,都呈現出和城市文化遺產緊密相連的新特點。上海結合城內不同時期的老建筑凝練了特色城市漫步路線,西安年輕人以明城墻為背景開展地方歌會,長沙圍繞橘子洲區域形成了絢麗的城市展演,重慶依托山城建筑街巷打造了城市創意步道,景德鎮在傳統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孕育了新潮的瓷器市集……古今交融的城市景觀中穿行著身著傳統服飾的年輕人,城市博物館演變為人流涌動的教育、休閑公共空間,正在成為中國諸多大城市新的形象。大到城市建筑、文化景觀的營造,小到新興街牌、冷飲、面點等的孵化,文化遺產成為了城市新設計的重要來源,承載和催化了青年群體的創意,構成了中國城市新文化引人注目的新引擎。
??⑤在新時代,文化遺產與城市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息息相關,城市的經營者應當關注到這些進行中的新變化,加強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保存城市的歷史格局與歷史風貌,為城市文化傳承守土盡責。此外,我們應該充分借鑒和吸收“創意城市網絡”等城市新發展理念,從多角度為遺產與新業態、新青年的連結鋪路搭橋,讓城市遺產與智慧城市、基礎教育、科技創新等多行業形成關聯協同,使傳承與創新有機結合,令舊遺產為新城市的美好生活提供不竭動力。
(2023年09月15日《中國青年報》)(1)文章第①段寫了《長安三萬里》《千里江山圖》等流行的影視與文學作品中的歷史城市和歷史建筑,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②③④段的順序可否調換一下?為什么?
(3)下面的材料可以放到文章的哪一段作論據?請說明理由。
材料??近年來,河南博物院的一系列文創產品個個是爆款,風靡全網,博得眾多年輕人的喜愛。這里推出的“AR彈幕”服務,讓游客在博物院觀賞文物的同時,用手機掃描文物打卡,并發送“彈幕”留下感想,實現了與其他打卡游客隔空交流。
(4)作者認為文化遺產當如何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組卷:31引用:1難度:0.5
三、閱讀漫畫,完成“表達與交流”任務。(50分)
-
8.閱讀下面漫畫,根據要求寫作。
??上面漫畫,引發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可講述經歷,可闡述觀點,也可抒發感想。
??要求:(1)題目自擬;(2)字數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現真實校名和師生姓名等。組卷:3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