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6課 登泰山記》2021年同步練習卷(5)
發布:2025/1/2 1:0:6
一、選擇題。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 歷:經過 B.半山居霧若帶然 居:停留 C.崖限當道者 當:擋住 D.其遠古刻盡漫失 漫:彌漫 組卷:18引用:2難度:0.9 -
2.對下列劃線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泰山之陽(山之南) 泰山之陰(山之北) B.南麓(山坡) 石罅(縫隙) C.復循西谷(沿著行走) 絳皓駁色(錯雜) D.明燭天南(照) 戊申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 組卷:10引用:1難度:0.9 -
3.下列句中劃橫線詞語,古今意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
A.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B.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D.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 組卷:58引用:6難度:0.8 -
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明燭天南”中的“燭”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腰白玉之環。 B.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C.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D.其陰,濟水東流。 組卷:21引用:8難度:0.7
一、選擇題。
-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文章圍繞作者的游蹤,敘述了作者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過,描寫了泰山雪后的瑰麗景色和日出的雄奇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泰山日出時、日出后這兩個時間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變化迅速的畫面。 C.本文的側面描寫很巧妙。如寫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級七千有余”暗暗點出,再借山頂俯視時“半山居霧若帶然”和在日觀亭時“自足下皆云漫”的圖景從側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語言簡潔生動,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卻充分表現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組卷:80引用:7難度:0.7 -
12.將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2)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4)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
(5)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6)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7)少雜樹,多松,生石罅,皆平頂。組卷:0引用:1難度:0.7